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堂鑫 马莹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本篇原刊于2012年版《百年大中路》,经浔阳区政协文史委授权转发。

1949年5月17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九江城(编者注:解放九江的是第二野战军5兵团18军54师162团,并非四野)。6月1日军管会正式接管旧政权各方机关,6月4日九江市政府成立,下设工商组,管理全市的工商业,王肃任组长。第二天(6月5日) 宣布成立“国营九江市贸易公司”,下设:营业、会计、保管、运输、总务五股,并设有调查统计二人。王肃兼首任经理,不久蒲必先、李璘琪任副经理。很快王肃、蒲必先调往南昌省城,李璘琪任经理,直到1953年调离。



九江贸易公司全体同志庆祝建国纪念照

接管九江的这批财贸干部,是从冀、察、热、辽根据地来的。他们原来在热河赤峰成立了“大华贸易总公司”。1949年随南下干部总队(也称冀、察、热、辽南下干部总队)南下,总队下设几个大队。财贸干部是第二大队,二大队队长赵发生、政委袁诚贤。大队下又有几个中队,到九江的是第一中队,中队长王肃、李璘琪、蒲必先均是小队长。从赤峰出发原计划去武汉,途经河南开封时,因当时形势还很混乱,交通未恢复,至武汉火车不通,所以在开封停留十多天。后因陈正人(后任江西省委第一任书记)在开封遇见赵发生(江西兴国人),他们同是江西同乡。于是陈正人邀赵发生同往江西。

陈正人电请中央,中央同意将赵发生带的中队派到江西。他们先到南京,在南京乘登陆艇,于5月28日抵达九江。财贸大队有一部分人随赵发生赴省城南昌,留下王肃带领一部分人留在九江到市军管会报到,军管会交给的任务是接管九江财贸。



1949 年 6 月 5 日,九江第一家国营商业企业“九江贸易公司”成立

到九江先住在火车站票房楼上,地铺集体宿舍。南下来的女同志就有一十多人,全是没有结婚的姑娘,没事就跳秧歌舞向群众宣传。6月5日成立九江市贸易公司时,他们就是公司骨干:王肃、蒲必先、李璘琪、张国玲(女)、韩永成、薛风亭、李全德、董小武、李宗华等都先后在贸司任职(当时所有股以上正职,全由南下队员当任)。这些南下的干部虽然在赤峰“大华贸易公司”锻炼学习过,因时间短,大多数青年,业务不熟悉。所以吸收一部分当地懂业务的人,如钟福畴、王筱祥等人就是解放初参加工作的。

公司成立之初,所有人员一律住在公司,集体宿舍,有妻子的星期六方可回家住一夜,一般不能随便外出,有事外出要带枪,特别是下县、乡办事,一定要求带枪(当时党、团员都不能公开)。每天天亮就起床学习,吃饭后就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没有什么休息。实行供给制,每月只发三万元(3元)零花钱。南下来的干部,都穿黄军装,佩戴“军管”字样袖章。当地干部穿灰布衣裳(统一发给的)。那时人事去留很简单,只要经理李璘琪同意就可以马上上班。经理一般也只问问会不会打算盘(珠算),记账以及文化程度就可以了,那时没有人事部门。

按九江军管会指示,贸易公司接管原国民政府交通银行,江西银行(裕民银行)和励志社二处。后来贸易公司只接管励志社(大中路130号)三层楼房一栋(共20间),江西银行(江西裕民银行、大中路126号)三层楼房一栋 共22间,另有平房二栋。公司办公室就设在江西银行内,银行原设备较好、沙发和办公桌椅电话全套均有,还有一辆黄包车人力车 以及银行旧职员共17人,当时留用13人。(现为九江市糖酒副食品总公司酒类科)。



九江贸易公司业务往来函

解放最初的几十天里,物价波动急剧,一日几涨,从八角石走到西门口(从城里走到城外,物价就会一变。5月28日南下财贸大队人员到达当日,九江的米价为五、六十元一升(人民币),五块钱买一个烧饼,银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为一比三百。到6月4日米就涨到二百多元一斤,十元才能买到一个烧饼,银元与人民币是一比六百,老百姓拒用人民币。尽管物价暴涨昂贵,但商品还很短缺,有钱都难买到东西,工厂全部停工,大商店全部关门,只有部分小商店开门,全城百姓有恐慌之感。

