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俗话说“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追求更大的市场空间和长期竞争力。然而,广汽埃安的表现却让人感到一种特殊的“懒惰”。

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之际,广汽埃安似乎还在试探和摸索,缺乏一种破釜沉舟的果敢和进取精神。



合资品牌退场,自主品牌挑大梁
近年来,广汽集团旗下的合资品牌纷纷黯然退场:广汽三菱、广汽讴歌、广汽菲克、广汽菲亚特等品牌接连退出舞台。除了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依然保持强劲的“奶牛”地位,广汽集团将更多的增长期待寄托在自主品牌上,其中传祺和埃安成为两大核心支柱。

表面看,广汽埃安凭借AION Y和AION S这两款“网约车神器”,取得了月销过万的成绩,而AION V(霸王龙SUV)月销也达到了7000台的不错表现。然而,这些成绩背后更多依赖性价比和特定市场,而非全面的市场认可。



高端无望,向下“内卷”
为了寻求品牌向上的突破,广汽埃安推出了高端子品牌昊铂,并发布了售价高达128.6万—168.6万元的昊铂SSR超跑。然而,这款车并未体现技术优势和品牌溢价能力,最终以销量惨淡收场:7月、8月、9月各1辆,10月甚至为零销量。

此外,昊铂的其他车型也未能扭转局面。昊铂GT参数图片)轿跑和昊铂HT SUV的月销仅在1000辆左右徘徊,无法支撑广汽高端化的愿景,也未能建立有效的市场认知度。



在高端市场受阻后,埃安选择继续加大中低端市场的布局。今年10月,埃安推出了AION RT,售价为11.98万—16.58万元。然而,该车型与AION Y和AION S的定价区间高度重叠,造成内部竞争和市场混乱。其上市首月销量仅73辆,远低于预期。



更令人意外的是,广汽埃安计划推出售价10万元以下的小型电动车“鹦鹉龙”,试图在低端市场寻找增量。这样的选择虽然短期内可能拉动销量,但对品牌价值和长期盈利能力将是一次严峻考验。

慢半拍的埃安,错过了什么?
广汽集团拥有深厚的产业链优势和资源积累,但在新能源市场上显然慢了一拍。比亚迪凭借王朝系列、海洋系列以及高端的仰望系列,已形成全覆盖的产品矩阵;吉利和长安等自主品牌也在新能源领域迅速崛起,不断推出高性价比和高性能的车型抢占市场。相比之下,广汽埃安显得后劲不足,许多新车型上市时,早已处于竞争白热化的红海市场,难以占据优势地位。



广汽埃安的主力车型在20万元以下市场表现尚可,但20万元以上的市场基本处于“无人区”。如AION LX这款定位于20万以上的SUV,月销仅数十台。这说明广汽埃安在突破中高端市场的路上,始终未能展现足够的技术力和品牌力。

结语
广汽埃安如今看似风生水起,但实际上是在激烈竞争下的“求生”之举。频繁推出新车型,不断向下挖掘细分市场,既体现了对生存的紧迫感,也暴露出战略方向的迷茫和品牌价值的弱化。



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已率先完成新能源领域的全方位布局,广汽若不尽快突破现有的局限,恐怕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发落后。

“伸伸懒腰”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以踏实的步伐迎头赶上。对于广汽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