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从来不会发怒
他也就不会自卫
作者丨亚里士多德
扫码上图-解锁亚里士多德
01.
温和
温和是怒气方面的适度。这种适度的品质实质上没有公认的名称,两种极端的品质也没有名称。我们用温和来称呼这种适度的品质,虽然它有些偏向于那个没有名称的不及。过度的品质也许可以称为愠怒,因为我们在讨论的感情是怒气,尽管引起怒气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个人如果在适当的事情上、对适当的人、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候、持续适当长的时间发怒,就受到称赞。既然温和受到称赞,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温和的人(因为,温和的人其实就是一个脾气平和,不受感情左右,而按照逻各斯的指导,以适当的方式、对于适当的事情、持续适当的时间发怒的人,尽管他由于宁愿原谅别人而不是复仇而显得偏向不及一边)。而不及,不论把它叫作麻木还是别的什么,则受到谴责。因为,那些在应当发怒的场合不发怒的人被看作是愚蠢的,那些对该发怒的人、在该发怒的时候也不以适当方式发怒的人也是愚蠢的。人们认为,这样的人对事情好像没有感觉,也感受不到痛苦。一个人如果从来不会发怒,他也就不会自卫。
而忍受侮辱或忍受对朋友的侮辱是奴性的表现。过度也是就这些方面说的(因为一个人可能对不适当的人、在不适当的事情上、以不适当的方式——太快或持续太久——发怒)。但这不是说这些方面的过度都会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这种情形不大可能出现。因为,恶会自己破坏自己。如果它成就了完整的恶,那就将令人不堪忍受了。
易怒的人的怒气来得快,他对不适当的人、在不适当的事情上发不适当的怒气。但他的怒气过去得也快,这是他好的地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控制自己的怒气。由于脾气急躁,他的怒气会立即发泄出来,但发泄了,怒气也就过去了。
暴躁的人是脾气最急躁的人。他们不论什么场合,一有事情就会发怒。他们的名字也因此而得。
愠怒的人的怒气则较难平息,而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压抑着自己的怒气。不过,他们一旦报复了,这怒气就会过去。因为报复产生的是快乐而不是痛苦,这种快乐消除了他们的怒气。如果得不到这种发泄,怒气就一直压在他们心里。由于他们不把这怒气表现出来,也就没有人去平息它们,而一个人自己消化怒气需要很长时间。这样的人对自己、对朋友都是最麻烦的。
我们把在不适当的事情上以不适当的方式发怒的人、发怒持续时间过长的人,以及不报复和惩罚别人怒气就不会平复的人,称为怪癖的人。我们把温和看作是与过度,而不是与不及相反的。这不仅因为过度的情形较为常见(因为人更倾向于报复),而且因为脾气坏的人更难相处。
我们在前面说过的那番话在这里显得更为清楚。我们很难确定一个人发怒应当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基于什么理由。也很难确定,发怒持续多长时间,或者自何时起,就不再正确而成为错误。因为,我们并不谴责一个稍稍偏离——无论朝过度还是朝不及——的人。我们有时称赞那些在怒气上不及的人,称他们温和。有时又称赞那些易动怒的人,称他们勇敢,认为他们有能力治理。所以,一个人偏离得多远、多严重就应当受到谴责,这很难依照逻各斯来确定。这些事情取决于具体情状,而我们对它们的判断取决于对它们的感觉。
然而十分明白,适度的品质,即对适当的人、就适当的事、以适当的方式等等发怒的品质,受称赞,过度和不及则受谴责——轻微的偏离受轻微的谴责,较大的偏离受较重的谴责,最大的偏离受最重的谴责。所以,我们应当追求的显然是适度的品质。
关于怒气方面的品质我们就谈到这里。
02.
