近期,我国首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家庭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旨在普及家庭雾化吸入疗法知识,促进合理规范使用。《指南》对药物选择、设备操作及维护、治疗流程规范等关键层面进行了指导。


雾化治疗适应证

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毛细支气管炎等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雾化疗法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当下,有很多家庭都在家中配备了雾化器,自主为患儿进行家庭雾化治疗。那么,哪些疾病适合家庭雾化吸入治疗?

《指南》指出,反复病毒诱发性喘息,出现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如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要及时就诊。

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可给予雾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重症患儿在第一小时内可每20分钟重复一次,最多3次,然后根据病情每4小时一次,同时使用ICS联合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雾化吸入。如果治疗后1小时内症状无缓解或病情加重,或者治疗后病情缓解不足3小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哮喘非急性发作期,部分0~3岁的婴幼儿可按照医生的建议(包括药物及计量)进行家庭雾化吸入ICS治疗。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喘息急性发作,应根据患儿的个体症状及对支气管舒张剂和ICS的治疗反应,制定应对喘息急性发作的家庭处理预案。方案应包括雾化吸入SABA和雾化吸入ICS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基础疾病/中毒的毛支患儿。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非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不推荐常规使用家庭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ICS。

百日咳,发生痉咳时,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家庭雾化吸入治疗。若病情需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进行吸入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或普通肺炎,伴基础疾病患儿,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对于合并哮喘或哮喘样症状的呼吸道感染儿童,可根据基础疾病的治疗需要,在家中进行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或ICS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对于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定植者,可使用雾化吸入抗菌药物(通常是妥布霉素)根除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雾化吸入治疗是管理囊性纤维化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药物包括抗菌药物、黏痰溶解药等。

雾化装置选择

根据雾化吸入药物性质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雾化吸入药物的性质合理选择雾化装置。

《指南》指出,射流雾化器,适用于大多数雾化药物,包括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生理盐水、高渗盐水。

振动筛孔式雾化器,适用于大多数雾化药物,对于高黏度溶液需及时清洁或更换筛网。

超声式雾化器,适用于诱导排痰,可用于生理盐水雾化,但不适用于悬浮液、脂质体、黏性溶液和蛋白质类药物(如布地纳德混悬液、DNA酶)。

此外,一些药物的雾化制剂只能使用生产商明确认可的雾化器来给药,如果使用的雾化器不是研究中用于输送相应药物的雾化器,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雾化吸入治疗可能出现药物气溶胶刺激、药物本身作用等不良反应。如雾化过程中咳嗽、喘息加重,可能需放缓速度;出现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要及时停药观察。《指南》还针对不同不良反应给出具体应对方法,如雾化后漱口、避免眼部接触药物、慎用刺激性药物等,保障患儿治疗安全。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雾化前30分钟避免进食过多

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人不了解雾化前、中、后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指南》指出,雾化前(治疗前)30分钟避免进食过多,以免雾化过程中儿童因哭闹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以免误吸或阻碍雾滴深入;拍背咳痰,必要时吸痰,以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清洗脸部,不涂油性面膏,以免更多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雾化中,正确佩戴面罩或咬嘴,也可在开始时使雾化面罩缓慢接近口鼻,最终紧贴口鼻部,让患儿逐渐适应雾化液的温度,减轻不适。最好选择坐位,保持上半身直立且舒适,这样有利于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于不能采取坐位者,应抬高头部与胸部呈30度,婴幼儿可半坐卧位,以利于药物在终末细支气管的沉降。

治疗时,需进行平静潮气呼吸或间歇性深呼吸,使雾滴吸入更深。年幼儿在安静时吸入比在哭闹时效果更好,因哭闹时吸气短促,药物颗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从而影响疗效。哭闹的婴幼儿可暂停治疗,待其安静后或安抚入睡后再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手持喷雾器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药物倾斜外溢。使用过程中须避免药物接触眼睛,选择密闭性较好的面罩可减少这种接触,并增加气溶胶的输送量。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神志状况,如有面色苍白、异常烦躁及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

雾化结束后,及时清洁面部,用清水漱口或适量饮水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残留,降低真菌感染率;对于不会漱口的小婴儿,用棉签擦拭其口腔;丢弃药杯内残留药物,根据雾化设备制造商的建议清洁和消毒设备,风干并妥善保存装置。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