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每年一月,不少人总会想起周恩来。想起他的时候,总会想到南昌起义。笔者从2008~2016,六年间因为工作的关系到过南昌不下30次;期间到南昌起义的纪念馆瞻仰,每年都去一次,因此对南昌起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1924至1927,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第一次。三年间,由于主义和理念的分岐,磕磕碰碰,合作并不愉快;矛盾不断出现。冲突经常发生。历史有其偶然性,如果孙中山不是逝世过早(1925年3月),也许国共合作会顺利些,历史进程会不一样。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蒋介石率领北伐军1927年3月占领上海之后,一头栽进中外资本和富豪阶层的怀抱,终于公开背叛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从4月12日开始,清除加入到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一时血雨腥云、风声鹤唳,上海街头共产党员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香港的一代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当年国共之间有这么大的仇恨。国共之间的分岐,是革命为什么服务的问题。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资本服务?弄清楚这个差别,就知道为什么国共两党斗得你死我活。是不是承认工农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原动力?是不是服从中外资本和富豪阶层的滥权扩张?是不是承认有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抗?是不是应该为广大被压迫的工农群众争取自由和平等?是不是有钱有枪就大晒,可以为所欲为?从根本来说,当年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岐在此。

当年还没有二战之后才出现的选举民主和平民福利,工农群众备受严酷压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常态;“谁大谁恶谁独裁、谁有军队谁正确”是“真理”。这是100年前的历史现实,明白到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要揭竿而起,因为他们对当年的中国被帝国主义殖民、被资本阶级盘剥的现状感到深恶痛绝。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其凶残之处是采取赶尽杀绝的方法,大量捕杀共产党人,把他们投进监狱,有怀疑即捕即杀,宁可搞错,不准放过。共产党除了拿起武器进行反抗,此外别无其他活命的方法。这就是1927年南昌起义(8月1日)和后来的秋收起义(9月9日)以及广州起义(12月11日)的客观背景。



南昌起义有四大总负责人(周恩来、贺龙、叶挺和刘伯承),他们在南昌打响武装革命第一枪,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共产党走上长达22年的武装革命道路。由于南昌起义的影响很大,1933年6月,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确定了8月1日为工农红军的建军纪念日,一直沿革到现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南昌起义能够取得成功,四大总负责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总指挥贺龙和前敌总指挥叶挺,是这次起义的关键人物。当时这两位总负责人都是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带领部队赶赴南昌参加起义的。如果没有贺龙带来的第20军和叶挺带来的第11军,南昌起义很难取得成功。毛泽东主席说:人民军队的历史要从叶挺同志写起,他是我军第一任总司令。

南昌起义的总负责人周恩来是核心领导者,由他一手筹备策划,鼓动叶挺和贺龙来投。在他精密安排和号召之下,各地同志赶赴南昌参与打响武装革命第一枪。南昌起义的总参谋长是刘伯承,负责制定作战方案,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除南昌城内的敌对势力,确保起义圆满成功。

除了上述周刘贺叶四大总负责人外,还有三位重要参与者,在起义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首先是朱德,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原本该军军长是韦杵(贵州安龙人),1909年与朱德同时考入云南讲武堂,两人是同班同学。1927年,第九军在韦朱两人的领导下,准备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但韦杵临时生病了,第九军就在朱德的带领下赶赴南昌参加起义。当时第九军的综合实力差些,部队在朱德的带领下负责阻击和后勤任务,为确保起义成功做出了贡献。

第二位是李立三,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专注工人运动。早在1921年,李立三就已在安源煤矿开展工人运动,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和宣传者。面对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形势,李立三提出以武装革命对抗国民党反动势力。同年7月27日,他和周恩来共赴南昌筹划发动武装起义。李立三负责治安、保卫、工运和群众工作。

第三位是谭平山,在国共两边都有很高的地位,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五四运动”之后加入共产党,在陈独秀的指导下在广东建立党组织。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谭平山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表现出色。他经历过国民革命军的东征(攻克福建)。汪精卫领导的武汉政权代表国民党左派,先是和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权(国民党右派)闹分裂,继而在7月15日和蒋介石合流,背叛国共合作、反对共产党。谭平山以他在同盟会和国民党内的资历,能够成功争取到贺龙和叶挺参加起义,功劳甚大。



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包括了许多在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革命家:包括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李立三,谭平山,林彪,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粟裕,陈赓和张云逸。这些参加者不仅在南昌起义中发挥了关键的建军作用,在其后的革命和建设中也做出了卓越贡献。

据相关的党史记载,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过去98年来不断更新,目前已有1186人经考证后被列入名录中,这些名字代表着一段弥久常新的革命历史,是一部凝重如山的国家记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值得香港特区政府安排年轻一代参观瞻仰。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2008年正式面向群众免费开放,当年正是笔者第一次到纪念馆参访。自从开馆以来,有关单位就一直在收集南昌起义的参加者名录,不时更新。

南昌起义当年,为了便于号召民众支持武装革命,起义队伍依旧打着国民革命军的旗号。按照当时的序列划分,南昌起义队伍下辖三个军。其中第9军副军长是朱德,第11军军长是叶挺,第20军军长是贺龙。

南昌起义的领导机关由中共中央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和“前敌总指挥部”统一领导。前敌委员会下设参谋团和参谋小组,负责全军(上述三个军)的调动和政治宣传工作。前敌总指挥部负责具体的军事行动。前敌委员会书记是周恩来,委员有李立三、彭湃、恽代英和谭平山;参谋团参谋长是刘伯承,委员有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聂荣臻、贺锦斋和蔡廷锴;参谋小组的组员包括王一飞、颜昌颐和中央代表张国焘。前敌总指挥部包括代总指挥贺龙和叶挺,总政治主任郭沫若,副主任章伯钧,秘书长阳翰笙;还有参谋团随员柯良材、周国淦和温雪堂。最后,起义军的南昌卫戍司令由彭干臣出任。

参予到八一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众所周知,周恩来是开国后的国务院总理(1949-1976),十大元帅之中,十居其七源出南昌八一:包括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此外还有陈赓、张云逸和粟裕三员大将。可惜叶挺早逝(1946年,终年50岁),不少人认为他应该也在元帅之列。恽代英也是不世之才,可惜后来因为叛徒出卖,身陷囹圄被杀害,为革命壮烈牺牲(1931年,终年36岁)。他的“狱中诗”或可代表当年参加南昌起义共约2万名指战员的豪迈心声:“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