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人民网客户端发布
《新春走基层丨安徽淮北:把脉问诊,守护“电力生命线”》
“二次接线、调试都正常。走,我们去下一个屏柜。”
1月15日一大早,淮北供电公司变电二次检修班班长赵勇呓和班组成员就赶到了基建调试验收现场,开始了春节期间的设备“体检”工作。
220KV凌云变外景。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赵勇呓班组所要调试验收的地点——淮北220kV凌云变电站,“可不一般!”它不仅是安徽省首座新一代高可靠变电站,更是一座国产芯智能变电站。其二次设备全部采用国产智能化芯片,开启了安徽电力自主创新的崭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作为正在建设的淮宿蚌高铁的关键电源点,承担着为淮北地区高铁西站供应稳定电力的重任。
换句话说,变电站是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心脏”设施,是保障列车高速、平稳、安全运行的关键,也是列车唯一的动力来源。其能否按时投运,直接关乎高铁建设的进度,以及淮北地区未来的发展格局。
赵勇呓(左一)和班组成员对采集执行单元数据进行监测。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我们从去年12月就开始,主要负责220kV凌云变二次调试验收工作。在这里,任何一点松懈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赵勇呓和他的团队,被称为供电“心脏”守护者。
他向大家算了笔账,凌云变电站内不同参数的屏柜有100多个,每个屏柜有上千根二次线,要对设备来一次全面“体检”,做间隔保护调试、流变变比极性校验、自动化信号核对等变电二次检修作业,丝毫不敢马虎。
这样一天下来,一个人最多调试验收完一个屏柜。最多的时候,一个班组要上七个人,通过对二次设备进行“把脉问诊”,提前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站内二次设备后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然而,每一次的检修并非一帆风顺。调试过程中,诸多技术难题接踵而至。
赵勇呓(右一)和班组成员一起检查装置背板。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例如,部分国产芯设备的调试,需要特殊的技术方法与丰富经验,这对变电二次检修班的成员而言,无疑是全新的挑战。但他们毫不退缩,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与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反复沟通交流、积极开展内部技术研讨等多种方式,最终成功找到解决方案。
同时,为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变电二次检修班创新性地采用“分组协作、交叉作业”的工作模式。这支平均年龄27岁的青年突击队,被划分成多个小组,各小组分别负责不同区域与设备的调试工作,小组之间紧密配合、实时共享信息,缩短了整体调试时间。
就这样,白天,赵勇呓和班组成员穿梭在保护室、GIS设备室和开关室,对各项参数进行精细校验;夜晚,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复盘当日遇到的难题,探索新技术的优化方案,凭借创新思维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赵勇呓正在对核对监控后台机信号。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目前,220kV凌云变电站的各项调试工作已接近尾声,他们还精心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与流程,严格依照标准逐一检查,确保每一项指标都契合要求。
“每一次调试验收都有意义,要严格把关,确保没有问题。”临近采访结束,赵勇呓和班组成员又继续投入验收工作,“今天还要加把劲,争取多验收两个屏柜!”
来源:人民网
编辑:陈豆豆
见习编辑:张若雯
编校:陈艺星
编审:王伟
审签:刘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