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吃不愁穿不忧,可是都在慨叹:过年越来越没年味了。

究竟什么是"年味"呢?其实,年味就在放了寒假的学生们的欢声笑语里,就在声声鞭炮响过的带着硝烟味的空气里,就在全家齐上阵的准备工作中,就在分散于天南海北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嘘长问短中……

今通过这个"过大年"系列,让洛宁现在的年轻人深入了解一下,我们小时候真正的"年味"。

农谚说:"过了五豆长一斧头,过了腊八长一粪叉",一进入数九寒天的腊月,白天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冷,平时,总盼望着,放寒假穿新衣过新年的小娃娃们也越来越高兴,而空气中弥漫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虽然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但祭灶才是过大年的第一步。祭灶(又叫小年)虽说名号不大,也不像"端午节,中秋节"一样隆重,但国人的重视程度,绝对不亚于这两个节日。



祭灶前,每家每户都要去集市上,请一张一尺见方,两边印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中间印着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的"老灶神"神像,在农历的二十三下午,天蒙蒙黑时,认认真真贴在灶伙的主要位置,再摆上一下午精心烙制的纯白面火烧馍(有的地方用糖瓜,故有二十三糖瓜粘的说法),点上三支香,诚心诚意地跪在地上,磕几个响头,嘴里还嘟嘟囔囔地念叨着:"感谢灶爷灶奶常年保佑"的吉祥话,祭奠完毕,再去院子里放几个两响炮,点一串麦秸鞭,以欢送老灶神上天。

虽说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的说法,但大部分人家可不管这,只在腊月二十三祭灶,少部分因家里有人出门在外,不能及时赶回来的,才不在这一天祭,而是等家人回来以后再祭,说是不能把家人祭在外面。

"二十四扫屋子",其实是祭灶的继续,昨天没完成的事都要在今天弄完。农民们平时都在地里忙活,屋里屋外难得彻底清扫一次,一年下来,灶伙里也被熏得乌漆抹黑,屋内墙角门旮旯,不是蛛网就是尘灰。

所以,每家都要去集市上买个崭新的老公鸡笤帚,细细致致打扫一遍,富裕的人家,还要买些旧报纸回来,把屋里糊一遍,经济不宽裕的会去北塬上背点白土回来,用水泡开,拿根棍子搅拌成面水汤状,把该粉刷的地方粉刷一遍,不到天黑,灶伙改了新貌,旧屋也换了新颜。

至此,祭灶这一活动才算真正完成。



作者简介:郭耀武,字“一草”,罗岭乡政府职工;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