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汽车行业即将掀起新一轮价格战,2025年的竞争烈度将再上一个强度,11月27日,比亚迪刚刚要求供应商降价10%,共同应对2025年的竞争。11月28日,上汽大通也宣布参战,要求供应商降价10%,行业的内卷还在加剧。

一、为什么要打价格战?

价格战往往出现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玩家太多,不容易赚钱,新的玩家凭借新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引发各方激烈竞争,通过价格战能够淘汰一批竞争对手,剩下的玩家就能够稳定市场,每一家都有一定的势力范围,划分剩余的市场份额,相互形成均衡之势,形成类似于寡头的格局。



比如我们当前的白色家电市场,在90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也曾发生过激烈的价格战,当时品牌要比现在多得多,但是如今基本就剩下三大品牌,美的、格力、海尔,这是三大巨头,年营收都在2000亿以上,美的今年更是有望突破4000亿。剩下还有海信营收接近1000亿,属于中部企业,剩余的长虹美菱、深康佳的营收都在200亿以下。

手机行业也经历过残酷的价格战,十几年前山寨机到处都是,品牌众多,深圳华强北到处都是山寨机,后来经历过一轮洗牌后,剩下比较有实力的“中华酷联金”等几大品牌。2010年雷军选择手机行业再创业,小米上市后又将市场洗了一遍,今天的手机市场就剩下五大品牌,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平均市场份额在15%左右,合计占了79%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就是苹果以及其他品牌瓜分。



如今也来到了汽车领域,因为汽车领域中国国产品牌及技术发展长期落后,追赶得比较慢,是等到了新能源电动汽车才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中国新销售的汽车中,将近50%都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欧美地区还只有10%-20%的市场占有率。

这波技术发展 ,首先就会将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取代掉,5年前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还不到5%,当时对行业没有任何冲击力,但是到了2023年占有率就增加到31.6%,今年10月份更是已经渗透到46.8%,发展速度不仅远超官方当初的规划,也超过从业人者的预期,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短短几年间就下降了近50%,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行业巨变。



二、传统车企的反扑

传统车企会束手待毙吗?肯定不会,这是一场生死存亡之战,输了就得被淘汰出局,传统车企,主要是合资品牌,凭借几十年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和品牌溢价,都是躺在功劳簿上吃利润的,如今迎战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价,有利润空间嘛,比如中国以前的老大上汽集团,2012年销售净利率为7%,去年已经降到了2.76%,今年前三季度更是降低到2%,如果以扣非净利润来计算,净利润率已经跌到0.2%,上汽集团已经处于盈亏平衡点了。



上汽集团以前主要依靠三大品牌,大众、通用和五菱,在2018年的巅峰时期,上汽集团销售了705万辆汽车,其中大众207万辆,占比29.4%,通用197万辆,占比28%,五菱207万辆,占比29.4%,这三大品牌贡献了上汽大众87%的销量份额。到了今年,前10个月的销量,较2018年同期大幅下滑,其中大众下滑48%、通用下滑80%、五菱下滑41%。

传统车企将利润都降没了之后,剩下的就是要供应商降价了,继续实施价格战,甚至要亏损销售,这几乎是一家企业的必经之路,如今上汽大通为何会是比亚迪之后第一个宣布参战的?可能是和自己的销售红线有关。



在中国,一个品牌的存亡线是10万辆 ,如果一年销量低于10万辆,基本就被视作淘汰出局,很快就会低到没有声音。上汽大通今年前10个月的销量是15.5万辆,其中10月份只有13万辆,同比下滑29%,今年全年可能也就19万辆左右,按照当前的下滑速度 ,要不了两年就会得到10万辆以下,会成为一个被淘汰出局的传统品牌。

最近这两年降价已经成为传统车企试图挽救下滑趋势的通用手段,各地的汽车消费者都会发现汽车便宜了很多,即便是宝马 、奔驰、奥迪这种中高端品牌,降价力度也非常大,以前这些品牌溢价高,先将溢价部分拿出来分享给消费者,如果还是抵不住销量下滑的颓势,要求供应商降低成本,共同参与价格战,如果还不行,还会亏损销售,继续打价格战,直到无力再战、淘汰出局。



三、价格战如何保证利润?如何保证供应商的利润?

供应商肯定是反对降价的,但是他们一般都没有定价权,要么同意,要么出局,除非你的产品技术拥有无可替代的竞争力,无论是苹果在国内选供应商,还是沃尔玛选择供应商, 都是将成本压到极致,然后保留一定的利润,任何巨头都是如此。

但是在价格战期间,供应商很可能会面临亏损的境地,因为缺乏溢价能力,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降低成本,只有亏损了,也存在偷工减料的可能,这个时候需要监管部门的监管强度能够跟得上, 降价不能降低质量,汽车事关安全,这是底线。



价格战期间,毛利率是会下滑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格力电器身上找到印证,家电行业的在2000年到2004年发生了价格战。那个时候价格战极为激烈,2004年销售毛利率只有16%,净利润率也只有3%,而在90年代的时候,格力电器的毛利率有28%,净利润率也有6%-7%,这一轮价格战结束后,格力的毛利率明显回升,到2014年达到36%,净利润率在2017年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5%。

如今格力电器的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净利润率维持在14%左右,美的集团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维持在26%和9%左右,这是在行业达到均衡之后的结果,卷完之后,淘汰出一批企业,生存下来的企业瓜分所有市场,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也会回升,供应商也会跟着过一段好日子。



有很多人担心当前就业困难,加工资难,汽车行业涉及的产业链广,如果再打价格战,供应商必受牵连,整个产业链都将进一步拼成本,从业人员的工资恐怕也会受到影响,太内卷了。

但是这是产业规律,市场要出清,要竞争,价格战是一种筛选,优秀的企业才能胜出,整个行业并不会消失,淘汰出去的企业市场份额会被生存下来的企业吃掉,整个行业将迎来重生。

这其中监管部门责任重大,在拼成本的时候,偷工减料的冲动就大大提升了,如果企业想办法降成本,而又不至于 降低质量, 这对终端品牌以及监管部门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果是以降低质量来达到降成本的目的, 那么损失的将是整个行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