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核电站战区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乌克兰武装部队调集包括装甲集群、机械化步兵和特种部队在内的大规模作战单位,分五个阶段对核电站周边防御工事发起强攻。
1月3日凌晨,乌军出动由德制豹式主战坦克和英制挑战者主战坦克混编的装甲集群,在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的掩护下,对俄军西北侧防线发起猛攻。装甲部队在战术协同配合下,试图突破俄军布设的反坦克导弹阵地和炮兵火力网。然而,俄军早已在该区域部署完备的反装甲火力体系。
战斗持续近72小时,乌军投入的作战人员超过11万,其中包括多支北约训练的精锐部队。然而,由于俄军防线设置严密,加之复杂地形限制,乌军攻势受阻。
乌军在第四轮进攻中一度突破俄军外围防线,推进至核电站5公里范围内。但随后遭遇俄军预设的纵深火力打击,攻势被迫中止。
早在战斗爆发前,俄军工兵部队就在核电站周边构建纵深达15公里的多层次防御体系。防御工事包括反坦克壕沟、混凝土掩体、地下指挥所和通信中心,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网络。
在电站西北和东南两个主要进攻方向,俄军部署最新型号的"铠甲-S1"近程防空系统和"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有效遏制乌军的空中优势。地面部队则采用机动防御战术,灵活调整火力配置,成功化解乌军多次突击。
俄军在核电站防御工事的布设充分考虑核电站的安全距离,并在关键设施周边设置特殊防护措施。俄军还在核电站内部署专业的核安全监测小组,确保战斗进程不会影响核设施的正常运行。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于1月5日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对战事升级可能导致的核安全风险表示严重忧虑,如果核电站关键设施遭到破坏,将影响方圆300公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到周边四个国家近800万民众的生命安全。
波兰、匈牙利等国启动最高等级的核辐射监测机制,在边境地区部署127个移动监测站,实时跟踪空气中的辐射指标变化。同时,这些国家也开始为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做准备,扩充战略物资储备,其中包括150万份碘片和防护服。
欧洲主要股指在消息传出后普遍下跌,德国DAX指数单日跌幅达4.2%,创下近六个月新低。能源期货市场更是风声鹤唳,天然气期货价格在24小时内飙升27%,带动电力价格上涨超过35%,对欧洲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
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召开闭门会议,讨论应对方案。美国和欧盟国家在会上提出五点停火建议,包括在核电站周边设立30公里的非军事区,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派遣常驻观察团等。然而,由于各方立场分歧显著,会议未能达成具体决议。
乌军已在距核电站50公里外的多个据点开始重新集结,补充约2.5万名新兵和200余辆各型装甲车辆。军事专家指出,乌军可能正在调整作战策略,考虑采用小规模特种作战和电子战手段,而非传统的大规模装甲突击。
俄军在成功防御后立即启动代号为"铁壁"的防线升级计划,将在核电站周边新增15个永久性防御工事,部署最新型号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并将防御纵深扩大至25公里。同时,俄军还加强电子对抗能力,新部署4套"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以应对北约提供给乌克兰的新型精确制导武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