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伊

刚刚过去的2024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一场巨变。过往我们认知中的汽车大厂们,也被市场需求转变所带来的冲击波及。而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合资汽车品牌。

2024年,我们所熟知的南北大众、南北丰田,南北本田,以及东风日产和上汽通用的市场生存状态全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趋势至此,人力是难以完全对抗的,但要说哪家车企能够快速调整、改变,直面眼前的强压和挑战,并从巨大的危机中找到下一个阶段重新出发、快速增长的新机会和新途径,也许上汽通用汽车可以给到一些答案。



在去年上半年受到市场冲击的整体大背景下,上汽通用汽车的掌舵者们快速调整了自身运营、市场安排和产品销售策略。从推出“限时一口价”政策,到推出行业罕见的普惠式“增换购”政策;从推出凯迪拉克和别克的“国补”、“地补”兜底保障,到帮助渠道纾困减负,提升经销商的盈利能力,重塑渠道信心,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打”出了上汽通用三季度开始的企稳向好态势,而企业四季度利润回正就是对这些举措有效性的最佳诠释。

在去年12月,上汽通用终端月销量达73,058辆(含出口),环比增长9.4%,创去年月销新高,并实现环比六连涨。上汽通用2024全年在全球范围内的累计终端销量达到673,007辆(含出口),为2025年的整体“逆袭”态势,开了一个好头。

当然,这只是在急迫的整体环境下进行的一次应急施救,想要品牌重新回到健康、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来,上汽通用在价格策略以外的准备,才是重头戏。

技术的积累与爆发期

毫无疑问,对于上汽通用而言,能够快速更新迭代产品和技术,是在当下极度“内卷“的市场中帮助企业站稳脚跟并推动销量增长的核心实力。



事实上,近两年上汽通用已经陆续推出了奥特能智电平台、真龙插混、NOP智慧领航等一系列全新技术。这些都是企业加快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阶段性技术成果。

但仅就过往的整体效果而言,尽管上汽通用不断地在埋头“卷”研发、“卷”安全,但从市场声量上,对比如日冲天的新势力和本土汽车品牌,还是有差距。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些技术的推出过于零散,并没有形成具有清晰标签的一体化效应。在另一方面,传播话语权上,这两年合资企业在行业内部普遍弱势。

这部分缘于上汽通用自身的品牌特性。他们的品牌底蕴足够深厚,对技术安全性考量较多,研发自然也是以稳为前提来推进。相较于在传播领域重点投入,从零到一来搭建自己品牌与产品,一出车就要搞个科技大爆炸,产品大热卖,销量大井喷的新势力造车品牌而言,上汽通用的步伐就看起来慢了。

人们总是喜欢新鲜事物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所有的部件都做好了,做扎实了,才能组合出一套更完美、更安全的体系出来。而现在,智电时代的安全“卷”王上汽通用,到了拿出“新武器”的时间节点了。



2025年,上汽通用将融合最新的车身、底盘、动力总成和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全新一代超级融合整车架构。

自此,汽车的所有控制域将会更有机的组合,在更节省算力的基础上,实现车辆更多功能之间更高效的联动和更精准的控制,并由此真正向全车智能方向进化。



更重要的是,以这套真正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而打造的全新架构为起点,后续上汽通用将借由全新的技术路径,不光覆盖中国市场,说不定未来也有机会改变通用汽车体系在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形态。

全新平台的变化

全新的技术体系,必然需要全新的产品来进行承载。



根据上汽通用的规划,全新的平台将具有更加灵活的拓展性,以覆盖轿车、SUV 、MPV等多种车身形式,轴距覆盖2800mm-3300mm,满足前驱、后驱和四驱的各种驱动形式。

与此同时,在动力形式方面,全新架构可支持纯电、插混、增程的多种动力总成形态,基本覆盖了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绝大多数主流新能源动力形式。除此之外,超融架构还包含了全新一代智能底盘系统,具备线控转向、四轮独立驱动等能力,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汽车产品对于驾控体验的追求。



而先期上市的产品,将成为决定上汽通用这一重大技术变革的试水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目前规划,上汽通用将于2025年到2027年内,基于这套全新的平台推出12款全新车型,涵盖轿车、SUV和MPV等车型产品且将100%使用新能源来驱动,包括纯电、插混和增程等。

作为由中国主导开发的全新技术方向和汽车类型,上汽通用新车型的产品定义将由上汽通用和泛亚自己主导,100%围绕中国客户需求展开。所有车型的数字化功能也100%由上汽通用本土的软件及数字化中心进行开发。



也就是说,如果过往的产品更偏重于百年大厂通用的生产节奏,那么由中方主导之后,所有的节奏、技术的更新频率、研发的方向等都将更贴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未来上汽通用的全新架构与基于此架构而生的产品将代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除了为上汽通用拓展市场之外,也很可能反哺美国通用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

而历经了市场环境转变、自身地位转变的上汽通用,将依靠全新的技术平台和产品的打造发展思路,并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全新理解,找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最终在2025年,开启一段全新的品牌发展历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