友善
在人群中,在共同生活以及交谈和交易中,有些人是谄媚的。他们凡事都赞同,从不反对什么。他们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不使所碰到的人痛苦。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什么都反对,从来不考虑给别人带来的痛苦。这种人被称作乖戾的。
显然,这些品质都是受谴责的,那种居中的品质才是受称赞的。一个人正是由于这种适度的品质,才会以适当的方式赞同所该赞同的,反对所该反对的。但是这种适度的品质没有名称,虽然它与友爱很相似。因为,有这种适度品质的人,如果再具有一份感情,就是我们所说的“好朋友”了。
这种品质同友爱的区别,在于它不包含对所交往的人的感情。这样的人做事情适度,不是出于爱或恨的感情,而是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他同熟人和生人,同亲近的人和不亲近的人交游,都举止适度,只不过是相应于每一种人的适度。因为,对陌生人和亲朋好友表现出同等程度的关心是不适当的,使他们同等程度地痛苦也是不适当的。
我们已经在一般意义上说明了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在交往中会做事情适度。我们还要说明,他总是为着高尚[高贵]和有益的目的而努力使人快乐而不使人痛苦。因为,他关心交往的快乐与痛苦。一旦促进别人的快乐对自己是不体面的、有害的,他就会拒绝那样做,而宁愿选择让他们痛苦。同样,如果默认另一个人的行为将给那个人带来耻辱或伤害,而反对那个人的行为只会给那个人带来不很大的痛苦,他就反对而不是赞同。
对地位高的人和普通人,熟人和不太熟识的人,以及有种种其他区别的人们,他将以适合那些人各自的不同方式同他们交往。虽然他会因快乐自身之故而促进它,并努力避免造成痛苦,他还是要考虑后果。他要看看这样做的后果是否更好,即是否高尚[高贵]和有益。为了以后的更大快乐,他可以施加一点小小的痛苦。
这种适度品质就是这样,尽管它没有名称。而那些努力讨好别人的人,如果是没有目的的就是谄媚,如果是有目的的就是奉承。那些对于什么都不赞同的人,正如我们已说过的,是乖戾的。看起来好像只有这两种极端在相互对立,这是因为这种适度的品质没有名称。
03.
诚实
自夸与之对立的那种适度的品质也是同这些事情相关的,并且也没有名称。先来描述一下这些品质是有帮助的。因为,在一个一个地说明了这些品质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品质的性质。如果我们看到在这些场合德性都是适度,我们也就会相信所有德性都是适度的品质。
我们已经说明了在共同生活中同提供快乐或痛苦有关的那些行为,我们接着要说到同语言、行为和外在表现的诚实与虚伪有关的那些行为。
按通常的理解,自夸的人是表现得自己具有某些受人称赞的品质,实际上却并不具有或具有得不那么多;自贬的人是表现得自己不具有他实际上具有的品质,或者贬低他具有的程度;有适度品质的人则是诚实的,对于自己,他在语言上、行为上都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无论诚实还是虚伪都可能或者有目的,或者没有目的。而如果一个人没有特殊的目的,他的语言和行为就表现着他的品质。
就其本身而言,虚伪是可谴责的,诚实则是高尚[高贵]的和可称赞的。所以,具有这种适度品质的诚实的人是可称赞的;虚伪的人,尤其是自夸的人,则是可谴责的。
我们就来谈谈诚实的人与虚伪的人,先从前者说起。我们要说的,不是守约的或涉及公正与不公正的那些事务上的诚实(因为适用于这些事务的是另外一种德性),而是不涉及那些事务时一个人的出于品质的语言和行为上的诚实。这样的一个诚实的人被看作是有德性的人。因为,他在无关紧要的时候都爱讲真话,在事情重大时就更会诚实。他会拒绝不诚实的行为,认为那是耻辱,因为他以往不论后果怎样都不曾做事不诚实。我们所称赞的正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会倾向于对自己少说几分。因为,既然说过头是讨人嫌的,对自己少说几分也许更好些。
那种没有什么目的而喜欢自吹的人,在品质上比有目的的还低些(因为,他要是有目的就不会自夸了)。但这种人只是愚蠢而不是恶。那些出于目的而自夸的,如果是为着名誉或荣誉,就不算太坏;如果是为着钱或可用来得到钱的东西,其品质就比较坏。因为,使得一个人成为自夸者的不是能力,而是选择:一个人是因为形成了自夸的品质才是一个自夸者的。这就好比,有的人说谎是因为喜欢说谎,有的人说谎则是为得到荣誉或好处。
为得到荣誉而自夸的人表现得自己具有的是那些受称赞和尊敬的品质。为得到钱而自夸的人表现得自己具有的则是对邻人可能有用的品质,例如预言或治病的本领。这后一类的品质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比较好隐瞒。大多数人喜欢表现得自己具有这后一类的品质,也正是因为它们既可能对邻人有用,你又不大好说他不具有。
有些贬低自己的人似乎比自夸的人高雅些。因为,他们的目的似乎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想避免张扬。他们尤其否认自己具有的,如苏格拉底常做的那样,也是那些受人尊敬的品质。而那些在细枝末节的小事上贬低自己的人被人称做伪君子,这种人是真正让人看不起的。有时,这种自贬又实际上成了自夸,就像斯巴达人的裙子那样。因为,同过度一样,过分的不及也是一种夸张。但是,在一些不那么明显和突出的事情上适当地用一点自贬倒也不失高雅。
同诚实的人相对立的似乎是自夸的人,因为自夸是比自贬更坏的品质。
04.
