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之声网讯 (永吉法院 刘洋)司法送达是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重要程序事项,是保障法院依法公正审理、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但法院的送达工作却面临家难找、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字难签的实际困境。各种“送达难”已成阻碍司法效率提升的“梗阻点”,给审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为有效解决送达难题,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动群众,用群众智慧解决实践难题,永吉县人民法院岔路河人民法庭开创性的制作了《积极应诉劝导信》。
近期,岔路河法庭受理了一起棘手的离婚案件。男方冷某与女方关某于1983年携手步入婚姻殿堂,2009年经调解离婚后,在亲友的热心撮合下再度复合。遗憾的是,美好时光转瞬即逝,双方深埋心底的矛盾不仅未消弭于岁月,反而随着时光推移愈发尖锐,终至关某负气离家,自此音信全无。承办法官接手案件后,多次下乡调查,穷尽多种手段寻找被告关某,但都以失败告终,案件审理陷入僵局。
在这起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细究 “送达难”的成因,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堪称关键因素。当事人法律常识匮乏,不了解诉讼活动的真实意义,思维还停留在衙门式的打官司上;不明白诉讼活动中送达程序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只是一贯地认为,自己作为被告感觉很丢人,不想理会这个事实;或者当事人之间矛盾尖锐,利益冲突较大,被告侥幸认为只要对原告的起诉不予理会,不接受法院文书,以沉默或者逃避来应对,那么谁也奈何不了。
为了有效纾解被告的对抗心理,对被告进行充分释法明理,以法为灯,照亮寻“你”归途,岔路河法庭创新制作了《积极应诉劝导信》,信件以下落不明被告人的亲友为收件人,信中从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判决执行四个方面详细说明了不积极应诉的不利后果,同时明确向下落不明被告人告知积极应诉并申请调解将不会承担诉讼费、执行费等经济负担,不会割裂社会关系、影响社会声誉。在此基础上,建议下落不明被告的亲友联系劝导被告积极应诉。
《积极应诉劝导信》发出后取得了显著效果,被告关某的女儿收到《积极应诉劝导信》后主动联系法庭,表示可以做其母亲工作,敦促其母亲主动应诉。其后,关某在其女儿的劝导下,主动联系法庭并提供现在居住地址,使案件得以顺利审结。截止目前,岔路河法庭共发送《积极应诉劝导信》11封,其中有5名被告主动与法庭取得联系并积极应诉。
未来,岔路河法庭将继续优化送达策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核实当事人信息,精准定位,提高送达成功率。同时,加强与当事人亲友、基层组织的联动协作,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案件顺利审理,让司法公正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编辑: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