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48年10月,廖耀湘的第九兵团被东北野战军包围在黑山、大虎山一带,经过数日激战,最终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廖耀湘本人以及第九兵团多位高级将领被俘。
一路畅通无阻的廖耀湘就这样落下了他指挥生涯的帷幕,十多万国军的覆灭彻底推动东北地区的解放进程。
此战过后,解放军首次在兵力上超过国民党军,胜利的天平逐渐向解放军倾斜。辽沈战役成了东北解放的关键点,而东北地区的解放则是成了全国胜利解放的核心点。
虽然硝烟消散几十年了,但是我们翻过史书在了解那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时,不免为解放军担忧,同时又心生好奇。
第九兵团不是寻常部队,这可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新一、新六军更是出了名的王牌主力,为什么黑山大虎山能成为第九兵团的埋骨之地。
东野10纵是主力,但是这个主力真的不足以和新一、新六军正面对抗,而且黑山(海拔663.1米)大虎山(246米)也不是剑阁、山海关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
为什么廖耀湘兵团会在这里全军覆没?台湾解密文件时,国民党“国防部”把战败的原因推到廖耀湘的身上:遂启军长廖耀湘之骄横与跋扈,轻视友军、排斥友军,以显示其功绩……凡归其指挥之部队,常为其牺牲殆尽……指挥道德,完全破产……各军因对指挥官无信仰,作战不力,多以一部作战,全图保全实力。围攻三日不下,最后“匪”援军赶到,廖兵团指挥所被袭,全军溃败。
真的如此吗?责任全在廖耀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辽沈战役的关键:黑山、大虎山阻击战
辽沈战役的关键战斗其实有好几个,不过对于廖耀湘兵团来说,关键点就是黑山、大虎山阻击战,这是决定第九兵团命运的一战。
当时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一直在彰武、新立屯地区徘徊不前,廖耀湘的想法是等侯镜如的“东进兵团”突破塔山,直接援助锦州,然后再西进,否则就在彰武地区相机行事,情况好就援助,情况不好就放弃援助锦州,撤到沈阳。
10月20日,东北野战军决定发动辽西会战,吃掉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在东野的指示下,10纵到达黑山、大虎山地区,并且在这里拦住了廖耀湘兵团。
我们都知道塔山没有塔也没有山,黑山和大虎山和塔山其实差不多,虽然说是山,但是海拔并不高,地势也不险峻,负责阻击廖耀湘兵团的10纵压力很大。
而且10纵的组建时间并没有1、2、5纵那种老牌纵队组建的早,部队是1947年8月组建的,距离辽沈战役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让一个组建一年的纵队负责如此重要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我们都知道廖耀湘兵团就是东北国军最精锐的力量,尤其是下辖的新一、新六军,如果新三、步49、71的战斗力还有争议的话,那新一、新六军就是公认的王牌部队,无论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士兵还是先进的美械武器,无一不在诉说这支部队的辉煌。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廖耀湘兵团竟然被10纵死死的拦在黑山、大虎山一带,以至于战争打了三个昼夜廖耀湘也没突破东野的防线。
长久以来,宣传部门都把战争胜利的原因归结到东野战士的英勇上,但是说实话,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唯物的,东野战士英勇作战,难道廖耀湘兵团就是酒囊饭袋?新一、新六难道是吃素的?
我从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期间一定还有什么是我们没有发现的,而我们没有发现的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廖耀湘被俘后,刘伯承曾亲自点名让廖耀湘去解放军军事学院教书,在这段时间里,有些人认为廖耀湘是手下败将,对廖耀湘不屑一顾。但是巧就巧在有个东野的学员曾经参加了黑山、大虎山阻击战,他并没有看不起廖耀湘,因为与廖耀湘兵团对线过的他十分了解廖耀湘兵团的强悍。
不过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廖耀湘会全军覆没,于是他在私下曾单独请教过廖耀湘:廖老师,我是参加黑山阻击战的一个团长。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你。在黑山阻击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你们再鼓一把劲,就有可能攻下黑山,可以避免全军覆灭,为什么你们突然后退?
廖耀湘无奈地说:“国民党的军心涣散了。”(出自《刘伯承惜才重才的故事》)
在进攻黑山、大虎山三个昼夜后,廖耀湘判断东野的主力增兵到黑山了,所以选择后退。
其实廖耀湘做出这个判断是没问题的,锦州外围到黑山才多远啊,这中间又没什么军队阻拦,也没有山河湖泊挡路,就算东野主力再慢,三个昼夜绝对够援救黑山、大虎山。
但是廖耀湘撤退晚了,东野主力已经扑过来了,廖耀湘的九个师被分割开,而且廖耀湘指挥所也被我军战士所占领,失去指挥中枢、被分割包围的廖耀湘兵团溃不成军,最终在东野战士的逐渐包围下走向灭亡。
可以看出,廖耀湘自己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而这与国民党“国防部”的战败分析是不谋而合的。
廖耀湘兵团的覆灭原因
廖耀湘自己认为战败的原因是上层指挥混乱以及指挥所被歼灭。在当时廖耀湘兵团有三条路,分别为:蒋介石要求廖耀湘不顾一切的援助锦州、卫立煌要求廖耀湘撤回沈阳、廖耀湘与杜聿明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撤向营口。
去救锦州希望渺茫,撤回沈阳不过是复刻长春,唯一可行的就是撤向营口,但是无论是他还是杜聿明,都没办法做出如此命令。让他去死,他实在是不愿意,让他不顾一切的撤退,他又瞻前恐后,就是在这种犹豫中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时间。
而且在胡家窝棚战斗结束后,廖耀湘的指挥所被歼灭,本就军心涣散的第九兵团成了一盘撒沙,只能任人宰割。就算廖耀湘有回天之力,也无可挽回战败的结局。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廖耀湘兵团已经丧失了协同作战的能力,这一点在国民党“国防部”的战败原因中写的很清楚。
廖耀湘在东北时,他与其他各部之间的协同作战十分差,比如对叆阳门之役赴援不力,二十五师苦战数日全军覆灭;公主屯之役赴援不力,新五军全军覆灭。以后凡归其指挥之部队,常为其牺牲殆尽。说难听点就是让友军送死,用友军的生命成全自己。
以至于在辽沈战役期间,廖耀湘的指挥道德已经实质性破产,部队信不过自己的指挥官,在作战时经常保全实力,就怕成为廖耀湘成功的牺牲品。
黑山、大虎山阻击战时,廖耀湘最先投入的并不是新一、新六军,而是让其他部队先上去消耗一轮。在消耗一天都未能拿下阵地时,廖耀湘才投入新一、新六军。如果廖耀湘第一时间投入新一、新六军,那结果就未可知了。
事实上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是国民党军的通病,不止是廖耀湘兵团,七十四军也是如此,黄百韬兵团也是如此,等友军的增援简直比登天还难。国民党军确实有精锐,但是精锐发挥不出其作用,那其实也等同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