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怀和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推动松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松江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近期广泛发动机关党员、青年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围绕“上海之根・根在松江”主题,聚焦探源、红色、文化、人物、行走、品味等关键词讲好松江故事。经前期组织征集和筛选,在“1号先锋”公众号等媒体平台集中展示一批优秀作品。
本期讲述人:彭烨峰
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 馆长
上海之根,根在松江。大家好,我是来自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的彭烨峰,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松江名人中国书画大师董其昌的故事。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明朝后期大臣、大书画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文敏”,与赵孟頫、张照并称“松江三文敏”。他生于1555年,卒于1636年,是一位影响中国书画发展进程乃至辐射世界艺术的书画巨擘。
图|明 董其昌 书画合璧册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黄公望、倪瓒等,书法出入晋唐、上追宋人,意境超然,自成一格。他以超越时代的书画造诣引领“松江画派”和“云间书派”成为中国艺术一个时期的高峰,创造了上海地区古代书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集古大成而自成机杼。在艺术实践上,董其昌一改明末绘画流弊,做出了巨大创新,完成了“笔墨”的独立;在艺术理论上,董其昌以禅喻画,重新梳理总结过往绘画史并提出了“南北宗”论。“南北宗”论是中国画史上的最有价值的理论之一,以艺术观念的异同对画史流派进行风格形式分析,划分了以文人画为主的“南宗”,以行家画为主的“北宗”,强调个性化、笔墨趣味为绘画新的追求,影响中国绘画艺术深远,超前世界艺术发展进程三个世纪。
董其昌对于过往传统成功地总结和创新,让中国书画艺术发生了阶段性的转变,中国绘画由此开启了之后400多年的新方向。从明末清初的“四王”、“四僧”,再到近现代“海上画派”,都可以看作是在董其昌作出巨大艺术创新和推动的基础上,继续向前的发展。
董其昌使明末上海地区一跃成为中国艺术的龙头,留下了极宝贵的遗产。“开放性”、“创造性”、“多元性”等特性注入上海文化的基因中,提供着“海上画派”生发的养分,积累着“海派文化”厚积薄发的力量。明末清初以来,上海地区的文人墨客受益于此,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内容、艺术形式。当代松江更是继承了董其昌的艺术精髓,书画艺术蓬勃发展,在上海艺坛有着亮眼的表现。进入新时代,松江守正创新,擦亮“书画之城”的文化名片,打造一个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之城。
欢迎大家有时间到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走走看看。
资料:1号先锋
编辑:张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