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为剪刀,光为纸,让镭射纸蝴蝶在光影里舞蹈……”当90后非遗项目“海派剪纸”青年传承人李诗忆在昨天启幕的“纸说”——纸媒介融艺术展上,介绍自己的装置艺术作品《灵·境》时,观众禁不住伸出手,想去抓住从窗外折射到纸蝴蝶上的光。



蛇年新春临近,剪纸如窗花是春节最常见的民俗,因此到浦东GM美术馆看展之前,没人料到“纸说”不只说纸,91件来自35位艺术家的作品,赋予平凡的纸不平凡的呈现,让海派剪纸海纳百川,剪出一月的春风与阳光,剪出上海的城市与风光。这场展览,也是浦东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推出的首个大展。







一月春风似剪刀

李诗忆的父亲李守白也是上海市非遗“海派剪纸”传承人,同时是上海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他还是“纸说”的策展人。



当李诗忆随父亲勘察展馆场地时,发现有一处特别通透的空间,阳光映射到这一区域后,内里物件的影子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她想到了光与影的灵动,风对光的塑造。







因而,她选用了镭射纸这一会反射光线的材质,以传统剪纸语汇,剪出各色蝴蝶——蝴蝶正是剪纸入门造型。然后,她把7或8只纸蝴蝶连成一串,以11只一列、5只一行的方阵规格,悬挂在有光的地方。于是,剪纸,不再仅仅是用剪刀在纸张上镂空的艺术,而是以风为剪刀,以光为纸的创作。被风吹动的闪光蝴蝶,会再次形成新的折射,特别斑斓……

这一创意十足如“棱镜”一般的《灵·境》显示出海派剪纸的特质——基于传统文化的同时,变化多端,艺术多元。





十米长卷绘风光

纸质装置艺术,在该展的中心位置上还有一件——悬在空中的是根据李守白剪纸作品《百年上海·剪绘申韵》制作的十米长纸雕,“塑造”了上海城市天际线和风光。







平铺在长桌上,与悬挂着的纸雕同长的另一幅十米长卷,是由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18个孩子一起创作的撕纸作品。孩子们撕纸的模仿作品,正是李守白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政府最高奖——第十四届山花奖的剪纸作品《上海童谣》。







请横屏滑动欣赏李守白作品《上海童谣》



这幅作品汇聚了“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等多首脍炙人口的上海童谣,并把童谣里描绘的孩子们玩乐的画面剪成一幅长卷。



李守白介绍道:“撕纸与剪纸不同,撕纸可以撕得更为夸张有趣,因此可以称之为新创作品。”



展出同时,一旁还有让剪纸《上海童谣》动起来的动画短片,并配上了声情并茂的童稚之音,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装置艺术作品,更为主题凸显且生动立体。

,时长04:06

这件作品的意义,还在于传承。

海派剪纸,不仅仅是李守白和李诗忆父女之间两代人的传承,还是李守白以纸为媒介,跨界向更多青少年传递纸艺魅力的实践。



两件作品颇环保

《百年上海·剪绘申韵》纸雕版,是以瓦楞纸为质地——这就为快递外包装盒找到的焕然一新的艺术化用途,也是艺术家对于当前社会环保问题的思考。

李守白说:“艺术家要做的就是看见与发现,发现司空见惯的东西的新用途。”



董慧、李艺的作品《灵蛇戏春》也是先以AI设计好图样,修缮掉逻辑偏差的部分,再以瓦楞纸剪、雕、刻出层层叠叠、晕染过的绿树红花,包裹其中的则是一条蓝黄色颇为可爱的蛇。整幅作品再镶以金色边框,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质感……



李守白补充道:“‘纸说’既是普通话中‘纸说’的本意,也是上海话里’只讲’此事之意——只讲纸,但又不止于纸。”



马上评|文化剪影



剪纸,简直是非遗项目中,风格最为多姿多彩的类别了。仅根据不同所在地命名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剪纸,就不低于60项,在灯彩、糖画乃至陶艺等民间艺术项目中,也有剪纸艺术的手法与痕迹。其中,海派剪纸2007年进入上海市非遗名录,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剪纸,更是新春时期最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透过镂空,看得到春光。

海派剪纸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派文化又是上海文化的独有特色。海派剪纸最为自成一格的就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总是能融入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美好新生活。不像其他地区的剪纸,总是“固定”展现当地原有的传统风格,色彩浓烈的始终浓烈,风格淡雅的保持淡雅……海派文化就是这样海纳百川,始终流动。这也与二代传承相关,当前的年轻人乐于提炼剪纸元素并融入跨界创作之中。李诗忆也是去年和今年的豫园灯会的主要设计师之一。她把剪纸乃至民间艺术带入到灯会中各种灯彩的造型设计之中,故而对光的运用,考虑得比其他同行更多更精准……

海派剪纸的传承方式也是如此海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传统形制,反而追求作品乃至传承方式的突破创新,又不离基本元素,这也正如上海城市文化的新春剪影。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光

图片:主办方提供

编辑:吴旭颖

©新民晚报文化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