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景德镇中级人民法院聚焦就业、家庭、未成年人、邻里关系等重点民生领域,发布了2024年度六起典型案例,以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导向作用。

邻里因菜地打架,法院促成和解化解多年积怨

黄某与邻居李某两家因一块菜地长期不合,摩擦不断。2023年1月,两家再次发生肢体冲突,其间黄某与李某互相用拳头击打对方,黄某母亲陈某手持饭碗砸向李某额头,造成被害人李某右侧额骨骨折。经鉴定,李某伤情为轻伤二级。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黄某有期徒刑十个月,陈某有期徒刑九个月。一审宣判后,被告人黄某不服,提出上诉。

二审期间,景德镇中院法官积极与远在外地的被害人李某沟通,多次实地走访,听取所在地干部意见,凝聚各方力量参与调解。在法院、镇、村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各自退让,就本次冲突连同多年的土地纠纷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和解。同时,李某对黄某、陈某表示谅解,并出具谅解书希望法院对二人从轻处罚。景德镇中院在综合考虑二被告人具有多项从轻、减轻情节,且获得被害人谅解的情形下,依法改判黄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陈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法院表示,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绝非“小事”,处理不当,极易激化矛盾、埋下隐患。本案双方当事人因相邻土地引发纠纷,积怨已久。本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简单一判了之,并不能有效化解双方矛盾,甚至会导致矛盾升级。

景德镇中院法官与基层组织联调联处、多元共治、协同发力,最终达成调解,促成双方和解,改判缓刑,有效修复邻里关系,实质化解多年积怨。本案是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法官坚持“如我在诉”理念,将“六尺巷”融入司法智慧,有效实现群众“事心双解”,真正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人和,要依法严厉打击相关犯罪活动,依法妥处民事行政执行案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合力,提升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国际公信力,为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解决专利侵权纠纷,护航中小微零售商健康发展

原告润某公司是某项发明专利被许可人。自2022年10月开始,润某公司开始就该专利进行维权,2024年该公司在景德镇地区有44起相关纠纷。

法院经分析研判认为,该类案件属于针对中小微零售商的批量诉讼,而被诉者通常规模极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专利权人对此类人员提出维权诉讼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引导。故法院在审理时要求权利人如实披露关联案件信息,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和处理纠纷,综合专利权人在全国的批量维权诉讼情况,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在中小微零售商提交进货渠道材料的情况下,促成权利人撤诉结案,44起批量诉讼得到妥善解决。

法院解析,近年来,部分权利人利用诉讼维权进行牟利的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权利人避开生产制造源头而仅针对中小微终端销售者开展批量维权,而被诉中小微零售商往往诉讼能力不强、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欠缺。该种维权模式既不利于有效打击侵权源头,又大量占用解决纠纷的公共资源,不宜提倡和鼓励。本系列案件有效处理保障了中小微终端销售者合法权益,维护了地方营商环境。

发布江西首份《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函》,督导父母当合格家长


洪某华与吴某光于2010年结婚,婚后生育二名小孩。后因工作原因双方聚少离多,产生矛盾。原告洪某华诉至法院,请求解除与吴某光的婚姻关系,并要求被告吴某光将两名婚生子抚养至成年。

乐平市人民法院经审查发现,两名婚生子自出生后均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洪某华很少参与抚养且几乎未支付过抚养费。为督促当事人当合格家长,避免离婚纠纷对未成年人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两名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承办法官遂在庭后向洪某华发出了一份《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函》,系江西法院发出的首份《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函》。该《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函》指出,父母应肩负起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保护的法定义务,无论婚姻如何变化,都应携手给未成年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给予未成年子女最温暖的爱。

《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函》发出后,承办法官还对洪某华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为其播放了专业家庭教育视频,并联系当地村委会干部,建议村委会干部加大督促力度,让原、被告切实履行好对两名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给两名未成年人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洪某华与吴某光均表示将谨慎考虑家庭关系,积极承担起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

法院解析,本案中,法院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为指导,积极引导离婚案件当事人正确处理婚姻自由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关系,有效推动“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工作,通过释法明理,敦促当事人提升责任意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充分彰显了司法担当。

