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我时常感到困惑。

人类为了解决困惑有两种本能。一个人的时候是追问,比如屈原,比如范德彪。想问天问大地,或是迷信问问宿命。


两个人以上的时候,解决困惑的本能就成了辩论。比如苏格拉底,比如范德彪。答案在风中飘。


然而,近些年,我发觉真正的、严肃的、有深度的辩论离我们似乎已经十分遥远。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咱现在不是每天早上一起来,连上网就开始高强度辩论了?

这倒也是,现在互联网上什么东西都能引起辩论,每个社会热点下面都是一番唇枪舌战,批判的武器,武器的批判,两横一竖就是干。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大家辩上了。正方说这是继“小球推动大球”之后的“小书推动大叔”,中美人民大对账,周末破冰喜相逢。反方说这是幻觉贸易、殖民电梯,该从哪来的就回哪去。

辩到最后就成了互扣帽子角斗场和地狱笑话大赏。


演员星星泰国失联上微博热搜,抖音沪爷沪奶给上海街头的韩国人一点震撼,从马斯克到马克思,从明星秘闻到大众家事,你说一句有一百个杠精在线添堵,随地大小辩剩下一地垃圾和鞋。

长此以往感觉我们就像一群会打字的草履虫,所有的争论与激辩都停留在社会的角质层。


我渴望真正的辩论。哪儿还有真的?我想找个尖的。

直到上周末我打开B站,发现最近B站又像去年一样,再次举办了2025bilibili新国辩。bilibili新国辩一直被称为华语辩坛的华山论剑。思想前沿、头脑交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不看广告看疗效,在碎片浪潮和信息茧房中罹患注意力涣散症的我,先找了两期明星表演赛尝尝咸淡。

看完之后,这么说吧。我的精神状态就像站了三十年,忽然坐下了。我的脑子里像躺了个小人,拐棍一扔,好了。


两场明星表演赛,

看一回辩坛的烟火

2025bilibili新国辩在1月18日的这场明星表演赛,是这一届赛程里相当受瞩目的一场。该场辩题是——“爱美”之于女性,是一种自由/不自由。

更有趣的是,在这个与女性话题强关联的辩题下,这场比赛的辩手正是全女性阵容。正方的是陈鲁豫和马薇薇,反方则是詹青云和庞颖。


本场辩论的主席是辩论界名人陈铭。是的,全女阵容,女性辩题,再加一个陈铭。他好比一根好彩牌香烟,“It’s Toasted!”,全程是被烘烤/祝福的。


立论阶段,正方一辩马薇薇上来先两记反问探路,把陈铭点天灯照亮战场视野。

一是爱美之于男性是不是一种自由?如果这只是针对女性的特定议题,而男性毋需讨论。她无法接受陈铭还没有说话,就天然比她多了一种自由。

二是不爱美对于女性是不是一种自由?如果不爱美也是一种自由,那爱美就是积极自由,不爱美是消极自由。积极自由强调目标实现,消极自由强调不被干涉。


你以为这是概念游戏,实际上这是领域展开。投石问路后,马薇薇紧接着祭出三板斧进行巩固。

第一,爱的解读。爱是一种有主体性的天然动作。是我想爱,想吃,想变成天上忽明忽暗的云。


第二,美的多元性。不爱这种美,能否爱另一种美呢?美与美能不能做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第三,什么是自由?自由,无上下高低,各有其追求。如此解构这个辩题之后,爱美之于人类,有主动性,有多元性,同时具有平等性。不因加上女性前缀而发生转移。

这就是试图圈定对方的讨论范围,只能在我的结界(非天津口音)里打。


而反方一辩立论,丝毫没有中计。转身把对手拉到现实里来打。

庞颖说没问题,自由确实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不过,在现状下,在现实中,女性在爱美这个议题里,既没有积极的自由,也没有消极的自由。


