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 通讯员 付帅 刘严欣 李梅)“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工匠精神不再符合时代需求了吗?”近期,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大国工匠助力大思政课建设京津冀职教联盟”活动上,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王佐和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精密制造中心冯佳林重返母校,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时,向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愈发成熟,使得我们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以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等为核心的工匠精神,正是这些人才所必备的特质……”两位高技能人才的回复,引起了师生的思考。

“大国工匠助力大思政课建设京津冀职教联盟”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发起成立,是学校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课建设的系列活动之一。近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校企合作育人助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路径,着力构建学校育人与企业、行业紧密相连的有效链接机制。

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校企育人共同体作用,邀请“校企融通”工匠导师走入思政课堂:“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中,大国工匠与学生面对面分享他们从学徒成长为行业翘楚的心路历程,讲述在攻克技术难题时的坚持与创新;“能工巧匠进课堂”则将思政课堂搬到企业车间,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体会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另一方面,学校依托校内4个专业群精神实践育人基地与校外30余家实践育人基地矩阵,巧用专业资源打造“行走的育人课”,通过情境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职场环境中亲身体验工匠精神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工匠精神”培育实践相融合。校企联合深入开展支部共建,共同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从思想教育、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等多方面深化并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链条和格局。

作者:梁丹 付帅 刘严欣 李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