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下,红彤彤的灶火“噼噼啪啪”地跳跃着;灶台上两口大锅不断冒着热气。随着五个阿姨响亮的一声“大枣饽饽上锅啦”,整个厨房就被大枣香和麦香包裹着,阿姨们在水汽中忙碌穿梭着。

昨日,记者走进合作社大门,一同感受了这热闹的“年味儿”。“这是今天出的第5锅,有大枣饽饽、莲子和豆饽饽。”门楼街道石臼村第一书记王建珍介绍,“凌晨3点,大家伙儿就集合开工了,现在一天能用掉200斤面粉,下周订单更多,估计就不止这些了。”

烧火、发面、揉面、醒面……在烟台市福山区门楼街道的石臼香果蔬专业合作社,“村花直播团队”的阿姨们,一大早就开始为热气腾腾的“年味儿”做准备,蒸上大枣饽饽,挣点“活钱儿”,过个好年。

屋内,以小麦粉、纯牛奶、山泉水为原料和好的几大盆面,在自制引子的作用下呼吸生长着。妇女们正有条不紊地揉面、搓形、上粉、插枣……一个个面团,在她们的巧手下变成了充满“幸福”和“年味儿”的大饽饽。插上枣之后,大饽饽就进入再次醒发阶段,它们在适度控温的电炕上排排“坐”着,静候进入大蒸锅的最佳时机。

“每个大蒸锅有3层,一锅能出30个大枣饽饽,饽饽个头大,放得过多,粘破皮就不好看了。”王建珍告诉记者,大饽饽会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有的会点缀上“桃花”印,有的会点上“红点”,还有的要求无糖饽饽……但纯手工、古法制作的传统技艺始终不变,每个面食都采用自制老味引子,经过“五揉六饧”,加上玉米叶托底,放到果木枝烧火的土灶台蒸制,用料里的山泉水都是阿姨们一桶桶打回来的。

里屋,一排排架子上做好的大饽饽格外显眼,圆润白嫩的大饽饽上点缀着精致鲜红的大枣。掰开尝一口老味发酵的大饽饽,口感劲道,还有一股麦香。

门楼街道石臼村村委会主任韩明霞,正在里屋看订单。“一个月前就开始陆续接到年货订单,现在已经接了一千多单了,大部分集中在腊月二十几发货,所以我带着村里的姐妹们,这几天起早贪黑地忙活。”韩明霞说,一盒装满大枣饽饽、莲子、桃子、豆饽饽、米糕、福袋的“年味儿”礼盒重约6斤,售价88元,会搭乘电商发展的东风,“飞”往全国,为新春佳节的餐桌增添独特的胶东味道。

2022年开启电商直播后,韩明霞开始频繁在抖音分享大饽饽等胶东面食的制作过程,并团结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成立了平均年龄在62岁的村花直播团队。“这次开始蒸饽饽后,也会在抖音发布制作过程,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到,环境是干净的、用料是实在的。”韩明霞说。

这次合作社的年货订单80%来自电商平台,大饽饽搭上电商快车,销路越来越宽。“现在上海、浙江、江苏,甚至海南的客户,也联系想买我们的大饽饽。”韩明霞拿出手机的订单记录给记者介绍,“大家反馈评价说嗷嗷好吃呢!”

农村电商,不仅把特色农产品“搬”到网上,还打造出了村里新的经济增长点。“蒸大饽饽给村里的阿姨们增加了收入,一天能有150多元的工资。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帮助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韩明霞说,“是电商让我们小山村的特色产品加速走向全国,让在外的游子也能吃到家乡的味道。”

记者 秦菲

通讯员 宋秀英 摄影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