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网

近日,走进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龙潭乡龙潭一组的姜地里,只见农户们重复着拔姜、分拣,装袋……现场姜香四溢,田间地头到处是繁忙的景象,呈现出一片丰收的场景。

“今年的气候好,让小黄姜的品质好,根本不愁卖,我们采收的姜还没有出姜地,收购商来地里就收走了。”姜农白润说道。她还介绍,今年家里种植了6亩小黄姜。亩产预计在2千斤左右,这两天能卖到4块多一公斤,打算先卖出一部分,剩下的放在窖里留到行情好的时候再卖。

据龙潭乡乡长付志平介绍,生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沙壤土、黏壤土等多种土壤中生长,富含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肺润肺、排毒解毒、祛风、驱寒等功效,可食用人群多,而且生姜全身都是宝,姜苗、姜块、姜粉、姜秸秆都有利用价值,还具有产量高、易于管理、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生姜地一角。摄/谭福柔

事实上,龙潭乡的小黄姜种植历史久远,常年种植规模在6万亩左右。但受地形的制约,一直无法大规模推广。

“龙潭乡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多是小台地,这种地形对农民而言是种地的一大挑战,长期制约了龙潭乡农业的规模化发展。”龙潭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加快完成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推行山地改造项目,逐步将一块块“巴掌田”改造成了一片片“连片田”。

伴随着耕地地形的改变,让龙潭乡政府想要农业规模种植的想法也逐渐变成了现实。

实际上,“在耕地改造”的同时,很多村民也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

“我家种植生姜已有十余载,过去几年生姜种植困难重重,地形和人力限制了发展。现在土地集中化,耕作和管理更加便捷。去年,我还从烟站学会了使用无人机施肥,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节省了时间和劳力。今年我和妻子流转土地又增加了五亩种植面积,预计今年的收益将比去年增加5至6万元。”同村的刘万存说道。

小黄姜在富了种植户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率。

“小黄姜的种植和收购需要大量劳动力,很多附近群众都来务工,每亩地可带动20名群众就近就业,平均一天工钱在100元左右,让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一份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付志平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部分种植户开始尝试借鉴周边市县成熟的生姜种植经验,政府也开设各种种植培训班,邀请技术专家指导下小黄姜的管理技术,逐步在龙潭乡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


工人正在打包生姜。摄/谭福柔

下一步,龙潭乡将在扩大种植规模、技术服务保障、拓宽销售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种植户做好服务,提高产量和品质,不断延伸产业链,有力推动小黄姜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多渠道拓宽群众收入,走出一条“姜”来可期的产业振兴之路。

(图片由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谭福柔提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