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厦门日报》“厦门两会时间”栏目刊发整版报道《厦门市检察院:以高质效检察履职 护民生助发展》。全文如下:

年终岁首,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成效令人瞩目——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厦门改革热度平均指数位居第一,2024年累计有29项综改典型经验获全国推广。


▲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司法局联合举办“未爱赋能检护民生”检察开放日暨厦门市“未未同鹭人”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大队授旗仪式,与会嘉宾参观厦门市数字检察实践平台。

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不息,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蓬勃发展的态势——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大胆闯放心试提供稳定的预期;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为群众带来触手可及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优化的社会治理,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让市民和城市双向奔赴,共筑美好。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检察蓝”奔走履职的身影——从企业到产业,从生活到民生,从个案到群体……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切实找准履职切入点、着力点,敢做善为,把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要求落实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实践上。

“过去的一年,厦门市检察院强化使命担当,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为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市检察院负责人表示。

紧盯重点 突出质效

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市检察院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关于加强“空壳公司”专项治理及“四类人员”任职资格监管联动协作机制工作备忘录。

产业是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厦门来说,产业的发展势能得益于企业的茁壮成长,而企业发展成效映射出的就是营商环境,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2024年,厦门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最高检、省检察院关于“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对标市委“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目标,围绕企业发展难点、痛点、堵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力回应企业关切,坚持“一把手”主抓、“一盘棋”统筹、“一体化”发力,打响“鹭检企航”工作品牌,扎实推进专项行动落深落细、见行见效。

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一个典型的领域。记者了解到,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职改革以来,市检察院一方面充分发挥在行业协会等设立的16家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站作用,积极帮助破解中小微企业维权难问题,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在思明区检察院集中管辖全市涉知识产权案件办理工作,联合多家职能部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探索实践“检察+行政+N”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将知识产权的“一元”检察履职辐射至与行政、侦查、审判、执行“多元”协同,使得知识产权认定职能分散、数据壁垒、标准不一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心成立以来,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机关移送涉罪案件数较成立前上升4倍,创设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退赔挽损与民事纠纷诉前化解机制,已为多家权利人企业及时挽回损失共262万元。

日前,该创新成果被国家发改委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办案经验也被写入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

突出质效导向,创新办案机制,只是全市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优势,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完善上下联动、内部协作、内外协同的一体履职机制,以“四大检察”融合发展,在持续深化涉企案件法律监督和服务企业司法需求中“护”出公平正义。

市检察院联合公安、海关缉私、海警等部门出台意见,首次明确办理涉企案件“四原则”,进一步强化提前介入、羁押必要性审查、“挂案”清理及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等工作。

翔安区检察院在检察服务中心设立涉企窗口,检察官包联辖区规模以上台企40家,与11家商会会长、秘书长及区工商联代表开展座谈,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等部门会签“检察+”护企协作机制,凝聚共治合力;联合区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为辖区14家企业提供普法讲座。

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聚焦重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聚焦企业内部贪腐,开展专项打击;聚焦空壳公司乱象,开展专项治理;聚焦涉企“挂案”讼累,开展专项清理。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对3条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线索开展监督;受理涉企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128件,开展监督11件;受理涉企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8件,发出同步监督检察建议4件……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以常态化监督帮助企业卸下包袱、放开手脚、轻装上阵。

兜住底线 回应关切

凸显民生幸福底色


▲10个市级检察院民事支持起诉跨区域协作机制实施意见签约仪式。

去年7月,湖里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一些参保人串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通过虚构医疗服务欺诈套取医保。为促进欺诈骗保问题源头治理,区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医保部门联合建立全省首个医保基金三方合作机制,加强线索摸排、联合调查、证据研判、信息共享协作,一体增加医保违规、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力度。

保障民生安全,全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深化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重拳惩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严惩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医保诈骗、社保诈骗犯罪,精准打击侵犯医保基金犯罪52件66人,追赃挽损465余万元。

人民之所望,检察之所向。这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始终把为人民司法、让人民满意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去年3月,海沧区检察院联合区林长办就蔡尖尾山一起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案召开生态公益林保护公益诉讼听证会,邀请辖区街道、林业管理部门开展履职,凝聚起守护绿水青山的工作合力,不仅提升了案件办理的质效,也为后续监管夯实基础。

