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在哪,商机就在哪。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陡增,银发经济悄然启航。如何在庞大的养老产业中抢得先机?又如何在这片市场蓝海中持久续航?1月15日,在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驻地,来自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医养康(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乐普瑞康(北京)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立新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给出了"贴近"和"可及"两个关键词。


供需匹配不是"叫个外卖"那样简单

在余立新眼中,衰老是客观规律,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人在进入老年后,尤其是部分"老老人"及失能、失智的老人,吃饭、喝水、服药、行走、睡觉、洗澡、排泄等一切以前能够自主的生活行为,变得不再方便。这就要求提供的相关服务须贴近老年人,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变得触手可及,可以够得到、用得上。

余立新将此形象地比喻成"像买东西",年轻时可以自主去摊点购买,进入老年后就需要送货上门。满足这些需求,必然将激发老年群体对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意愿,这也是在发展银发经济中需要去努力奔赴的。

但实现起来并不像"叫个外卖"那样简单。只有当养老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供需之间达到足够的匹配度,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产生,从而才能拉动老年消费、推动产业发展。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十余年,余立新感受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发生新变化,服务能力需要持续不断地建设、更新和优化、完善。

余立新以精神娱乐需求举例称,在基本的生活之外,老年人的这项需求正进一步释放,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对老年人家庭的支持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余立新说,这是对养老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促进老年消费的潜力空间。

"贴近"和"可及"的变现探索

基于余立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在她从事的居家养老业务基础上,2024年11月1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半壁店的北京乐普长者照护之家正式开业。

这是乐普养老在北京打造的首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总共有125间精装居室,300张床位,实现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专业养老机构和社区食堂的结合,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综合性、普惠性、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其中,一层的社区食堂已挂牌"海淀食堂"。

用余立新的话说,这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就是用人工智能和专业团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老年人服务的"贴近"与"可及"。

根据余立新的计划,乐普长者照护之家还将成立长者兴趣俱乐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定期组织各种排练和演出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乐普长者照护之家相当于把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结合在一起。"在最初谋划这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时,我们就从刚需出发,把政府的关注点和老年人家庭遇到的难点放在一起,踏踏实实地寻求解决方案,一点一点去破解。"余立新说,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人家庭产生付费的意愿。

在付费模式上,这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了政府补贴一部分、老年人自付一部分。

1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17条具体举措。《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包括建设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加强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接续出台,这给了我们从业者极大的鼓舞。"余立新说,目前,自己从事的居家养老业务板块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盈利,再加上机构养老业务板块,从长远来看,她对可持续盈利充满了信心。

"产品即服务"的加减法

站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政策风口,养老产业未来可期。在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中,还有哪些发力方向?在余立新看来,在庞大的养老产业中,最缺少的其实是产品,但这并不是指狭义上的商品,而是"产品即服务",即产品自身要"带着"服务。

余立新举例说,就像"已成为我们身体一部分"的手机,它在诞生之初,产品属性大于服务属性。随着信息科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服务的入口,它的产品属性与服务属性已经融合在一起,"只不过手机是‘产品即服务’的一个通用载体"。

余立新进一步解释,养老产业中的"产品即服务"还有一个特征,即产品本身也要有为老服务的"意识"。她还用手机举例,当手机产品面向老年人的时候,就要变得适老化,适当地去互联网化、适当地做减法,让老年人用起来更便捷。

"产品即服务"还应该是"热腾腾"的。余立新特别说到,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即服务"一定要有温度,让老年人在精神和情感层面得到满足。"要做好这一点,就要求我们从业者在情感上与老年人产生共情与共鸣。"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产品即服务’,既包括对服务延伸的加法,也包括对产品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减法。"余立新认为,"产品即服务"可能会更适合未来市场的需要和发展。

银发经济前景可期,但挑战并存。余立新直言不讳,虽然养老产业初具规模,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成长期,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其中,服务提供者的观念转变、适老化思维以及人才梯队培训等都是养老产业需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养老产业是个持续不断的产业,是个‘慢’产业,需要参与者拥有足够的耐心。"余立新说,参与养老产业当中的企业,要和生命本身的节奏相互吻合。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