消极的自由?今天如果没有去爱美,会不会被别人嫌弃、嘲笑、瞧不起。

积极的自由?当我在追求美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自由选择哪种风格的美。

当我们去说一个女性拥不拥有自由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审判任何一个女性个体的选择,我们要去检讨的是这个社会环境对女性是什么样的。

所以承认正方说的,有主体性,有多元性,有一点小小的进步。但不代表社会对女性这种不自由的束缚已经消失,可以不再被我们提及了。


正方谈应然,反方谈实然。立论结束后,双方在各自的方向上打得花样百出。

比如,庞颖深刻质疑了当代自由的陷阱。经济自由思想自由的独立女性,她们有爱美的自由吗?“美”的规训只是换了皮,以前是女为悦己者容,现在的话术叫成为更好的自己。本质没有变。


作为正方二辩,第一次在公众镜头下打辩论的鲁豫则给出了相当有意思的新视角。她说,她见过女性不自由的样子。

比方她的奶奶是个小脚女人,美一旦跟不自由挂钩,就会成为压迫。而无论是贫瘠的70年代给衣服收腰,还是《白毛女》喜儿的二尺红头绳,都证明了再艰难的时刻我们都有对于美的渴望。


而反方二辩詹青云出手,不但瓦解正方每条立论,甚至还攻击了主办方对于“美”的命题预设。6:30来比赛,4:30就要化妆,这,就是美的规训。

谁规定了哲学,谁规定了美?


在结辩前的高潮时刻,双方在提问和陈词环节都给出了一些非常出乎意料的操作。

庞颖主打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责结构。金钟罩,铁布衫,一句服美役的人有危险。美中不足,是没把握好时间。


而正方马薇薇则说跟反方完全达成共识。但与其追求一个自相残杀的共丑社会,她要求男性竞争起来。自由就是把话语权夺回来。马薇薇你啥时候是辩门第一啊?女性大团结,就在今晚。


总之,过程相当复杂,结辩气象万千。

从这场来说,听技术未必没爽感,严肃论证下的丝丝入扣像一场头脑健身。靠情感未必不能赢,谁说没有枪头就戳不死人。


到了第二天的新国辩·奇葩星球十周年表演赛,辩题是——见过了霍格沃茨的烟火,要/不要坦然接受自己是个麻瓜?

正方是詹青云、庞颖、马薇薇;反方是冉高鸣、臧鸿飞、席瑞。除了主席依旧是陈铭以外,嘉宾还特邀了刘擎。

这场的人都跟奇葩星球有过种种关系,在奇葩星球十周年,奇葩故人们在大剧场面对着三千多人再辩论,恍惚间有一些宿命感和史诗感。


不过这场更偏向明星表演意味,致敬奇葩星球辩风的一次回魂。相对不那么严肃,趣味性喜人。

庞颖上来立论立了七个论点,包括但不限于血统论、宿命论、基因彩票,霍格沃茨脏乱差,魔法世界没有精神文明。

詹青云写了打油诗,冉高鸣玩了歇后语,席瑞甚至当场演唱了《数码宝贝》主题曲,不知是辩手满嘴顺口溜要考研,还是华语辩论要爆改曲苑杂坛。


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基于虚构作品的辩题。正反双方嬉笑怒骂中,从奇葩星球到B站新国辩这一路走来,每个人也都找到了其现实的投影。

席瑞讲,烟火是召唤,是命运齿轮转动的开始。麻瓜还是魔法师都不重要,看到了,就是被选召的孩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如此,对于辩论也是。

奇葩星球已经过去了,但就像赛后刘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在今晚,辩论的界限被无限地拓展。


为华语辩论站岗,

可能是B站的宿命

其实,现在已经很少有真正的属于辩论节目了。

这几年,如爱奇艺、腾讯、米未等互联网平台或内容公司,大家纷纷都从辩论领域撤退,选择以脱口秀、喜剧sketch形式等更加轻松娱乐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吸引大众。

