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经在汽车行业中独领风骚的上汽集团,连续十六年稳居销量榜首,如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德国人创办的宝昌公司,历经英商接手、孔家掌控,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有企业。
从最初生产三轮车、农用车,到制造出第一辆“凤凰”轿车,再到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合作,推出桑塔纳、别克等畅销车型,上汽集团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
它也曾是民族工业的骄傲,在2004年跻身世界500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但如今,上汽集团却迎来了至暗时刻。
销量急剧下滑,利润暴跌超过90%,被比亚迪彻底超越,甚至喊出了“跪着做人,高调做事”的悲壮口号。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上汽集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抓住合资合作的机遇。
与德国大众的合作,引进了桑塔纳这款在中国市场风靡一时的车型,也带动了国内汽车制造技术的提升。
上汽集团和美国企业携手后,推出了别克品牌,这样在国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当然了,上汽集团也积极发展自主品牌,“上海牌”轿车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享有盛誉,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
可以说,上汽集团的成功,是时代的选择,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但这种过分依赖与合资品牌合作的做法,给未来可能遇到的麻烦埋下了隐患。
上汽集团主要靠合资品牌的盈利,而自家的品牌发展比较慢,没形成太强的竞争力。
荣威、名爵等自主品牌虽然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但始终未能形成稳定的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
这种“一条腿走路”的模式,使得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时显得措手不及。
曾经凭借桑塔纳、帕萨特、途观等车型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如今却销量下滑,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上汽通用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别克、凯迪拉克等品牌虽然仍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销量也出现了明显下滑。
为了刺激销量,上汽通用旗下多款车型大幅降价,甚至出现了官降十几万元的夸张局面。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虽能短时增加销量,但长远看会损害品牌口碑,减少赚钱机会,最后可能让公司财务吃紧。
报道中上汽通用上半年的巨额亏损,或许就是这种策略的直接后果,足以见得,上汽集团2024年的销量目标,几乎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前三季度销量还不足全年目标的半数,看来第四季度得来个大幅提升,才有望实现目标。
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都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上汽集团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内外部因素的buff叠满
2016年,上汽就早早开始涉足新能源行业,比比亚迪还要早,率先推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不过,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作为传统燃油车巨头,上汽集团的思维模式和组织架构都难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上,比如电池、电机和电控,与行业内的佼佼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足够的积累。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车领域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比亚迪这样的新势力相比,总感觉有些跟不上了。
当然了,上汽集团面临挑战,不仅因为自身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加剧了它的困难,欧盟对咱们的电动汽车提高了进口关税,这直接影响了上汽集团在国外市场的计划。
上汽集团在欧洲要面对35.3%的关税,这个数字比比亚迪的17%要高得多,这让上汽在欧洲的竞争力受到了挺大的影响。
即使是曾经在欧洲市场表现不错的名爵品牌,也不得不在高额关税的压力下提高售价,从而失去价格优势。
除了这些,上汽集团内部的管理问题,也是其转型升级的一大障碍,管理层频繁变动,组织架构调整不断,反映出上汽集团内部的混乱和不稳定。
各个品牌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甚至存在内部竞争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像那些自主品牌荣威、名爵、飞凡、智己,各自为战,定位重叠,难以形成合力。
飞凡品牌一度单独发展,但市场反响不佳后,又回到了荣威的怀抱,看来上汽在品牌策略上还是有点犹豫不决。
智己品牌虽然背靠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三大巨头,但发展也并不顺利,销量平平,产品质量问题频出,难以承担起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重任。
当时,王晓秋接任董事长后,对旗下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高层进行了大换血,试图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重新构建适应新时代的管理团队。
但改革不能只靠人员调整,关键得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效能,激活创新动力,而上汽集团也需要精简臃肿的组织架构,减少内部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不过,或许事情还有转机,据听闻,有关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FSD将在中国授权上汽集团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传闻。
虽未官方确认,但已激起业界热议和想象空间,如果传闻属实,这对于上汽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与特斯拉的合作,可以帮助上汽集团快速获得自动驾驶技术,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不过,咱们也得小心过分依赖外面技术的可能风险,上汽集团得持续增加研发资金,掌握关键科技,这样方能确保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股价的短期上涨,并不能掩盖上汽集团面临的长期挑战,市场最终会用业绩来检验上汽集团的改革成效。
结语
上汽集团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这事儿既有不少难题,又藏着不少好机会,它能否成功转型升级,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未来,也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取决于上汽集团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希望上汽集团能够再次焕发出青春活力,在新的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来源:国际金融报2024-11-01——《营收、净利双降,上汽新总裁贾健旭喊话“学会跪着做人”》的报道
来源:青瞳视角2024-10-30——《上汽集团: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交付88.6万辆,同比增长29.5%》的报道
来源:南方新闻网2024-11-04——《车事周评|上汽集团净利暴跌90%,赛力斯营收暴增600%》的报道
来源:封面新闻2024-11-02——《单月销量突破50万辆 超越比亚迪的依然只有比亚迪》的报道
来源:新民晚报2024-08-06——《上汽集团名列2024《财富》世界五百强第93位 连续12年跻身全球行业前十》的报道
来源:华尔街见闻官方(2024-11-08)——《上汽集团: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08%》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