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2024年3月,还在接受治疗的四川人老邓等来了二审判决——2023年5月,老邓从四川来到厦门务工,不慎在施工中坠落,颈椎、胸椎、腰椎等多处骨折。短短一个多月,住院治疗花了近30万元。事发后,四川和厦门两地检察院检察官携手开展调查取证,走访医院、施工现场和相关当事人,检察机关最终作出支持起诉的决定。目前,终审判决已生效。

在别人眼里看似普通平常,但是对于当事人而言,都是天大的案件,背后都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热切期盼。2024年,市检察院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司法救助,制定《关于加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协作配合的备忘录》,构建“清单化摸排”“定期回头看”“通报+督导”工作模式,先后与妇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探索共同救助机制,移送社会救助线索11条。两级检察院聚焦农村地区六类生活困难当事人、“5+2”类困难妇女等群体,逐案建立个性化社会帮扶方案,共开展司法救助87件,发放救助金200余万元,司法救助案件量同比增长75%。

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厦门市检察院牵头成立“未检闽E站”,优化“未未同鹭人”五大资源库,上线“数字未检”应用系统,联合15家单位签订《未成年人保护入职查询及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细则》,密织未成年人的保护网络。每年9月开学季,第一堂课先为青少年普法,已经成为集美区的“常规动作”。集美区检察院发挥集美文教区优势,不断丰富“嘉集检爱 赓续未来”未检工作品牌内涵,推动微动漫、微视频等元素融入青少年普法宣传工作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过去的一年,厦门市检察机关拓展履职深度,探索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重点热点问题,进一步推动工作向基层延伸,促进民生领域矛盾化解,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局。

办理一案 治理一片

增添社会治理亮色


▲市检察院打造“鹭检企航”品牌,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检察人员走访行业协会,了解行业法律维权共性问题。

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61份,同比上升33.1%,被建议单位回复率100%,建议采纳率高达99.4%。

这一年,坚持推动检察建议从“办理”向“办复”转变,从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延伸,成为厦门市检察机关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重要抓手。

涉嫌职务侵占犯罪的企业员工,怎么堂而皇之地钻空子?内部监控的流程为何形同虚设?

去年,同安区检察院在办理辖区内一家重点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案后,对其内部管理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企业内部存在交接流程监管不严格、岗位权责设置不科学、派驻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极易滋生职务侵占和盗窃刑事案件。检察机关经调研后制发检察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该企业全部采纳,并立即优化了内部管理、堵塞漏洞。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帮助企业找到内部漏洞只是检察建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全市检察机关结合“检察护企”等专项行动和办案实际,帮助企业精准查找问题根源,“对症开方”制发涉企建议84份,有效推动被建议单位完善风险防控、推进源头治理。

从个案中看到漏洞,从共性中找到症结,2024年市区两级检察院运用数字检察、大数据模型等丰富调查核实手段,提升问题指向性、建议针对性。思明区检察院构建“涉刑人员违法任职企业高管监督模型”,筛查经营主体信息32万余条,发现涉刑人员违法任职8人、涉企业39家,准确率达100%,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开展专项检查并建立从业黑名单机制。海沧区检察院研发“酒驾行政处罚监督模型”,将公安机关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排查数据与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案件数据进行碰撞,筛查二次酒驾未处理人员;研发“剥夺政治权利刑罚执行大数据监督模型”,将公检法三方相关业务数据进行碰撞,筛查剥夺政治权利脱漏管人员……数字检察驱动检察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正成为现实。

实践充分证明,检察建议不止于办结了事,更要从个案中由点及面延伸到社会治理的类案问题,推动系统治理,真正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深入“查病灶”、精准“开良方”,以“检察建议+调研报告”推动优化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重要性持续凸显。2024年,市检察院在办案中通过梳理类案、调研分析,发现有关学校在学生管理上存在漏洞,可能会损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市检察院在经过详细调研分析后,联合市中级法院在全省率先就校园欺凌问题发出建议书,推动全市相关学校完善70余项管理制度,落实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增加师生配比等措施。

“从个案到类案再到系统治理,检察建议正由点及面产生‘制发一件,治理一片’的辐射效果。”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市检察院牵头联合市监委、市教育局等15家单位,制定《未成年人保护入职查询及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在全市所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设置强制报告联络员和监督员,持续落实强制报告“每案必查”机制。截至目前,已经开展入职查询10032人,纠正未履行报告义务5件,持续深化治理成果,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

检察机关是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力量。从“办理”向“办复”转变,从“应然”治理向“实然”治理靠近,推动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落实、见效并形成长效机制,厦门检察机关走出了“小建议”撬动“大治理”的生动实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