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本名叫罗横,字昭谏,今浙江省富阳区新登镇人,晚唐著名诗人,因好议论时政,讽刺公卿,故屡试不中,前后28年十举进士不第,史称“十上不第”,因而干脆改名为罗隐。
罗隐出身寒儒之家,比较了解贫苦大众的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故其诗作多以讥刺为主,着重揭露深刻的社会矛盾,批判黑暗现实,犀利明快,很有战斗力。他还自编文集,名曰《谗书》。
罗隐的诗作语言精警通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其中不乏千古名句,譬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等。
罗隐的《谗书》集里面,几乎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后来,他就是靠着这犀利的文笔,靠着对社会辛辣而又尖锐的批评,在江浙一带名气越来越来大,成了晚唐时期文坛第一战将。
历史上往往把国家兴亡归罪于某个美女,并扣上红颜祸水的帽子。而罗隐不这样认为,他为西施辩护,反对世人认定的“红颜祸水”的论调。为此,专门写下一首《西施》。诗作原文如下: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这首诗的大意是:
家庭的兴衰,国家的兴亡,都是时运和气数决定的。
吴国的灭亡是咎由自取,吴国人又何苦埋怨美女西施呢?
如果说,西施真的知道如何颠覆吴国。
那么,后来越国也灭亡了,那又能去怪谁呢?



罗隐这首《西施》是一首咏史抒怀七言绝句。
整首诗首先开宗明义,直接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指出家国兴亡成败是由各种复杂因素造成的,吴国的灭亡也自有其深刻原因,而不应怪罪在西施头上,旗帜鲜明地反对把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的妇女身上。
然后,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勾践并不喜欢女色,后来,越国不照样灭亡了吗?这又能怪罪于谁呢?通过委婉的反问语气,却道出了锋芒逼人的尖锐批判。
全诗语言凝练,简洁明快;口语行文,力透纸背;笔意委婉,观点鲜明;假设推论,逻辑严谨;情景交融,意境混成;语气婉转,含蓄有味;蕴藉深邃,发人深思。
突出特点是采用了先立论再推理的写作手法,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指出家国兴亡自有其规律,坚决反对那些世俗的红颜祸水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用简单的实事推理,简单明了地说明女人不是造成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
突然想起清代女诗人赵艳雪那两句:“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红颜薄命倒是真的,红颜祸水就有点牵强附会了,历史上有不少美女白白地担了个红颜祸水的罪名,百口莫辩,也只不过是为了某些当权者遮羞而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