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战后应激障碍”?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人在经历一段极其痛苦的经历后,心里面产生了严重的阴影,以至于在此之后出现非常严重的生理不适症状,而这一症状的高发人群就是战场上下来的士兵,或者灾难救援人员,有一些人在长期面临暴力侵害后,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表面上看来,这像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有国外专家证实,这属于神经上的物理损伤。
与此同时,专家们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欧美士兵的发病率远高于中国士兵的发病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战后创伤
人类首次注意到“战后心理创伤”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
那时候全世界刚刚结束大混战,并且在近百年的战争过程中,随着人类科技发展推进,战场上的惨烈程度也在不断升级,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士兵在经历激战后落下严重的心理创伤。
这些战士的主要症状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很大部分时间处于麻木状态,但只要受到一点点刺激,病患就会当场暴怒,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有甚者会恐惧身边的一切事物,产生严重的幻觉。
最初因为技术等原因,医学界的学者们也只能将这个现象归结为“心理原因”,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这是一种“大脑疾病”,并且欧美士兵更容易患上,反而看上去弱小的中国士兵很少有这种情况。
按道理说,从体能和体格上来看,欧美士兵相比与中国士兵看上去更强大,并且为了士兵的健康着想,不管是口粮营养搭配,还是士兵心理素质训练,欧美国家非常重视,上战场的士兵也会接受专业的心理训练,按照这个逻辑来讲,欧美士兵抗压能力也应该更强才是,可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
这里举一个例子,外国小孩和中国小孩第一次看见狗的反应。
有研究发现,中国小孩相比外国小孩更怕狗,这是因为中国孩子更胆小吗?不,当然不是,而是各自的认知导致。
在外国人眼中,狗狗与餐盘里的食物不同,它们是人类忠诚的伙伴,可以为人类做很多事情,有的时候甚至比人还靠谱。
国外的父母也会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不怕狗,反而愿意与狗狗亲近,他们对狗狗的友好经过岁月的演变,已经刻进了基因里,属于是天生自带的喜爱。
而中国的孩子从小接触到的信息是,狗狗可以成为食物,狗是看家护院的,它是用来咬坏人的,所以从骨子里中国人就认为,狗不是善类,它们生下来就咬人。
为了自己孩子生命健康着想,中国父母有时候还会恐吓孩子,让孩子意识到狗狗是一种危险的动物,一定要远离。
所以,怕狗或者不怕狗,都不在狗本身,而是人因为人对狗的认知不同导致。
同理,战场上的士兵,对“战争”的认知也有不同的认知。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人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但自有战争开始,不管哪个国家发起战争,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没有一个发起战争的正当理由,不但会引起百姓的质疑,还会影响士兵的斗志,所以古往今来,但凡有战争,当权者都会寻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来激励士兵,哪怕是没有理由,也要编造一个合理的理由。
可纸是包住不火的,非正义的行径终究会落下无穷祸患。
远的不说,离我们近一点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
上个世纪欧美士兵战后应激障碍频发,让医学界不得不将这个病症纳入重点研究案例,可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中国士兵很少有这样的情况。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原因,医学工作者不得不将双方摆在一起来对比,而这一对竟有了重大发现。
以参加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士兵为例。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战争之后,很多欧洲士兵都陷入了无尽的自责当中,往往回忆起战场,他们或后悔不已,或不愿意提及。
而很多中国士兵在谈到战争收获时,总是充满了荣誉感,即便是身体因此伤残,但他们认为这一切都值得。
这就是因为“出师之名”所导致。
中国人出征有一套自己的完美逻辑,就拿朝鲜战争来说,在志愿军还没有决定出征之前,国内对于打或者不打,是有争议的。
在没有统一好这个说法之前,毛主席绝对不会贸然出击,反而是想尽办法说服那些反对的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之要说清楚必须出兵的理由。
这是对将领和士兵的尊重和重视,也是一个激励斗志的过程,等心理准备做得足够充分,再拧成一股绳,战士们上战场杀敌便是锐不可当。
但反观欧美国家出兵,在很多问题上都要对底层士兵遮遮掩掩,以至于很多人连自己为什么而战斗都不清楚,这如何让他们获得荣誉感呢?
