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战争整整持续了14年,这可是中华民族史上最悲痛的一段记忆啊。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就开始了,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才赢得胜利。
在那720万侵华日军里,最后有多少人回日本去了呢?网上之前有个说法,说就37万战俘回日本了,剩下的大多不是战死了,就是死在异国他乡了。那这个数字是真的吗?
【举国出征的疯狂】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变得强大起来,民族主义的情绪也一个劲儿地高涨。特别是受到军国主义的煽动,日本慢慢把扩张的目标对准了亚洲。
日本岛屿资源有限,就想靠军事手段抢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中国离日本近,资源又丰富,当然就成了日本侵略的首要目标。
日本那些军国主义者觉得,要是能“征服亚洲”的话,他们不但能完全摆脱资源短缺的状况,而且还能让日本成为世界强国,构建起那个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1931年,日本关东军那帮侵略者,打着“维护治安”的幌子,就那么张狂地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他们强占了中国东北,一下子就控制了大片的地方,这就拉开了长达十四年侵华战争的大幕。
这时候的日本军队士气特别高,打进东北的那些日本兵就跟狼和虎似的,崭新的军服穿在身上,满脑子都是侵略的念头,一股脑儿地往前冲。
他们到过的地方,到处都是灾民,老百姓没了家,到处流浪。
1937年的时候,日本又挑起了七七事变,这一下子就把战火蔓延到了华北甚至是全国,这就意味着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氛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保证有充足的兵源,日本政府推行了全面征兵制。
差不多每个适龄男子都得上战场,去给帝国扩张的野心当“炮灰”。
战前的日本,人口不过几千万,可征兵制度严得很,只要是符合条件的男性,几乎都逃不过。
1941年的时候,征兵数量就已经有410万了。在整个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派到中国的军人总数超过了720万,这么大的数量,在当时适龄男性里占了绝大部分。
能这么讲,日本整个国家都被搞成了一部战争机器,全民都被推到战争的祭台上了。
日本的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可不得了,不光对男人进行征召,连未成年的孩子都被它给渗透了。
特别是到了战争后期的时候,由于前线的伤亡特别严重,兵源都快没了,日本就开始让未成年的“学徒兵”参加战斗了。
这些少年脸上还透着稚气呢,就被迫扛起武器,接受那种简单又粗暴的军事训练,完了就直接被送去战场了。
他们被叫做“学徒出阵”,表面上说是要效忠于天皇,可实际上却成了炮灰。
1943年的时候啊,有一次那种叫“学徒出阵”的“壮行会”,2.5万多的少年一块儿出发去战场了,在日本,这样的事儿可不少见呢。
民众欢呼呐喊着,家长们流着泪送别自家孩子,好多人还挺自豪呢,觉得自家孩子是在为“神圣的圣战”打仗。
日本军队内部存在“军种竞赛”,这也是这种疯狂军备扩张背后的原因。
日本陆军和海军长期以来竞争得特别激烈,它们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各自掌握着大量资源和权力。
陆军和海军为了抢夺国家资源和政治影响力,搞起了没完没了的“军备竞赛”。他们一个劲儿地扩充兵员和武器装备,就想显摆自己多“厉害”、多“威风”。
陆军都单独搞出来个“水上部队”了,海军呢,也自己弄了地面部队,两边都想在战场上比个高低,不被对方比下去。这种内部争斗在战争里愈演愈烈,到最后军队的规模都没法控制了。
军国主义氛围被煽动起来后,日本社会就深深陷入“忠于天皇”“为天皇献身”的疯狂状态里了。
日本当局用尽各种办法向社会灌输“参军光荣”“武士道精神”,连拒绝参军的年轻人都要羞辱、排挤。
在日本的村庄和社区当中,好多年轻人因为荣誉,还有压力的缘故,一个个都跑去上战场了。
他们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服从便是美德,杀敌便是荣耀。
在这样的一种氛围当中,日本就变成了一架疯狂开动的战争机器,720万的军人走上了侵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