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也发了长安90座鲜活的村落影像,有些好朋友看后说,倘若每个村落再加些航拍大景,再添些风光照片就更完美了。我笑着回答:我不是为村落立传,而是为村落塑像,我说得像一定是心像、是镜像、是物像。换句话说,就是用影像探寻长安村落的前世今生,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景观,展现当代农村的真实图景。



黄良 • 北湖村(隋朝)。原是西汉上林苑一个天然湖泊,湖泊干涸,始建村落,因方位居此而得名。

意识和观念决定一种事物的走向。十余年间,我一直用相机记录长安的村落,源于最初一个朴素的初衷,就是用自己的拍摄方式,用自己的影像语言,呈现出蕴藏于村庄之间的文化肌理,系统地回答长安村落的缘起与发展,并借用纪实的手法,传递出深埋在乡土之间的脉脉温情,拼接成属于每个长安人的文化记忆。



杨庄 • 魏家岭村(清末)。1800年,一户姓魏人家迁来此塬岭聚居于此而得名。



杜曲 • 杜西村(西汉)。因汉唐贵族杜氏世居于此而得名。

长安的村落一半是历史,一半是故事。从平原到山区,从原畔到河川,这里的每一座村落,大都源于周、秦、汉、隋、唐时代,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文化记忆;每一座村落,都富有它独特、诗意的村名,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座村落,都蕴藏着长安辉煌的历史,都铭记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肇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客省庄、五楼村、沈家村、嘴头村等;聚居于丰镐二京遗址上的马王村、新旺村、纪家村、普渡村等;起源于西周平王东迁后,百姓为纪念后稷在田头修祀庙,聚居而成的冯村;始建于隋唐时期御宿川湖泊四周的东湖村、西湖村、北湖村、南湖村(立元村)等;还有从西晋时期走来的东戎店,西戎店,北留村,南留村,东江坡村等;有隋唐时期因“人面桃花”的典故而成名的桃溪堡村,以及因唐天宝年间郭子仪偏将何昌期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的何家营村等。这些古村落不仅涵养了中国的文化,而且更深刻影响了世界。



斗门 • 落水村(唐代)。位于昆明池北堰外,是向长安城供水的出口处因此得名‌。



鸣犊 • 查坡村(宋初)。因地处少陵原东坡,又查姓居多,故名查家坡。



‌王莽 • 刘秀村 (东汉)。其村来源于东汉建国皇帝刘秀被王莽追杀的传说。



王莽 • 尹村(唐代)。传说当时有个叫尹丞相的人是尹村人而得名。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长安的村落,就是中国历史文化最鲜活生动的范本。这些充满了丰富的民间文化、浓厚的乡土风情和独特的建筑风格的村落,不仅是物质文化的遗产,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们的存在,让我们能够一窥长安古代社会的风貌,感受那久远的历史气息。



王曲 • 新民村(清代)。从贾里村迁来多姓人家形成村庄,后改为新民村。



韦曲 • 西韦村(西汉)。因唐诸韦居此得名。



兴隆 • 南张村(唐代)。以方位和姓氏命名。



引镇• 高村(唐代)。因地势较高而得名。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执着于眼前看见的,而忽略了身边一座座古村落的存在,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村落,如今正以各种原因,不断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长安人,一名喜欢把镜头对准家乡的摄影人,用相机记录下长安这个时代的村落,用影像来致敬千年沧桑的家园,并通过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呈现,让所有关注长安的人能在安静状态下,去体验去重温过往的生活场景,去聆听身边那些千年村落的故事,去理解长安那些久远的历史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王曲• 藏驾庄(西汉)。相传王莽篡政,刘秀十二走南阳,王莽赶刘秀,刘秀藏匿于此而得名。



斗门• 上泉村(无考)。因村子居昆明池退水处上方而得名。



大兆• 司马村(汉代)。村东有汉宣帝许皇后陵,即少陵,少陵原便因此陵而得名。



马王• 客省庄村(西周)。因靠近西周镐京,是招待诸侯宾客的地方,后逐渐形成村落而得名。

在拍摄长安村落的日子里,我既兼顾了东西南北地域的特点,又侧重于历史文化深厚村落的选取,我的视觉力求都是沿途遇到的自然环境下的百姓生活现状,呈现出个体生活与情感世界。人是生命和灵魂的载体,是温度和情感的载体,同时也是时代变化与历史痕迹的载体,在当今信息时代,相机成为我们洞察时代变迁的重要工具,作为一名钟爱摄影的长安人,我希望自己既是长安村落变迁的观察者也是叙述者,甚至也是参与者。



鸣犊• 新庄村(明代)。外地难民沿渭河向东来到长安此处定居下来,为新居地起名“新庄”。



引镇• 胡留村(唐初)。因村子原来地形似葫芦,故名为葫芦村,后改为胡刘村。



引镇• 西堡村(唐代)。引镇唐时称莎城镇,宋代义谷镇被洪水淹没,该镇迁此分为四村,以方位得名。



子午• 台沟村(明末)。当时萧、李、张、王诸姓由外陆续迁入,子孙繁衍,遂成村落。

摄影不仅是主观的表达,更是客观的记录。在我多年的拍摄过程中,长安村落成为我摄影创作的基地,而父老乡亲则成了我持久关注的焦点,我的拍摄思路,就是力求通过人这个“点”的微观叙事,和村落这个“面”的宏观展示,编织成长安百村完整的社会图景,并用个体化的表达和多维度记录,最终构建出长安村落的立体叙事。



引镇• 光明村(西晋)。西戎店是西晋、十六国时期的戎村之一,西凹村建于清初,后合并为此村。



滦镇• 内苑村(唐代)。该村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翠微宫内苑,后逐渐形成村落。



子午• 抱龙峪村(唐代)。因有唐贞观年间皇后抱太子去唐王寨路过此处的传说,演变为抱龙峪。



细柳• 大羊村(唐代)。传说古代用羊祭祀神灵,取吉祥之意,故村名为大祥村,又名大羊村。

时至今日,长安600余座村落带着它的“变”与“不变”,持续书写着属于它的故事。不同以往的是,传统生活方式痕迹与新型现代生活景观的叠加,视觉中心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冲撞,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精神和气质,即一种淳朴、自然、宁静的美,这个美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



太乙• 四皓村(秦汉)。相传,因秦汉初年的四位高士曾隐居于此,故名四皓村。



王寺• 大苏村(唐代)。当时有苏、刘两姓人氏在此聚居而得名。



郭杜• 周家庄村(西晋)。该村系西晋周处家属留此守墓处,后发展成村落。

高桥• 西江渡村(唐代)。住户居住在咸阳桥头,渭河流经这里,靠摆渡为生,后发展成村落。

走在长安的村落里,那些吹过的风,遇见的人,听到的故事,扑面而来的生活场景,特别生动、鲜活。事实上,对于每个土生土长的长安人来说,村落都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而对我来说,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印记,都是与乡亲的对话,都是当今生活的见证。正因为如此,长安百村影像不仅是图像的记录表达,更是我心灵的触动与感悟。



大兆• 南章曲村 (唐朝)。与权宦鱼朝恩的庄园有关,后因章敬寺‌而得名。



斗门• 花园村(西周)。相传,该村原系昆明池中一湖心岛花园得名。



‌杜曲 • 桃溪堡村(隋唐)。因“人面桃花”的典故而得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