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着急成为汽车制造大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万事万物都有其特定规律,不可能说外国的投资到了,汽车生产线也建起来了,自己就能“翻身农奴把歌唱”,想怎么给合作伙伴提条件就怎么提。



俄前驻华大使、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安德烈•杰尼索夫在第十届莫斯科国际金融经济论坛上发言,称俄罗斯很快将成为中国汽车的主要销售市场之一,反映在数据层面,2022年前,中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只有8.5%,而现在达到了57%。

杰尼索夫强调,我们现在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从单纯的进口汽车到联合生产汽车过渡,如果可能的话,可从组装开始,这当中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税费,废物回收等,不过俄罗斯可汲取中国发展经验,并将产业链转移过来。



大道理谁都懂,但是有几人能身体力行,杰尼索夫怕是忘了,引进并吸收他国的工业产业链,让外国的技术助力自身成长,俄罗斯之前又不是没有做过,但最终都功败垂成。

原因老莫总结有几点。

1、普京政府急功近利,希望外资将生产汽车的所有技术和专利倾囊相授,此举吓到了外国投资者;2、俄罗斯营商环境恶劣,外资开展业务非常艰难;3、俄罗斯人口太少、基础设施落后、政策来回反复,让大家不看好俄罗斯的发展前景。



除了以上因素,俄乌战争持续升级,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扩大化,也会动摇外资进入俄罗斯的信心。想象一下:当你的厂子建好,人员和设施行将到位,乌克兰的导弹或者无人机就不期而至,这让自己如何收场?

经济发展有相应的逻辑和程序,奈何俄罗斯就是不听,或者压根就不懂。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直到现在,俄罗斯仍“吐槽市场给了中国,但中方没有在俄罗斯表示出任何建厂意愿”的真正原因了。

强扭的瓜不甜,若得以通过简单的行政手段,就能将合作方的先进生产力据为己有,相信欧洲就用不着对中国的电动车企下死手。预测一下中俄在工业领域的合作态势吧。



其一、中方可能答应俄罗斯的部分诉求,让俄罗斯最多成为汽车的组装工厂。

这般做法最多撑起俄罗斯现代汽车产业的外形,但是想进一步发展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普京政府应该意识到,中国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凭借丰富的技术储备和良好的市场环境,让自己快速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大国。

如果中国不思进取,只是和外资简单合作生产汽车了事,那么中国就会被人永远踩在脚下。毕竟燃油车底盘、变速器、发动机等重要部件有至少100年的发展历史,非是简单的通过模仿,就能逆袭成功的。



其二、俄罗斯的基础工业将继续衰落下去,中国给不到俄罗斯希望的答案。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自古皆然,不可能说俄罗斯人一哭穷,中国就将好不容易研究的技术倾囊相授。再者,基于地缘竞争角度,没有哪个国家希望邻国比自己强大,进而威胁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应当讲,技术这种很难量化的东西只能靠俄罗斯人自己领悟,就像图160、北风之神核潜艇等镇国利器,会被普京政府自动排除在军售清单之外。连俄罗斯自己都做不到与他人分享,又何苦要求中方配合自己呢。



中俄合作生产汽车,弊大于利,源于俄罗斯领导层缺乏商业思维,缺失与中国公平谈条件的耐心,只是想着如何一口气吃成胖子,很少考虑过中国愿不愿意。中俄关系视同亲密伙伴不假,但是让彼此开诚布公,其难度可能比现阶段人类登上月球还难。

总之,俄罗斯汽车工业徒有其表,未有其实的责任在于克里姆林宫,是它们的短视,让国家错失了融入现代文明的机会。大家有机会的话不妨问问普京,如果西方以传授芯片技术为条件换得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全面撤军,俄罗斯会同意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