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唐诗、晋字、汉文章”,学书法的人都希望能“直入魏晋”,尤其是学到“二王”笔法,所以很多书友刚入门就临摹王羲之的字。其实,这并符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规律。因为他的字用笔太过丰富细腻,上手比较慢,初学者临摹起来就是“囫囵吞枣”。


所以说,从学二王的书家中找到一位合适人选,好好研究他的字,这样会事半功倍,而米芾称得上是“最佳人选”了。学界认为,学米芾的字是领略古人笔法的一条“捷径”,有三大原因:其一,米芾取法广且精,得诸家精髓又能融会贯通,所以当时人称赞他“集古方能自成家”。


其二,米芾30岁以后的开始专精于魏晋,尤其是二王、谢安等人的字,从《圣教序》《兰亭序》到各大书信手札,可以说他见多识广,路子很正,能将魏晋笔法中一些典型的技巧如顺锋入纸、衄挫、牵丝、绞转等保留下来,这样就使得我们在学的时候方便多了。


其三便是米芾的字为临摹者保留了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会出现出帖难的情况。很多人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后,难以摆脱习气,正是因为他们的字太过严谨工致,可发挥的空间太少了。而学米字,上手容易,出成果也快,也不会陷入其中,非常难得。


米芾早期的字略显拘谨,中年以后的字又过于狂放,30岁至40岁之间的作品最适合临摹,尤其是他33岁生日那天所写的《方圆庵记》,堪称“羲之再世”,每一笔都有来处,深得右军笔法之神髓。


此作完成于元丰六年(1083年),为南山僧官守一法师所写,全卷共750余字,以《圣教序》《兰亭序》等比法为基础,先空中取势,再顺锋入纸,落笔后衄挫、调锋,裹锋而行,书写过程中没有直来直去,而是有着提按、轻重、虚实对比,笔画遒劲苍健,转折处方圆并用。


《方圆庵记》结字紧凑欹侧,险绝多变,左右有高低对比,上下收放不一,内紧而外松,可谓“八面出锋,沉着痛快”。启功深爱米帖,当他看到《方圆庵记》和《研山铭》时感慨“看一眼都没白活,我90岁了能多看几眼就多看几眼”。


《方圆庵记》全卷用笔精彩细腻,结字多变有动势,法度与意趣结合,每个字无可挑剔,细细揣摩学习,便能入古人门庭,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而今,我们将米芾《方圆庵记》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与原作别无二致,还推出一款带释文经折装供您选择,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