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重要部署。其中,《决定》强调,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成为全国广电系统新的工作重点和着力点。
在此背景下,全国广电系统面对诸多挑战,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改革,在主动求变与转变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
从系统化变革本身来讲,省市级广电媒体是重点。需要明确的是,系统性变革不是修修补补,需要全方位配套进行变革,需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需要再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上下功夫,需要在建设符合全媒体生产传播特征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上下功夫。
对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设计主流广电媒体系统化变革总体目标时,已经有了重点部署。其中,对于省级广电媒体,提出要打造若干在国内甚至国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骨干媒体集团。
那么,省级台又如何应对这份挑战?从2024年至今,包括湖南、江苏、上海、江西、内蒙古等省级广电台,均提出系统化变革的总体设想和构想。
早在2024年9月,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就正式发布《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解放思想系统变革追求卓越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技术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行动方案》,全面开启上海广播电视台(集团)新一轮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根据《改革行动方案》,未来五年,上海广电将全面实施“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的核心战略,聚力锻造“主流媒体头部平台”,充分彰显“梦想的力量”的品牌主张,着重强化“台网并重、智能引领、移动优先、首发原创”的基本策略,系统布局“SMG in AI”的主攻方向,用AI重塑媒体技术底座,加快推进智能化、超清化、移动化发展,大力培育媒体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技术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
2024年底,湖南广播电视台明确提出2025年是湖南广电变革之年、调整之年,要充分认识到“唯变者进,唯变者胜”,凝聚整体改革合力,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活力、解放生产力,释放新一轮发展红利。对此,湖南广电提出意识形态和导向安全是生命线,经营工作也是生命线的重要论断,并策划一系列改革举措。
比如,推动新闻宣传与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建立流量和效果为主导的互联网评价体系,鼓励山海、风芒等新业态平台的探索,打造适应新业态发展的评估机制。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推动结构、质量、内容、技术、传播和管理变革,突出发展新媒体,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等,以及建设以湖南卫视、芒果TV为核心的头部数智传播平台;风芒抢占微短剧风口,补齐短视频短板等具体措施。
江苏广电总台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推进‘平台+内容+技术+机制’协同创新,着力构建融合传播、精品生产、技术应用、媒体管理新生态,聚力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作为推进系统性变革总基调。
其中,做强做大核心平台,举全台之力打造江苏卫视这一旗舰平台,对重点频道频率进行品牌升级,构筑新媒体矩阵,形成“一体两翼”传播格局;精简瘦身账号,通过动态调整和持续优化,挖掘账号价值的最大潜力,提升整体传播效能;坚持资源一体化统筹、业务一体化推进、品牌一体化运营的策略,实现线上线下、大屏小屏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的高效协同。
在内容创新上,坚持聚焦核心引领,呈现“金色领航”;聚焦历史传承,追寻“红色记忆”;聚焦文化弘扬,展现“古色新韵”;聚焦时代发展,记录“暖色征程”;在构建技术应用新生态方面,坚持将先进技术深度融入内容生产与传播,以技术赋能艺术、以模型重构底座;在构建媒体管理新生态方面,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通过重塑机制和流程释放生产力,积极构建媒体管理新生态,既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又激发创新创意活力源,全面提升员工干事创业精气神。
江西广播电视台(江西广电传媒集团)最新发布的《台(集团)推进系统性变革总体工作方案》中,提出全面实施“135”改革计划,即锚定“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文化集团”的发展目标,把牢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三个基本属性”,落实重塑业务流程、传播矩阵、产业集群、技术底座、考核体系等“五大改革任务”。
除了做好精简精办工作之外,江西台通过做强做优大端大号,重构传播矩阵。在此基础上,通过重塑产业集群,构建“一体主导、五业并进、全要素带动”产业布局,即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产业为主导,发展数字文化、广电会展、广电实业、创意文化、广告传媒等五大集群产业。江西台还通过重筑技术底座,以打造“广电总局实验室”和“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为目标,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长天大模型”和建设AIGC内容创作中心,让技术“赋能传播、赋能平台、赋能品牌、赋能效益”。另外,江西台通过改革完善激励机制,重建考核体系,坚持以业绩为导向推动薪酬改革,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强化考核激励,推进薪酬绩效向内容生产与经营创收一线等关键岗位倾斜,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