机智
生活中也有休息,休息中总会有消遣性的交谈。在这方面,似乎也有一种有品味的交谈。
向人家谈些什么以及怎样向人家谈,听人家谈些什么以及怎样听,这些方面都有做得是否恰当的问题。同什么人谈或听什么人谈这方面也有恰当不恰当的问题。显然,在这些方面,一个人既可能做得过度,也可能做得不及。
那些在开玩笑上过度的人被看作是滑稽的或品味低级的人。这种人什么玩笑都开,目的只在于引人一笑,全不考虑礼貌和如何不给被开玩笑的人带来不快。那些从来不开玩笑、也忍受不了别人开他玩笑的人被看作是呆板的和固执的。有品味地开玩笑的人被称作机智的,意思就是善于灵活地转向的。
因为,机智的妙语仿佛就是品质的活动。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如何要根据他的品质的活动,正如判断他的身体如何要根据其身体的活动一样。由于玩笑的题材俯拾即是,由于多数人都过度地喜欢玩笑和嘲弄,甚至滑稽的人也会被称为机智的,因为人们觉得他们有趣。但尽管如此,我们上面所说的也已经表明机智不同于滑稽,而且两者相去甚远。这种适度的品质的另一个特点是得体。
具有谈话得体的品质的人只说、只听适合一个慷慨的人说和听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人在说玩笑和听玩笑方面都有其适合的语言。出身高贵的人的玩笑也不同于卑贱的人的玩笑,有教养的人的玩笑也不同于没有教养的人的玩笑。这种区别可以从过去的喜剧与现在的喜剧的对比中看出来。过去的喜剧用粗俗的语言取乐,现在的喜剧则是用有智慧的语言引人发笑,这两者在礼貌上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是否可以把适度的玩笑界定为不会不适合慷慨的人的、不会给听者带来痛苦而会给他带来快乐的那类玩笑?或者,这类玩笑是否不可能作出规定?不同的人喜欢的和讨厌的东西是不同的。但一个人愿意说的必定也是他愿意听的。因为,他肯接受的也就是他愿意做的。所以,有的玩笑他不会去开。因为玩笑是一种嘲弄,而立法者们禁止我们嘲弄某些事物。也许他们也应当禁止某些形式的玩笑。所以,温和的、慷慨的人必定是像上面说到的那样的,就好像他就是自己的法律。这种适度的品质就是这样,称它是机智或说话得体都可以。
滑稽的人则屈服于他的开玩笑的冲动。只要能引人发笑,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他都不会放过机会。他总是说些有教养的人不会去说的笑话,其中有的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愿意听。呆板的人对于社交性谈话没有积极帮助。他什么玩笑也不会开,什么玩笑都接受不了。可是休息与娱乐却是生活的一个必要部分。
我们已经讨论了同某种语言和行为的交流有关的三种适度的品质。它们的区别在于其中的一种是同诚实相关,另外两种则同交谈和交往的愉悦相关。在后两者中,一个表现在玩笑活动中,另一个则表现在一般社交生活中。
05.
羞耻
羞耻不能算是一种德性。因为,它似乎是一种感情而不是一种品质。
至少是,它一般被定义为对耻辱的恐惧。它实际上类似于对危险的恐惧。因为,人们在感到耻辱时就脸红,在感到恐惧时就脸色苍白。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现为身体的某些变化。这种身体上的变化似乎是感情的特点,而不是品质的特点。这种感情并非适合所有年纪的人,而仅仅适合于年轻人。我们认为,年轻人应当表现出羞耻的感情,因为他们由于听凭感情左右而常常犯错误,感到羞耻可以帮助他们少犯错误。我们称赞一个表现出羞耻的年轻人,但是不称赞一个感到羞耻的年长的人。我们认为,年长的人不应当去做会引起羞耻的事情。既然羞耻是恶的行为引起的感情,好人就不会感觉到羞耻,因为他不应当做恶的事情(至于那些事情是本身就是可耻的还是被人们看作是可耻的,这倒没有什么分别,这两种事情都不该做)。
羞耻是坏人的特点,是有能力做可耻的事情的人所特有的。说由于一个人在做了坏事之后会感到羞耻,我们就应当说他是有德性的,这是荒唐的。因为,那个引起羞耻的行为必定也是出于意愿的行为,而一个有德性的人是不会出于意愿地做坏事情的。
羞耻只是在这种条件下才是德性:如若他会做坏事情,他就会感到羞耻。然而德性的行为则不是有条件的。而且,虽然无耻——即做了坏事而不觉得羞耻——是卑贱的,这也不说明如若去做坏事就会感到羞耻是德性。
自制也不是一种德性,而是德性与恶的一种混合。不过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再谈。现在我们先来谈谈公正。
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文章选自《尼各马可伦理学》
文章仅用于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优质心理测试
荣格12种人格原型
创造者|探索者|魔法师|智者|叛逆者|情种|小丑|英雄|天真者
测一测
独家课程丨哲学100问
0基础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上图扫码 - 立即购课(APP附文稿)
逻辑图领取,加助手微信号:zhexue100zhushou
阅读全文订购《哲学100问》(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