贸易公司成立之初,一无资金,二无货物,处境十分艰难,还是向兴中纱厂(私营)借一百件棉纱作本钱开张。8 日正式挂牌零销,两天零销棉纱八包,用这笔钱马上向盐商批进食盐五百担,投向零售市场,当天市场微微平和,物价下跌一些。但这点物资投向市场,简直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9 日物价又暴涨起来,米价达三、四百元一斤,银元涨到二千数百元到三千元,物价反弹更加利害。



1963年九江贸易公司发行的居民商品供应证

造成九江物价大波动主要有如下原因:政治方面当然是两个政权、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价值观念的更替,必然会引起社会上各方面的动荡。造成物价飞涨还有如下的直接原因:

1、解放军进驻九江后,实行军事封闭,使得九江市和周边大城市断绝物价信息达半月之久。九江物价已大大低于南京、芜湖、安庆等城市。南下贸易大队到达后,带来了外面信息,促使了物价突涨;

2、新政权自己手里没有物资准备,也没有接受到国民政府丰富的物资,连接管江西田粮管理处赣北储运处和南浔区粮食储运处的粮仓共八所,都是空空的仓库,未有一斤粮食。国民政府是有计划的撤退,能带走的东西全都带走了,以致我们机关职工吃的粮食都买不到,更无能力调剂市场;

3、交通遭到破坏和停顿对外地贸易完全停止了;

4、城、乡关系没有沟通,人民币下不了乡,一时还不为农民所接受。农村中的粮食和土特产品上不了街;

5、1949 年夏天,长江涨水,九江城乡部分被淹,地处城外的贸易公司进出都靠小划子。这样促使市民、乡民急于储备粮食、食盐等物资;

6、国民政府的金元券,在解放军未进城之前,实际上已不适用,停止了流通,市场上市使用银元和铜元。银元占据金本位,但银元操纵在少数投机私商手里,他们有计划有组织的抬高物价,垄断市场,贬值人民币,死死抓住以银元为金本位,所以直接左右市场物价的罪魁是银元。

针对物价暴涨复杂的市场情况,贸易公司主要任务是组织货源投向市场,打破商人囤积居奇,有货不卖的局面。首先给安庆公司用十件棉纱换盐,同时用电报、电话向芜湖南京、汉口、上海、南昌兄弟公司联络,请求援助。6 月 17 日又派得力干部带现金五千万元,前往各地求购。这样就算打通了关系,安庆首先运来盐四百担,后又陆续运来大米四百石(担),面粉一百袋,酱油三十桶支援九江。

另外从九江盐务局了解到有一万五千担官盐阻留在芜湖,也由贸易公司派三名干部同盐务局人员一道去芜湖取盐(这些盐运到九江后就全部运往南昌支前用)。这样才初步争取了外埠的物资,同时又引导出本市私商“老天成”、“毛新昌”、“黄利源”等商店拿出一些面粉(一千余袋零售供应全市,同时“贸司”与一些中小商人也有些接触。到 6 月 15 日后物价才趋平稳,银元一比一千七、八百元。九江市的物价维持在上海、南京两市约高百分之三十到五十之间。



九江贸易公司酿制酱油商标

因为九江是个纯商埠的城市,大资本家又不多,中小商贩资金虽不集中,但人数众多,他们大多数又与外埠商人有联系。当时最怕他们实行套购,那对九江市场是极不利的。由于贸易公司成立之初经验不足又没有正式的零售门市部,以致第二次向市场抛出借来的棉纱五、六十(整件销售)及大量批出碱和盐、面粉、布疋。结果被奸商钻了空子,一包一包疋都落到大、中商人手里,因为普通市民根据买不起整包整疋的纱、盐等商品。结果这些被套购去的商品,奸商以高价出售,如面粉贸司抛出是以七千五百元一袋,商人们转手就以一万五千元一袋卖出,价格翻了一翻,结果市民很不满意。

