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韩信在未央宫发出的感慨,道尽了古今无数国之重臣的悲怆。他们要么为治世之能臣,要么为乱世之枭雄,身负重整河山之才,胸怀匡扶御宇之志,哪个不是在群雄逐鹿的激情岁月中脱颖而出的天选之子?哪个又不曾在历史的舞台上显赫一时,风光无几?
可造化偏偏弄人,命运这位灵慧而又恶趣的天才,从来都不是圆满结局的忠实拥趸。
它曾在黄昏的特洛伊城脚踏海浪,轻拂阿喀琉斯脚跟上的伤口,也曾躲在染血的帷帐之后,倾听俄狄浦斯绝望的呐喊,它拥有比凡间任何天才都敏锐的内心,深切的知晓,圆满与幸福从来都是弱者的自洽,而悲剧就像布满毒荆的妖卉,只有深谙天命的强者才能拥有。它早已为这些英雄按下西西弗式的结局,目睹巨石的无情陨落。
它明白,只有从那些遍体鳞伤,却还要一次次虬结起肌肉的钢铁之躯上,
人类永恒的情感才能焕发出光芒。
上天给了这些人可以穿过骆驼的银针,而他们,
也注定成为史诗的殉道者。
商鞅
从嬴渠梁坚定而隐忍的眸子里,商鞅看到了信念的力量。
这信念驱散霭霭的晨雾,穿过凛冽的寒风,与函谷关升腾出的静穆融为一体。虽然自入秦那天,他就明晰,等待自己的不会是一条坦途,但此刻,他已顿悟,要以何等的决心和牺牲,方能不负这真挚的重托。在商君之前,现世功名是衡量丈夫处世的唯一标准,自商君之后,人人愿为那不朽栋梁的奠基之材。他的信念之坚,心肠之硬,翻遍史册亦无人能出其右。这位法家的忠实信徒,坚信只有痛彻心扉的涅槃,才能换来浴火后的重生。
故以冷峻到酷烈的严刑峻法,
在固步自封的秦国掀起革新风暴:立木取信,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度量,设郡县。
每一项新政,犹如沁入肺腑的猛药,改变的不仅是国家的法度,更是秦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生存法则。千百年来,贵族垄断了秦国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他们将常人通过努力向上跃升的通道一一斩断,使他们安于接受自己的命运,这样就能永葆自身的荣华富贵,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秦国长久的积贫积弱,和不知哪天就会降临的亡国之祸。百姓既对未来不抱期待,也就不会去奋斗进取。
商鞅的到来给了他们希望。无论为何等身份,无论为农夫还是武士,但凡为国家建功立业者,统统可以得到奖恤。
从此没有人可以坐享其成,愿为王侯,愿为将相,都要靠自己去争取。于是,在赏罚分明的天平下,秦国改变了,在六国贫瘠的西方,脱胎换骨的,是一个万众一心,如狼似虎的强国。
在国度内,上到君王,下至白丁,人人以遵守法纪为本,以建立功名为傲,人类原始的欲望在制度的规范中催生出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将在未来不久的岁月里,汇聚成钢铁洪流,席卷整个华夏大地,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与之抗衡。
商鞅成功了,从青丝到白霜,他呕心沥血,无时无刻不在肩负着无法想象的压力,承受着无数的妒恨与恶意,可他不在乎。嬴渠梁的知遇之恩,理想抱负的实现,支撑着自己迈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终在有生之年创造出了不朽的杰作,可惜,终归是看不到大一统的那天了,但此后的人们都会记住,这盛世,由谁缔造。
看着那些讥笑着,嘲讽着自己的人们,即将身受车裂酷刑的商鞅,笑了,此生虽有遗憾,足矣。
岳飞
杭州,风波亭。岳飞将金杯中的毒酒一饮而尽,方才明白,自己戎马奔波的一生,与今夜漫天飞舞的雪花,并无二致。
少年时的意气风发,青年时的金戈铁马,中年时的忍辱负重,再到现在的诀别,就像一场幻梦。
颠沛流离的童年时光,在小小的心灵里埋下寻求安定的种子,母亲泣血题就的精忠报国,见证了八千里路的日月星辰。岳飞秉持着一种骄傲,自己绝不是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庸庸之辈,驱逐鞑虏,北定中原,方不愧为顶天立地之丈夫。
二十投军,初露锋芒,却由于佞臣作祟,难获赏识,位卑不敢忘忧,直言上书赵构,又遭贬黜。接踵而至的打击没有动摇岳飞的理想,继续寻觅着志同道合之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遇到了宗泽这位伯乐,得以将自己一身的本领充分施展。
牛头山大破兀术,收复健康,留下名篇五岳词盟记,慷慨激昂: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也!
他麾下的岳家军更是成为扭转乾坤的利器,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抢,是这支铁军忠实的信条。
转战江淮,三战三捷。收复六郡,金寇胆寒。名扬洞庭,百姓颂德。长驱伊洛,笑谈渴饮。蔡州大捷,力挽狂澜。这些传唱千古的名战,所映衬出的是赤红如铁的丹心。
泪尽胡尘中的百姓,经历了数不尽的苦难与绝望,才终于等到了北定王师的号角。
可即便是气吞万里的岳飞,也无法打赢一场根本不可能取赢的胜利。他军事上的才华横溢,和其政治上的天真幼稚一样凸显。
他不明白,自己那位软弱的君主,幽暗的心里所期盼的,是苟安一隅的逸乐。那些与他一样具备雄心的将领,所暗含的,明哲保身之术。就算十二道金牌将所有的努力化作尘埃,他也在憧憬着下一次的冲锋陷阵,不止一次在旷野的军帐中,作着直捣黄龙的美梦。
历史没有再给这位孤独的忠臣机会,当钦赐的毒酒置于眼前,岳飞知道他此生不能再实现恢复河山的愿望,他的心中只有苍凉,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那些如尘埃般飘零的芸芸众生。
袁崇焕
大漠孤烟直。喝停胯下良驹的袁崇焕,不由自主的吟诵出这句诗。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领略边塞的雄壮风光,紧握缰绳的手,也因为兴奋止不住的颤抖。自己一直渴盼的机会终于来了,在这只属于血与铁的浪漫中,在这大厦将倾的千钧之际,我,袁崇焕,将立下不朽的功勋!