艾森豪威尔也曾试图解释自己入侵东南亚的原因,还提出了“多米诺骨理论”,意思就是,他认为东南亚地区若不稳定,对全球的政治格局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有一个国家被苏联的共产主义控制,那么就会有无数个国家倒向苏联,这一连锁反应会损害美国的利益。
这是他站在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角度去分析的,这番逻辑正确与否暂且不论,因为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但当时的美国士兵,乃至所有联合国士兵是无法明白这一点的,他们知道的是,越南离美国千里之遥,越南人民没有做过任何伤害美国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带着武器,踏上别人的领土,去攻击这片领土上的无辜百姓。
当年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何其惨烈,不管是中国志愿军,还是越南士兵,他们为了赶走这些入侵者,不惜将炸弹绑在自己的身上,只为能多杀一个敌人。
他们可以不吃不喝好几天,只为了潜伏在暗处,等待敌人落网,哪怕是生死魂消,也要杀个片甲不留,这样的仇恨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令人震撼的。
并且亲眼看到这样的场景,和听别人描述有很大差别的。
很多美国大兵在战场上没有选择,只要命令下来,即便对面是一个平民,他也必须开枪,但战争迟早也会结束的,当他们再回到自己的国家,尤其是宣布战败后回到自己的国家,迎接他们的非但不是鲜花和掌声,还会是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梦魇。
于是战后应激障碍就产生了,有网友戏称,说好听点这是战后应激反应综合征,说难听点就是战后良心发现。
中国有句话叫“白日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他们认为,这些人就是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非正义,受不了良心谴责,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毛病。
这种说不算专业,但也不无道理,因为中国士兵当中,虽然少见这种案例,但也不是绝对的没有,当年战争结束后,我们国家也曾在各地建立过荣军康复疗养中心,只不过看名字就能猜到,我们的疗养中心,作用和国外的战后康复中心有很大的区别。
基因主导
每个国家在经历一场大战之后,都会对自己的士兵心理健康进行一个评估,这是因为在战场上难免遇见极端事件。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一个场景,许三多在部队训练时是非常优秀的兵,堪称是全能,但第一次上战场杀人,他便患上了“战后应激障碍”,从一个优秀的战士变成了一个逃兵。
这是因为他杀的这个人,手无缚鸡之力,并且他是近距离格杀,短短一分钟内就看着一条人命在自己眼前死去,这不是计划内的事情,而是突发事件,导致他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生理和心理都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这是小编第一次直观地了解到“战后应激障碍”,当年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后,很多欧美士兵的战后应激障碍也是同理。
战争的残酷和血腥画面,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即便是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很多士兵听到号角声也会陷入痛苦和焦虑。
越南战争后,很多美国大兵在越南丛林中遭受了噩梦般的重创,导致他们对所有丛林都感到恐惧,甚至是看到树木都会忍不住发抖。
还有一些士兵,走路时喜欢忍不住地盯着脚下看,这是因为他们曾在战场上饱受地雷战的困扰,导致他们总忍不住幻想,身边到处都是地雷,处处都是危险。
曾经有多家媒体都曾发表过,关于“美国士兵受战后综合征困扰”的文章,在这些媒体的笔下,这些士兵或选择酗酒来忘记创伤,或选择自杀,有的甚至闭眼就会产生幻觉,情况异常严重。
这些案例在如今看来,仿佛有些夸张,但这却是当年那些士兵的真实经历。
反观中国,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听说欧美士兵大批量出现了“战后应激障碍”,党中央也非常担心我们的战士,于是下令在各地建立战后荣军疗养中心,重新评估战士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的确发现了少部分士兵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但和欧美国家士兵的情况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国内多家媒体都曾前往疗养中心参观了解,与其说这是战后疗养中心,倒不如说是荣军聚会中心。
住进去的战士们仿佛不是去治疗心理疾病的,反而以能进入疗养中心为荣,更有甚者将其看作是对军人生涯的肯定,当作是国家发放的福利。
疗养院并没有战士郁郁寡欢,也没有人发疯,反而看到记者的镜头后,个个都提起精神,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不想给国家丢脸,当兵,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荣誉感。
过往岁月中,那些参加过越战的老兵,每每提起自己参与过保卫国家的战斗,脸上洋溢着无上荣光,这是正义之战,是中国士兵的出征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保护他们心理不受创伤的屏障。
当然,这并不是故意神话中国士兵,也不是否认他们会得战后应激障碍,这里的只是将中国士兵与欧美士兵做了一个比较,两相比较之下,发现中国士兵发病率极低而已。
并且,这一个病症的形成因素也很复杂,不能单一地从精神层面来分析,国家文化背景,战争目的,以及士兵的个人心理素质都是参考因素。
战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残酷的,不管是正义之师,还是非正义,直接面临战争的都是前排冲锋陷阵的士兵,他们是有感情的人,不是机器,他们也是别人的孩子,又或是别人的爸爸,别人的丈夫。
没有任何一个平民老百姓希望打仗,如果非要打,咱只希望不做那恶势力的一方。
#图文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