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养老产业,现在怎么说呢?真是一言难尽啊。
一边是锣鼓喧天,一边却不停有人黯然退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亿1千6百7十6万,占总人口比例攀升至15.4%,这意味着中国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放眼国际,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2年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20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了7%,这表明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趋势。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这一群体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消费力量,为所谓的“银发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2023年中国“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19万亿元。
实际上,早在2013年,中国ZF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一年因此被称为“养老元年”,政策旨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从那时起到现在,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床位数都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养老机构总数由2018年的28,671家增长到了2022年的40,587家,增幅达到41.6%;同时,提供的床位数量也从379.4万个增加到518.3万个,增加了36.6%。
这样的规模,可以说是爆发式增长,不可谓不壮观。一时间,在很多投资者的眼里,他们似乎看到了产业红利,纷纷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想要大干一番。
可是,10多年过去了,中国养老产业的实际情况又怎样呢?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记录,截至2022年底的时候,全国养老机构的平均入住率竟然才44.36%,这与2010年时曾达到过的78%相比,可以说是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
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更惨,北京市民政局在2023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内571家养老机构中,虽然总共有11.2万张床位,但实际只收住了4.3万名老人,入住率仅为38.4%。但是据业内人士透露,要想真正实现盈利,入住率必须要达到70%以上。
另外,新注册的养老机构,2019年就新增了2600多家,但是到2024年时候仅剩下600多家了,注销比例达到了70%以上!所以不管怎么说,国内养老市场的确遇到了不断萎缩的难题。
问题出在了哪里了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部分老人住不起养老院。中国现在的养老现状是90%选择居家养老,7%选择社区养老,而机构养老的占比仅为3%。以北京为例,养老院的月均费用是6611元,全年就是8万元的支出,要知道这个费用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哦。但是养老院如果要降价的话又很难活下去,这就是现实的矛盾。
当然,根本问题还在于退休金、养老金储备不足,10年前中国的养老金年增长率为10%,而现在仅为3.8%,这个差距还是很让人倍感压力的。
老人相比较于年轻人没有产出,上了年纪后,身体疾病频发,消耗却在逐年增加。如果年轻时没有足够的养老储备,退休金又不足以解决养老院的费用,那么,随着中国步入老年化社会,这个坑就会越来越大。
而养老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实际上也是在促进更大的消耗,所以从这个逻辑上来讲,我个人是觉得“银发经济”这个概念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它并不是一个能带来社会产值正增长的产业,资本若想把它当成一块大蛋糕,可能很难得愿所偿。
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比咱们多个好几倍,但是却在不断延迟退休年龄。从2022年开始,日本已将最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调高到了75岁,这实际上也是在变相鼓励高龄就业,为啥呢?很明显养老金不够呗。
日本尚且如此,那么中国呢?由于近30年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家庭已经提前透支了买房的钱,房贷还完后还有多少钱能够用于养老储备呢?依靠国家补贴吗?基本也是不现实的。
有一份叫《2023养老金融规划白皮书》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有超过87%的家庭存在养老资金缺口,而平均缺口高达83万元,随着经济下行和人口老年化的推进,今后这个数据只会多不会少。
各位老铁,您是怎么看待养老这个话题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关注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涨知识听有见地的观点,老铁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