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

保障劳动者核心权益

——最高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保障劳动者依法获得劳动报酬,关系基本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岁末年初,在劳动薪酬结算高峰期,党中央、国务院专题部署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各职责单位积极贯彻落实行动要求,做好恶意欠薪案件办理工作。为推动治理欠薪冬季行动不断走深走实、推动打赢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攻坚战,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起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就发布的典型案例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2024年以来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主要情况和做法?

答:2024年以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持续开展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根治欠薪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依法打击、从严惩处恶意欠薪犯罪,有效发挥刑罚的惩治和震慑作用。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依法批准逮捕612件617人,同比上升17.2%、16.9%;依法受理审查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2892件3473人,同比上升4.3%、5.4%;依法提起公诉1495件1866人,同比上升4.4%、7.3%。二是依法履行立案监督职能。检察机关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2024年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103件110人。三是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保障被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优先、及时、足额支付。办案中,加强释法说理,积极引导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并协调各方,督促欠薪企业和个人支付报酬。2024年,检察环节共追讨欠薪共计人民币2.44亿余元。四是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刑事和解等制度,对具有真诚认罪悔罪、足额支付欠薪获得谅解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从宽。2024年对具有上述情形的案件依法作出不诉决定1326件1639人。

问:从检察机关办理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来看,这类案件办理有什么显著特点?

答: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虽然案件体量不大,但属于典型的小罪名、大民生,案件办理有以下特点:一是被害人人数众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权益。这类案件通常涉及大量劳动者,大多数案件都有数十名甚至数百名员工被拖欠工资。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劳动报酬,该犯罪侵犯的是劳动者最核心的权益,可能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基本生活受到直接、严重影响,尤其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保障时,容易引发过激维权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案例二就体现了对于引发过激手段讨薪且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从严惩治,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被欠薪者的普法教育,引导依法讨薪、依法维权。二是欠薪领域集中、数额较大。从近年办理的案件看,建设工程领域欠薪行为高发多发,是农民工欠薪的重灾区,不少案件欠薪金额高达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实践中,该领域长期存在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立使用不规范等权益保障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解决。此外,欠薪讨薪的行业不仅主要集中在传统工程建设领域,在电商平台,物流等行业也时有发生。三是嫌疑人隐匿转移财产较多,维权、取证难度大。犯罪嫌疑人常常采取逃匿、转移财产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常见的有逃跑、藏匿,销毁或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等与劳动报酬有关的材料,且在政府有关部门介入后仍不支付。实践中相关部门如何查实、评估用人单位的支付能力存在难点,许多用人单位不配合劳动部门调查,有的涉案单位逃避监管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与劳动者签订“阴阳合同”,有的编造虚假地址等,为相关部门准确认定是否存在“雇佣关系”、认定欠薪数额、支付能力、送达责令支付文书等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问:我们注意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的查处办理离不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请介绍一下检察机关在加强行刑衔接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从刑法第276条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构成要件看,其入罪有“政府相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前置要件。因此,该类犯罪的线索移送及查处办理,离不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配合。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看,主要涉及正向衔接和反向衔接两方面内容。正向衔接主要体现为在案件前期查处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工作,各地检察机关主要围绕欠薪犯罪线索摸排、建议移送、立案侦查等,主动加强与人社部门、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发挥专业优势,对于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建议人社部门及时将线索移交给公安机关,并督促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同时,根据相关规定,人社部门对于公安机关不接受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或者已受理案件未依法及时作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的,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比如案例六广东A建设有限公司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立案监督案就充分体现了这项职能。检察机关不仅促进统一了个案移送认识分歧,还进一步规范了该市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类案件线索移送程序。而行刑反向衔接工作主要针对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需要给予被不起诉人行政处罚的,要及时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行政主管机关。我们始终强调,不起诉不等于不处罚,案例五就体现了反向衔接机制的作用,检察机关在不起诉决定作出后推动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被不起诉人开展行政处罚,实现“罚当其错”,教育、警示、引导公民遵纪守法、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问:检察机关是如何依法履职,以办案为依托推动欠薪治理的?

答:为强化对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权的保护,刑法设置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国家遏制恶意欠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民利的坚强决心。但想要从根本上减少欠薪问题的发生,单靠刑法打击惩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推动欠薪治理,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薪资拖欠的长效机制,形成劳动者权利保障合力。检察机关以办案为依托,在惩治犯罪、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的同时,积极推动欠薪治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督促涉案用人单位规范整改。案例四中,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建筑劳务公司对农民工工资款项管理漏洞问题,检察机关提示其规范整改,推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守法经营有机结合。二是推动建立治理欠薪长效机制。部分检察机关与当地公安、人社等部门会签关于依法惩治欠薪、加强协作配合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专门工作机制,为长效治理欠薪提供制度保障。案例三、案例六中,检察机关均积极推动会签加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协作配合的实施办法,细化明确各方在线索移送、调查取证、欠薪垫付等方面的配合要求和工作职责。三是以检察建议积极推动社会综合治理。案例一、案例四中,检察机关针对个案中发现的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使用不规范等普遍问题依法开展监督,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堵塞漏洞、建章立制的检察建议,推动欠薪治理。四是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最高检积极行动,已连续六年发布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提高企业法律意识,促进劳动者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来源:检察日报社 记者:史兆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