处理九江金融物价波动,市政府曾先后采取了如下措施:

1、公布人民币为唯一合法币。召集商人座谈会,宣传政策,讲形式,提高人民币的信用;

2、成立收兑银行;

3、恢复市内税收。首先征收盐税,而且只收人民币,限五天交齐,对推行使用人民币,起到了推动作用;

4、贸易公司积极组织货源调剂市场,打通与外界的联系,特别是周边大中城市的联系,准确掌握各地商情动态;

5、发动拥护人民币,拒用银元运动。6 月 27 日公布禁止银元流通与黄金买卖,禁止金银出口,理由是防止银元与黄金外流,召致解放区人民受损失。但允许人民保存黄金银元和到国家银行兑换。

尽管这些措施起些作用,但仍有许多奸商操纵银元(以银楼、金店、炒店居多)。在公安局的配合下,打击惩办一批银元贩子,势在必行。经调查九江多数银楼、金店都做这种买卖,连同其他商店共有三十多家,银元贩子一百多人,他们买卖方式也各有不同,大金号要经过很多手续,拿他不易,小贩子本钱又小,惩办影响不大,如是找了个较小的老凤祥银楼为打击目标。先组织三个失业工人打入银元贩子队伍里,摸清情况。于 6 月 30 日一举破获老凤祥案,当场抓到一批去该店买卖银元的贩子,因他们大都贫苦,将搜出银元给予兑换,当场教育释放。几个较大户及老凤祥店主给予了惩办。这次打击给九江黑市银元买卖很大的震动,自此市面上就无公开银元交易了,物价也随之平稳起来,黑市银元市场不敢再兴风作浪了。

贸易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天,对九江市场就进行调查,派二名专职人人员掌握了解市场行情。对外埠也派二名专职人员联络了解各地商情,业务股增派到八名干部,加强对九江市场的全面了解,使九江与外埠沟通,不让九江投机商捣乱市场,以稳定市场为目的。



1954年九江市贸易公司门市销售发票

而且从开张的第二天起,每天两次挂牌(有时三次),通报市场行情,主要商品为:大米、菜油、棉纱、白布、盐等。从 9 日起又增报外埠商情,并每日油印“九江商情”简报,其内容共分:食品、瓷器、棉纱布疋、特产、杂用、金融等六大类,上百种商品。每周还附有周物价调查及本周物价综述,简报分别发往外埠及本市各有关单位和商号。这种及时挂牌报价和出刊使得市民和商人都能了解各地情况,心里就有底,不会发生突来的恐慌。

1949 年夏天九江大水,部分农田被淹,粮食短缺。“贸司”南下干部利用在北方的关系,从河南运来一批小米,投放了市场,以缓解九江的粮荒。另外接受了上次小批量抛出棉纱,结果被大、中商户套购,从中渔利的教训。“贸司”不几时,就把接收过来的励志社门面打开作门市部,称“九江贸易公司第一门市部”,安排南下干部董小武、张国玲(女)负责管理,这个门市部是九江国营零售商店的第一家。

当时的九江贸易公司业务范围极广,它包揽了现在商业局、供销社、粮食局等单位的业务范围。当时是学习苏联经验,称为“一揽子公司”,凡是商品,什么都经营,是九江解放之唯一的商贸公司,以后九江市的各专业商业公司都是由贸易公司分出去的,都是派生的公司。“国营九江市贸易公司”完成了新中国成立时期一段历史使命。到 9 月 19 日九江市贸易公司改称“江西省贸易公司九江分公司”(习惯称地区贸易公司)。此后撤并合转更名频繁,到现在称为“江西省九江市糖酒副食品总公司”,地址仍在原处。



1949 年 10 月 2 日,九江市贸易公司组织秧歌队,在大中路庆祝国庆节。

【编后记】

本文叙述甚细,史料价值极高。作者刘堂鑫,1935年生,号雾舍,江西九江人,九江市副食品公司工会干部。九江市职工收藏协会第一任会长、九江市钱币学会理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