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俄罗斯汽车市场的风向,西方国家的制裁和政治紧张局势,导致许多欧美和日韩汽车制造商纷纷撤出,大量工厂被迫关门,俄方生产线也因此停滞不前。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让原本在俄罗斯发展不温不火的中国汽车品牌,意外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俄罗斯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
根据俄罗斯方面的统计数据,今年八月,俄罗斯市场上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了九个席位,仅有一个品牌是来自俄罗斯本土。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为西方车企退出而给俄罗斯市场带来的压力,填补了巨大的市场空白。
然而,在欢欣鼓舞之余,俄罗斯也意识到仅仅依赖中国汽车品牌并不是长久之策。尽管短期内这些品牌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从战略上看,过度依赖外来技术和产品始终存在风险。于是,俄方也想起了办法,试图将中方先进的造车技术,装进俄罗斯的口袋。
日前,俄罗斯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就表示,两年前西方汽车的品牌占了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一半以上,而中国只占8.5%,如今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西方品牌只占9%,而中国品牌占了57%,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计俄方很快将成为中国主要的汽车销售市场。
随后,他便补充称,这种情况,确实弥补了俄罗斯汽车市场的空缺,满足了俄方的某些需求,但同时也给俄罗斯产生了一些问题。现阶段,俄方需要考虑的是向下一阶段过渡的问题,即推动俄罗斯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
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杰尼索夫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和中国联合生产汽车是最好的办法,在达成合作后,俄方便可以从组装开始学起,之后再慢慢学习中方的经济逻辑和其他技术,最后可以吸引中企赴俄设厂,甚至直接将生产转移到俄罗斯境内,这样一来将能彻底解决俄方对外依赖度高的问题。
(在俄罗斯街头的中国品牌汽车)
此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俄方还不止一个办法。
就在上个月,俄罗斯政府就发布了一个新法令,即增加外国公司退出俄方市场时向俄罗斯联邦缴纳的款项比例,并提高出售资产的折扣力度。
具体来说,就是外企想退出俄罗斯市场,必定是要出售在俄资产的,但是这些东西售卖的时候,需要打折出售,之前是打五折,现在则是打四折,这样俄罗斯的买家就能以更低的价格拿下这些资产。同时,出售之后外企获得的钱,也需要把其中的35%,都上交给俄罗斯,这一点是强制性的。
对于价值特别高的企业,规定更为严格。如果企业的资产价值超过500亿卢布,出售过程必须得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亲自批准,否则无法进行交易。
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大多数西方公司已陆续撤离俄罗斯市场,剩下的主要是中国企业。据统计,今年前九个月,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新市场的数量占据了总量的34%。所以这也意味着,俄方新法令的主要影响对象将是中企。
由此也可以看出,俄罗斯此举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中企在俄罗斯市场的存在感,并防止他们轻易撤资。
(美西方企业大量撤出俄罗斯)
对于俄罗斯而言,想方设法让中企选择在俄设厂,是有诸多好处的。
比如说促进经济发展,设立汽车生产厂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所形成的产业链,还将刺激相关供应链及服务行业的繁荣。
同时,与外国公司合作,还可以让俄罗斯引入最新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其国内汽车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这种技术转移不仅有助于俄罗斯汽车产业的现代化,而且可能在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等前沿领域加速布局,从而抢占未来市场发展的先机。
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中,俄罗斯若能依托这样的合作,逐步增强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会为其增加更多的出口机会,从而为国家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
最后,从自主和安全的角度来看,在俄罗斯境内生产汽车也能够有效降低对进口车辆的过度依赖。这不仅能够减少大量的外汇支出,有助于国家的贸易平衡,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俄罗斯经济的自主性和稳健性,使其在面对国际经济波动时更具抵御能力。
(汽车生产)
而站在中方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则是有利也有弊。
从积极的方面看,随着美欧国家对中国车企发展空间的日益挤压,俄罗斯庞大的市场为中国企业拓展业务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这个市场不仅有助于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舞台上建立更高的知名度和提升信誉度,还能增强其全球竞争力。
而不利的一面,则在于核心技术始终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立足的重要竞争力之一。如果这些技术在向俄罗斯转移的过程中被分享或复制,长远来看会削弱中企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所以,在合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的是对技术外流情况进行有效控制,让中企独有的竞争优势不被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