调解赡养纠纷,法院与祠堂共同发力解家庭难题

原告何某付现年81岁,被告何某平现年53岁,系原告二儿子。2014年5月,原告何某付与被告何某平及被告哥哥何某林在当地村委会的组织下达成赡养协议,自协议签订后,被告哥哥何某林每年按时履行协议支付赡养费,而被告何某平仅支付了1200元和1200斤稻谷,之后并未再履行赡养义务。另外,原告何某付平时还要照料76岁瘫痪在床的妻子,入不敷出,生活越发困难,故诉至浮梁县人民法院要求被告何某平履行赡养义务。

法院受理该案后,法官在祠堂说事点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法官了解到,被告何某平身患疾病收入来源有限,且离异带娃,因家庭负担较重才未及时履行赡养义务。鉴于该情况,法官向被告阐明利害关系,祠堂理事会成员运用村规民俗劝导被告,双管齐下,最终促成何某平的成年长子自愿支付赡养费,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社会效果。

法院解析,崇尚孝道,不仅是为报生恩,亦是给子女做榜样。本案是浮梁法院运用“祠堂说事”机制的典型案例,通过法官与“祠堂说事”理事会成员共同发力,促使被告的成年长子代父尽孝,就地化解人民群众内部的家庭矛盾,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支持“外卖小哥”工伤认定,为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撑腰

胡某系一名外卖配送从业者。2022年2月10日,在配送外卖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胡某负次要责任。2023年1月16日,胡某向景德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景德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景人社伤认字[2023]第83号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胡某系因工受伤。江西某伦公司不服该工伤认定决定书,认为其与胡某不存在劳动关系,遂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该工伤认定决定书。

珠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人身从属性的权利义务关系,其认定应以实质要件为判断标准,江西某伦公司代理某外卖平台景德镇的配送团队,对胡某进行日常管理和按月发放薪资,双方成立事实劳动关系。最终驳回江西某伦公司的诉讼请求。一审宣判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判决已发生效力。

法院解析,新业态背景下互联网行业用工特征存在形式上的灵活性、管理上的隐蔽性,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也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案在认定平台公司与外卖员之间的劳动关系时,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双方之间法律关系进行实质审查,综合分析其主体适格、人身从属、业务从属、经济从属关系,辨析劳动关系建立的本质特征,以此来确定双方法律关系的性质,依法保障新业态背景下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服务和保障民生,为新业态从业者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司法保障。

处理劳务合同纠纷,高效化解群体性欠薪纠纷

被告张某某在景德镇某公司承包了一个装修工程,请原告黎某某等20多名农民工进行室内外装修及运动场的建设。工程完成80%时,因被告景德镇某公司未按约向被告张某某支付工程款,致使原告黎某某等20多人未领到劳务报酬,工程因此停工。后黎某某等20多人与被告张某某就所做工程的劳务报酬进行结算,景德镇某公司就所欠款项做了担保,但张某某、景德镇某公司未按约支付劳务报酬,故黎某某等20多人分别将张某某和景德镇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支付报酬。

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昌江区人民法院组织不同庭室的5个法官分别对这20多名农民工进行调解,并选定原告黎某某案作为示范案件,通过背靠背调解方式,最终达成由被告张某某按照结算金额支付工资报酬,景德镇某公司与张某某的工程款另行结算的调解协议。该案调解成功后,法院参照该案调解方案开展平行案件化解工作,在一周内以调解方式处理其余20余件案件。

法院解析,本案系一起典型的涉群体性农民工欠薪纠纷,在处理涉及农民工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时,人民法院以“民工利益”为出发点,秉持平衡保护原则,促进劳动者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双赢。对于群体性欠薪纠纷,本院在调解协议中实行示范诉讼、诉前化解的工作机制,针对有调解突破性的个案现行进行研判,选定示范案件,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以该示范案件调解为参考,为系列案处理提供方向,切实高效化解了群体性欠薪纠纷,将保障民生落到实处。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甘浩

校对 吴兴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