吉林广播电视台首先在架构平台上下功夫,将广播和电视两大新闻中心,都市、公共两大民生频道,以及涉及新媒体平台运营、经营及技术等业务部门进行机构整合,整合人员超过800人;把台里最核心的新闻生产、平台传播、技术运维力量集中起来,组建吉祥新闻中心,形成一体运行、高效集约的新型组织架构,进军融合深水区。
同时,建构“吉祥新闻”矩阵,关停68个产能低下的新媒体账号,以“吉祥新闻”为统一IP,全力推进自主平台整合;生产机制上,“吉祥新闻”启用7×24指挥机制和总值班制,由各节目生产部门主任轮流担任总值班,进行重点选题、项目的统筹调度及融合生产,逐步实现大小屏选题共享、资源共通,形成策采编发一体化指挥调度机制;团队建设上,对内大胆起用新人,不囿于年龄,不拘一格用人才,一批“90后”“00后”年轻人才走上舞台;在技术赋能上,吉祥新闻“嗯呢”人工智能实验室围绕“吉林广电智媒体平台1.0”“数字主播矩阵”“影视级XR演播室构建与应用”等重点方向,以技术+内容的协同组织形式,强化联动,加速推进。
内蒙古广电台按照“政治铸台、新闻立台、改革兴台、融合强台、经营壮台、开放办台”六大办台理念,通过做大做强“奔腾融媒IP+”全媒体传播体系,探索并走出一条西部民族地区省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美、小而强”融合蝶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内蒙古台以5个“蝶变”,打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其中,机制上实现“突围蝶变”,重组32个部室中心,大胆起用66名年轻处级干部,破壁旧有体制,搭建起“1+N”传播运营模式,实现频道、赛道“双道”运营,传统端、新媒体端“双端”发力。平台的“突围蝶变”,对内,紧紧围绕“造船出海”破题,对外,紧紧围绕“借船出海”破题。内容的“突围蝶变”,内蒙古台全力抓好“首屏头条工程”,时政新闻实现“短实新”,每年推出2—3组大型融媒体直播报道,推出一批千万+、亿级流量的爆款产品,让正能量奔腾了大流量。经营的“突围蝶变”,创新“广电+政务+商务+服务”模式,拓展“广电+活动”营收,栏目活动化,线下活动常态化、活动品牌化,实现节目内容生产的O2O模式,做出新领域、新项目的变现增量。队伍的“突围蝶变”,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奔腾人才”计划,公开选拔主持人、新媒体、编程、包装等专业人才200多人,为紧缺人才开辟免笔试的“绿色通道”。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河南广播电视台打破人员身份限制、淡化职级概念,统一基础工资标准为3500元,大幅提高绩效工资占比,并向关键岗位和一线部门倾斜。通过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表彰在内容创新、技术突破、经营创收等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团队,特别是每年开展出彩项目和优秀项目评选,单个项目团队最高可拿到60万元现金奖励,最大化发挥收入分配导向作用,在全台形成敢闯敢拼的良好风尚。
沈阳广播电视台提出将深化全媒体传播评价体系改革,建立节目产品市场价值贡献度评估机制,改变过去单纯以收听率、收视率评价节目的行业传统,代之以评奖数量、网络流量及直播带货进线量、成交量、成交额等全新算法指标,引导节目产品优化对位供给,最大限度去除无效、低效节目产能。
(三)
广电总局针对市县级广电媒体,提出推动市县级广电媒体区域化、特色化发展,加强本地化节目制作播出。
2023年3月,由原攀枝花日报社、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组成成立的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探索推进以“一套班子、三个打破、三个重塑、三个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一三三三”体制机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定位清晰、务实高效的地市级媒体融合改革之路。
其中,机构方面实行“一套班子”统抓;体制方面,推进打破“双壁垒”、打破“铁饭碗”、打破“大锅饭”;生产方面,实现传播渠道、生产体系、运营生态“三个重塑”。
榆林传媒中心提出,继续优化地市级媒体融合体制机制,不断调整管理体制机制,始终引领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深化省市县融媒体平台应用,探索市域融媒体中心一体化发展路径;按照“媒体+政务服务商务”模式,整合和融合本地信息资源,加快提升媒体综合服务水平;聚焦新闻主业,坚持公益属性,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创新媒体经营模式,开拓发展增收渠道,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芜湖传媒中心将精心打造的大江看看APP,融新闻资讯、数字政务、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等能力为一体,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同时,积极培养大江看看团队“以项目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能力,推进人事管理、绩效管理、数据管理等要素的系统性改革。2025年,芜湖传媒中心将全力打造由华为深度参与的大江看看智慧2.0版本的基座构建;推动进军数字经济,布局数据要素市场,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新赛道——数据治理与数字资产运营。
系统化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的所有努力仅仅是开始,更艰巨的任务还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