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们一般都知道,国民党军共有“五大主力”,即整编74师、整编11师、5军、新1军、新6军。国军有数百万之多,有众多军、师,既然公认的就这“五大主力”,这说明它们绝非凭空而来,浪得虚名。可以说,每个主力都有每个主力的经历、辉煌和故事,都是打出来的铁血之师。



解放战争初期开打的时候,可以说这几大主力都显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第一大主力整编第74师首战六合、天长,再下淮阴、淮安,又克涟水;新1军、新6军在东北打得顺风顺水,四平之战使得林彪不得不率部撤退到松花江以北;整编11师、5军在与我华野、中野交战中也显示了强悍的战斗力,巨野一战胡琏的整编11师1个团可以顶住我两个纵队的围攻。

可以说,解放战争开始的几个月,这几大主力出尽了风头、占尽了便宜。

不过,当战争进行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有这样一场战役,我军却同时对付“三大主力”,并且最终还将“第一大主力”全歼。

这就是我军战史上著名的战役——孟良崮战役。

众所周知,孟良崮战役采取的是“猛虎掏心”战术,将整编第74师从重兵集团中挖歼。为此,陈粟决定运用第1、第4、第6、第8、第9五个主力纵队包打整编74师,同时阻援整编25师、83师、65师。



但这只是中心战场的作战决心和部署。因为,此时整个敌我对比是45万对27万。从孟良崮主战场这一局部看,是我5个纵队围歼74师,并同时担负阻援25师、83师、65师。但再往外延展来看,还有“10个整编师在反包围着我这5个纵队”。这些“整编师到主战场不过一两日的行程”。而对付这10个整编师的打援部队只有我4个纵队。

在国军这些增援部队中,就包括有邱清泉的5军和胡琏的整编11师“两大主力”。



粟裕命令第10纵队、第3纵队担负阻援5军、整编11师等部队任务。其中,给第10纵队下达的作战命令是:“背靠博山西南山地,以积极攻势防御,向敌第5军进击,并虚张声势,以吸引敌第5军及11师、75师、85师等部向北,求得在南线战斗(指孟良崮中心区战斗一一作者注)未解决前,使敌第5军及11师等部无法南援”。给第3纵队下达的作战命令是:“南线战斗打响后,即南移新泰以东,并以一部,分别插入新泰南北地区,用各种方法阻延11师之南援,保障南线作战顺利结束”。(《粟裕文选》第二卷,第296页)

粟裕在他的战争回忆录当中,对于外围阻援战斗是这样描述的:

“阻援战斗则是艰苦的阵地防御战。我军利用既设野战工事进行了顽强的阻击,象一座座坚固的堤坝,挡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冲击,敌第5军被我第10纵队钳制住;敌第11师被我第3纵队抑留于蒙阴以北”。(《粟裕战争回忆录》第503页)

据阵中日记记载,5月14日22时,粟令3纵:“11师南援可能极大,务截断常路及新颜间交通,阻敌南援”。这表明胡琏增援74师还是很积极的。

战争进行还不到一年,陈粟就敢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非但如此,还同时硬磕另“两大主力”5军和整编11师。这也是整个解放战争中同时对付“三大主力”唯一的一次战役。陈粟的这种超强的胆识气魄,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这种高超的指挥控制艺术,在孟良崮战役中发挥和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说孟良崮战役,是经典中之经典,是传奇中之传奇,一点也不为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