当然,不是说脱口秀和喜剧sketch不好,这些内容下也诞生过很多有价值的讨论和思考。付航小人物的passion音犹在耳,《八十一难》终一生渡世人,和终一世渡一人的哲思也画龙点睛。


然而,诸多内容制作方从辩论节目中转向,或许已经折射了一种时代情绪。越是悲伤的时候,人越嬉皮。这个框架的潜台词是厌恶沉重、追逐轻盈,看好活泼、回避严肃。

就像我们在两届新国辩上都能看到许多《奇葩说》走出的面孔,但现在《奇葩说》已经过去了。现在只有B站还在持续关注投入辩论内容。

B站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有。越是共识消散的时候,我们越渴望辩论。

我们需要一块给辩论的保留地。

尤其是对于本时代的年轻人们。

一个表现是,2025bilibili新国辩,并不止有这两场明星表演赛堪称精彩,名场面和金句贯穿了整个赛季。而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们的参与和表达是那个共鸣的响指。

高校组初赛武汉大学VS中国政法大学那一场,辩题是——“内娱没有活人”是对大众精神需求的满足/背离。反方三辩一句“ai的分析-资本的运作-秦彻那个完美的脸”,把这段直接炸出了圈。


在华语辩论-内娱现状-恋与深空的交汇点,是什么?是现在辩论并不拘泥于双脚离地的概念,而是基于年轻人们对当下时代变化的深度观察和关切。


从每一场辩论下B站社区年轻人群体的热烈反馈就能看出来,一场好的辩论就像湖心投石会引发大量的二次传播和延伸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严肃辩论自有其魅力和受众。

这些话题我们都曾经在互联网上吵来吵去,可当我们真正以辩论的方式去解构这些现象和症结,我们跳出了问题本身去看问题。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甚至,输赢的本身都并不重要。这个沉浸于辩论的过程,给了我们真正的宽慰和出路。


这次2025bilibili新国辩更打破了以往由赛事主办方单方面设置辩题的惯例。首次尝试通过全网征集辩题,将辩论主题的选择权交给观众。

从启动到征集结束,活动共收到超过2000道辩题,覆盖社交、科技、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这些辩题来源于普通用户的真实生活,也折射了当代年轻人的困惑与思考。

最终入选的34道辩题中,有15道辩题直接来自网友投稿,入选率接近50%。当辩题一经放出,年轻人们说,今年新国辩的辩题真的震撼到我了。


在关于“学历贬值的的大环境下,我们要/不要继续向上卷”的辩论里,年轻人们说我不知道怎么告诉他们,青海摇很容易被代替。


在对于“《黑神话·悟空》是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的胜利”的探讨里,年轻人们说我们总得相信点理想主义。


B站举办2025bilibili新国辩,或许是作为年轻人社区的一种宿命。一直以来B站就是年轻群体和小众垂直文化圈层的自留地,而辩论又是年轻人自我思辨、群体交流的重要形式。

B站还在关注这群人的需求,为这群人造一个思考的通道,提供一个发声的机会。

同时,这让我忽然意识到一个认知反差,深度内容的载体,在B站也许触手可及。

我曾以为B站最多的是哈哈一乐的东西,解构严肃、传播有趣,而这次在看了十几个小时新国辩之后,回过头我才发现长内容几乎也都是在这看的。

我在这看了最多的纪录片、动辄原片长度几倍的影视拉片、单集文稿过万的名著拆解、写作方法和小语种教学,甚至哲学讲义。

遍寻当下的中文互联网,不得不说,至少还有B站承接这些真正值得承载的内容。

举办新国辩,正是对时代认知的一次回应。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深度内容的渴望永远不会消失。


不是我不明白,这时代变化快。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依然会时常地感到困惑。

可每当困惑,至少我还知道有个地方,可以沉淀这些情绪,至少记得B站上还有人与我一起拆解这个时代的谜题。

当我再一次想跟这个世界谈谈,至少我还有勇气去说出那句。

对方辩友,我不同意。

(完)

设计/视觉Lvv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