心怀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的豪情,此前从未征战过的袁崇焕,于公元1622年,只身来到了风雨飘摇的山海关。历经200余年,明朝这艘巨轮早已破败不堪,随时都有倾覆之危。
朝中阉党当道,地方吏治败坏,边关狼烟不息,海关贼寇不绝。凡在野之臣,都以聚敛保身为第一要务,颓唐的国事仿佛与他们无关。
这些饱习圣人之书的治国者,早已背弃了自己为官的初心。袁崇焕的出现,与其说是污泥中的清流,但在同僚们看来,不如说是一位不识时务的蠢人。但忠臣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从来都是孤独的逆行者。
袁崇焕以极具浪漫主义的壮举,为明末风云际会的悲壮更添几分色彩。在乱世中,没有人会在乎那些如蝼蚁一般的游民死活,但袁崇焕驻守辽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将边关的10万灾民全部内迁,不致其惨遭涂炭,也为长久的御敌积蓄能量。他还力排众议,以非凡的战略眼光指出,构建以宁远为中心的防御体系,能够最有效的抵御后金的进攻。在金军如巨石压卵之势,对宁锦疯狂猛攻时,袁崇焕报必死之念,以血书昭示三军,誓与全体军民共存亡。
他们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中,依靠加固的城墙和凶悍的火炮,竟然奇迹般的击败了强大的对手,这不仅是明末那段黑暗的岁月里最重要的胜利,也为当时愈发无望的局面增添了希望。
正是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性格,成就了袁崇焕,也害死了他。
无法达到与其同等道德准则的同僚不喜欢他,而朝中的阉党集团也每每寻衅,要将其除掉而后快。
袁崇焕只是一心抵御外敌,却没想到最后结果其性命的是污浊的朝廷。
最终,以谋反被定罪的他,绑缚市曹,凌迟处死。行刑之时,他被不明所以的老百姓千夫所指,在屈辱和愤恨中惨死,无尽悲凉。
于谦
于谦的刚直,正如其笔下的石灰,虽千磨万击,仍要留取清白。
自小刻苦读书,最为崇敬文天祥的气节。成人后为官,清正廉明,为百姓所爱。
他随明宣宗平定汉王叛乱,在交付问罪时,于谦正气凛然,一一数落其罪行,汉王早就听说过于谦的名声,竟吓的战战兢兢,汗如雨下。后于谦调任江西按巡,一年便平息了数百件冤案,世人皆称青天。
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精锐尽失。面对着大军压境的瓦剌,不少吓破胆的大臣主张南迁,但于谦坚持主张保卫京城。他说京师是天下之根本,如若弃之,北方或尽皆沦落与战火中。他身为兵部尚书,亲自坐镇指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最终成就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可一向清正的于谦,终不能避免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
朱祁镇复辟后,他随即被其党羽构陷,一代忠臣落了个名裂身死的结局。
锦衣卫奉命查抄其家产,却惊异到堂堂一品大员,家中竟无余财,只有正屋一间柜子用锁密闭,打开一看,只有皇上赏赐的蟒袍和御剑。见到如此清正的忠臣却不得善终,在场的锦衣卫纷纷落泪痛哭。
北京的老百姓感念于谦的作为,都自愿的为其焚香祭拜。一位为国为民的忠臣,生命固然有限,却能永远的活在史册与人心里。
韩信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如此去概括韩信的一生,虽不公平,但却恰如其分的诠释了命运对这位天才将领的捉弄。
蛰伏之时,无人能看出其潜藏的才能,受尽羞辱。后投奔项梁,又归项羽,屡屡献计却不得采纳。可能凡是天才,都会有这种自觉,早晚总有发光之日。而天才还具备另一种特质,那便是以绝对的忠诚回报为其施展才华提供舞台的人。
有感萧何与刘邦的惜才与赏识,遂为之效力。
为西汉的建国立下不世之功。出陈仓,定三秦。破魏,灭代,擒赵,降燕,伐齐。直到最后的楚汉决战,垓下一举成功,位列功臣之首,终于兑现了其绝世的天赋。可功成之日,也是祸至之时。
君王可与之共患难,却绝不能共富贵。昔日为其提供舞台之人,也将亲手将他埋葬。在刘邦的示意下。吕后与萧何将韩信骗至未央宫,用竹竿将其杀死。
韩信垂死之时,可能不会再执念于那些自己曾无比珍视的丰功伟绩,他唯一惦念的,可能是与漂母分食一碗粗饭的那个明媚的下午吧。
结语
以上五位是笔者认为下场比较惨烈的骨鲠之臣,他们在生前都为了国家社稷鞠躬尽瘁,并且有不少措施也给后世带来了积极影响,因此享有千古流芳之美名也是理所应当。
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此般忠志之士早已化为一抔黄土,然而他们却凭借浩然之正气,在史籍典册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其正直勇毅的精神是后人取之不竭的财富,将激励我们不断破除万难、开拓创新。
当然上述提及的人物不过是历史上正直之臣的沧海一粟,对于自己心中名臣的
“意难平”
,大家不妨畅谈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