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欢欢
编者按:
安徽素来就有“南有六尺巷,北有一杯茶”的说法。其中,“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是植根于皖北大地、富有浓郁烟火气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价值。
日前,人民网安徽频道走进“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创设地——淮北市濉溪县,通过细腻的笔触与生动的镜头语言,全面展现当地如何将这“一杯茶”的内涵转化为可借鉴、可传播的治理经验——即“濉溪路径”,探寻“一杯茶”里的“善治密码”。
日前,安徽省濉溪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来到临涣古镇茶馆,对一起危险驾驶案件拟作不起诉决定举行公开听证会。
不走过场,将听证会搬到茶馆,这场公开听证会有何深意?临涣检察室相关负责人直言,公开听证是检察办案的重要方式和程序载体,也是社会公众了解和参与检察工作的有效路径。
依托临涣检察室,当地以临涣“茶文化”为媒介,打造“检‘茶’·‘枫’彩”新阵地,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案情简单的轻微刑事案件适用检调对接机制,促进刑事和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意义重大。
对案件进行不起诉公开听证。 濉溪县人民检察院供图
一杯清茶,几句家常,矛盾纠纷,就地解决。在现场,“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创始人王士宏也在其中,彼时他的角色是一位听证员。
当天检察官介绍了案件事实、法定从轻处罚情节、拟作不起诉的法律依据等。犯罪嫌疑人周某某完全认可检察院对其指控的犯罪事实,真诚悔罪并认罪认罚,请求对其从宽处理。
王士宏指出,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符合法律规定,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人民监督员郝振华也称,检察院对案件事实认定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通过公开听证,将公权力主动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办案的规范化、公开化、人性化。经评议,参会人员均一致同意不起诉的处理意见。
事实上,小案事不小,其中承载着当事人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也关乎着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期盼。
到了审查起诉环节,濉溪县人民检察院还创新推出检察机关的“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积极释法说理,并会同办案民警、人民调解员、村委会干部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
再举个例子。濉溪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吴某某交通肇事案过程中,充分发挥“一杯茶”调解工作法作用,邀请知名乡贤、人民调解员及时介入,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召开听证会听取多方意见,全面评估该案社会危险性,最终对该案不批准逮捕。
交通事故案件调解达成和解协议。濉溪县人民检察院供图
在濉溪县,除了检调对接,实现矛盾调处“一站式”,这样的画面还经常上演,背后离不开当地“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推广与应用。
濉溪县人民检察院发挥检察室“最后一公里”的优势,聚焦“检察履职的前沿阵地、矛盾化解的治理前哨、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立足司法办案和辖区实际,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基层检察室,在案件办理中做到矛盾化解、关系修复、法治宣传“三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多元化矛盾化解路径。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走进乡镇,深入群众,借助临涣古镇茶馆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公开听证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普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用让人民群众在茶馆门口“零距离”感受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方式,阐释司法理念,传播法治精神,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这样一套系列组合拳打下来,“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得以在更多领域和场景中大放异彩,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推广这一方法,引导更多群众以理性、和平的方式解决纠纷,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除了在检察领域,“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样广阔。
例如,濉溪县在校园中推广“校园版一杯茶调解法”,助力师生沟通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企业中推广“企业版一杯茶调解法”,促进员工和谐相处,提升团队凝聚力;在乡村振兴中推广“乡村版一杯茶调解法”,凝聚村民共识,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濉溪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杯茶”调解工作法作为濉溪县乃至安徽省的一张亮丽名片,其品牌建设和影响力提升也至关重要。他们将通过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典型案例、举办交流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的合作,深入挖掘“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文化内涵和治理逻辑,为该方法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让更多人群享受到“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让调解服务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