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晓林 “对我们来说,市场份额并非评判业务成果的唯一标准,盈利水平才是我们的首要考量因素。”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在1月中旬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当各车企纷纷将新能源汽车占比作为主要业绩指标时,大众汽车中国却将“挣钱”作为首要课题进行讨论。

既要销量不下滑、又要保持利润,最重要的是快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这种大投入的技术方向转型。这是传统车企面临的压力现状。目前看来,没有车企能够“三全”,尤其在2024价格战激烈的车市中,车企最先被牺牲的就是利润。

作为在中国体量最大的跨国汽车品牌,大众汽车艰难地保住了底线。1月中旬,大众中国陆续公布了2024年在中国的业绩和2025年计划,称在运营上“达到了所有的预期目标,包括交付量和盈利”。2024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共交付了超过290万辆汽车,与2023年的292.8万辆基本持平。在全球市场,大众汽车集团交付车辆超过900万辆,中国仍是最大市场,占比三分之一左右。

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比仍未达10%相比,大众汽车在华燃油车的表现成为最大的亮点,其在华市场份额超过21%。这是自2005年以来,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燃油车市场达到的最高市场份额。速腾、途观、帕萨特、迈腾、奥迪A6系列等多款经典燃油车型在各自细分领域继续“掘金”,为大众汽车在华的利润提供了保证。

在“亏损”成为2024年汽车业主题词的背景下,一些合资车企能够“保住盈利”,实属难得。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全球汽车与工业品领导团队张君毅认为,“保住利润”是促使跨国车企能在中国继续投资的底线。2024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整体净利润为89.2亿欧元,同比下降30.7%。四季度,大众汽车关闭欧洲工厂的决定引发一系列产业动荡,总部转型的举步维艰,让更多目光聚焦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

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普遍亏损的现实情况下,“不能牺牲利润来保销量”“靠燃油车利润来支撑在华新一轮投资”已是跨国车企的共同思路。奔驰、通用等车企都曾不断强调这一点。这也是为何上汽通用会在2024年四季度恢复盈利的原因所在。

不过,即使是大众汽车,也无法保证燃油车能够维持现有利润水平。“价格战今年还将延续,甚至还将加剧,随着市场价格的不断走低,众多车企面临着盈利难题。”贝瑞德表示,大众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会不计代价地追求销量增长。

大众汽车对于丰利时代的不可重返有着清醒认识,贝瑞德认为:价格将难以回归以往的高水平。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市场透明度极高,他们清楚以何种价格能购得何种产品。无论是大众汽车集团还是整个行业,都需着力提升成本竞争力。我们绝不能消极等待,幻想市场未来会自行改善,或认为消费者会愿意支付更高溢价。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破除溢价幻想,对合资车企而言是残酷的,意味着在消费者的认知观念中,合资品牌要和自主品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竞争。这也预示着,积极应对激烈的价格竞争对合资车企而言将是一项长期功课。

大众汽车将2025年定为“交付之年”,长春、上海、合肥三大基地都有新能源产品推出。从2026年起,随着大众和小鹏研发的电子电气架构落地,代表大众转型成果的产品将集中释放,其中至少有8款专为中国开发的纯电动车型将上市。

这一产品投放节奏意味着,从2025年开始,大众汽车将面临着更艰巨的盈利挑战。因为新能源的高投入将进入回收期,而大众产品的竞争力和对价格战的承受力仍具不确定性。虽然大众宣称在中国已实现开发周期减少30%、成本减少40%的目标。但从2024年来看,在纯电市场占有30%以上份额的A级车型,成交价格在过去两年当中下降了22%。这也是大众品牌电动车集中作战的区域。直到2026年,大众首个在中国本土开发的、面向A级车市场的CMP纯电动车平台的车型才将推出。届时成本降幅能否跟上趋势仍很难说。

与合资品牌相比,目前本土车企的成就感更多的建立在销量之上,这符合规模产生效益的规律。但2025年,中国车企将进入新一轮技术比拼和新一代产品的投放期,盈利的支撑能力也将进一步凸显。

好的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汽车业参与者认识到,向新能源的转型是场“马拉松”,过早“孤注一掷”只会让自身腹背受敌、难以走到终点。在这种反思下,传统动力车型在未来两年的角色以及技术降本的力度都会不断加强。

从各大车企最新释放的产品计划可以看出,纯电动车不再是唯一的转型方向,混动、增程等此前被认为价值有限的“过渡技术”开始成为厂家争相补上的一块拼图。以大众汽车为例,按计划将在未来几年为所有主要的燃油车型提供高端技术升级,或推出混动版本车型。但另一方面,压缩采购成本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也成为隐忧之一。

大众汽车的路线具有特殊性,但不论中外转型节奏有多大区别,对“挣钱”这一基本商业规律的尊重,是汽车企业都应该有的底线思维。2025年,最应该被“卷”起来的是“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这将决定着有多少汽车企业能欢欢喜喜、有钱过年。


刘晓林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行业产业报道部主任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行业性事件、企业动态;全程记录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端、升温、爆发,以及每一次新技术浪潮;对自动驾驶、造车新势力、汽车行业投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以及汽车产业政策变动进行持续性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