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叶嘉莹在访问中告诉鲁豫,我一生都没有谈过恋爱


6点人物志

2022年6月,诗词大家叶嘉莹在接受著名主持人鲁豫访问时,鲁豫突然问她:

“你有没有谈过恋爱?”

听到鲁豫的话后,叶嘉莹先是犹豫了一下,接下来,她用力摇摇头说:

“没有,从来都没有!”

叶嘉莹的答案,让见多识的鲁豫都大为惊讶,作为一个以传播古典诗词为业的学者,

一个把古诗词中的爱恨情愁讲得那么引人入胜的人,竟然没有谈过恋爱。

为什么叶嘉莹没谈过恋爱呢?

真实的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她和已经逝去的丈夫赵东荪感情到底怎样?

01

1924年7月2日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

叶嘉莹的曾祖父在咸丰年间任过“佐领”,祖父曾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叶嘉莹的父亲叶廷元是北大英文系毕业,后来在航空公司任职。

叶嘉莹的母亲呢,曾经在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做过老师,婚后,才做了家庭主妇。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叶嘉莹很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叶嘉莹原本是蒙古裔旗人后代,原姓叶赫那拉,她家和慈禧太后同姓不说,家族还是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的同宗。

自有印象起,叶嘉莹和易友就居住在察际胡同23号,这是一座灰砖红瓦的四合院,门口立着两只神气的小狮子,门里则是大大小小的房间。

叶家的人都饱读诗书。

叶嘉莹印象最深的是,很小的时候,祖父就让姨母来做她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让伯父教她念诗。

在那个年代,叶家的四合院庭院深深,草木茂盛,叶嘉莹不仅长成了安静内敛的性格,而且很早就写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首诗《秋蝶》:

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小时候对诗词的热爱和天分,似乎预示了后来叶嘉莹的人生,将要以教授,传播古诗词为一生。

幸福的童年过后,叶嘉莹人生的不幸接连到来。

02

那时正值战争年代,1937年,北平沦陷后,叶嘉莹的父亲跟随国民政府迁往大后方,后来,就和家里人断了联系。

战乱中,叶嘉莹和母亲,还有两个弟弟相依为命,她还在此时考上了辅仁大学。

叶嘉莹没想到的是,生命中的更大悲痛来临,比起战乱中四处逃难,靠一种酸酸臭臭的混合面充饥更令人痛苦的是母亲的离世。

叶嘉莹的母亲原本不会这么早去世的,然而,就在叶嘉莹刚考入大学时,她的母亲腹中长了个肿瘤,舅舅带母亲去天津看病后,做完手术后的母亲因为不放心叶嘉莹姐弟,

于是早早返回,结果就在回家的火车上撒手人寰。

母亲死后,叶嘉莹亲眼看到母亲的遗体被放入棺木中,一直到很多年了,叶嘉莹还记得母亲入殓时,钉子一声一声钉在棺木上的声音,

那声音,从此成了叶嘉莹心里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淒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短短十个字,写尽叶嘉莹对母亲的思念与痛惜。

母亲死后,叶嘉莹挑起了照顾两个弟弟的责任,好在还有伯父伯母的照顾,叶嘉莹还能继续上学。

最为幸运的是,在辅仁大学里,叶嘉莹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好老师,国学大师顾随。

在顾随先生的指导下,叶嘉莹尽得中国古诗词和古典文化的精髓。

顾随先生讲课“旁征博引,兴会淋漓,触绪发挥,皆具妙义”的讲法使得叶嘉莹眼界大开,更让她“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中的飞蝇,看到门窗开启,见明朗天空,辨万物形态”。

跟随顾随先生学习六年后,叶嘉莹以国文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而排在叶嘉莹之后的第二名学生,则是后来成为红学大家的周汝昌。

一毕业,叶嘉莹就赶紧挑起了养家的重担,她先后在北平几所中学担任老师,可惜的是,仍然无法解决生活的窘迫。

最惨的时候,整个冬天叶嘉莹都只有一件棉衣御寒,而且这件棉衣还是破的,上面满是窟窿不说,风一吹,棉絮还会从窟窿里露出来。

就在这时,叶嘉莹人生中最大的劫难来到了,她遇到了赵东荪,一个让她痛苦一生的男人。

03

赵东荪的堂姐曾是叶嘉莹的英文老师,因为太喜欢叶嘉莹,就给俩人做了介绍。

当时的叶嘉莹,对赵东荪并不感冒,无奈对方太喜欢叶嘉莹了,对她一见钟情后,就疯狂追求她。

两年时间里,为了能见叶嘉莹一面,赵东荪经常坐火车从工作的秦皇岛跑来北京,以至于丢了工作。

后来,当赵东荪的易友给他在南京找了新差事时,赵东荪又以见不到叶嘉莹为借口,死活都不去。

因为内疚,一时心软之下,叶嘉莹答应了赵东荪的求婚,却没想到从此进入了一个长达60年的噩梦。

1948年,由于赵东荪工作的国民政府海军部要迁移到台湾,婚后的叶嘉莹,就随夫也一起来到了台湾。

来到台湾后,生活的狰狞面目,又或者说婚姻的真实面目才开始在叶嘉莹的面前显露出来。

来到台湾不久,叶嘉莹的丈夫赵东荪就因为被当局怀疑是“谍匪”,夫妻俩一起被抓入了监狱,当时,他们的大女儿才4个月。

好在叶嘉莹的经历比较单纯,入狱不久就被释放,她的丈夫赵东荪却因此被关了三年。

夫妻俩双双入狱后,叶嘉莹也失去了在彰化女中教书的工作,为了活命,叶嘉莹不得已之下,只好抱着还在哺乳的女儿跑去高雄投奔丈夫的姐姐。

04

然而,丈夫姐姐家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她家只有两间卧室,又有一大家子人要住,于是叶嘉莹只好带着女儿在姐姐家的走廊里打地铺。

每天,叶嘉莹都要等姐姐一易友睡下了,她才敢带着女儿睡下,第二天早,要强的她又要赶在别人起床时,把铺盖收拾干净。

这样寄人篱下毫无尊严的日子,叶嘉莹一过就是大半年。

后来的叶嘉莹曾经用一首自己写的五言律诗《转蓬》描述过当时的情景;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直到朋友看不下去叶嘉莹的淒楚,给她在台南一所私立中学介绍了一份工作,她的日子才好过些。

那些年,叶嘉莹一边带女儿,一边工作。

没人帮手,她就把女儿一起带到教室去上课。

她在台前讲课,女儿就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好多次上课上到一半,女儿就喊“妈妈我要尿尿……”

然而,哪怕日子这样艰难,叶嘉莹也能忍,因为还有希望。

但她不知道的是,三年后,当丈夫赵东荪出狱后,她的日子会更难过。

原本,叶嘉莹和赵东荪就不是同一类人,叶嘉莹爱诗词,赵东荪却喜欢政治,生活中,俩人总谈不到一块,但因为年轻时的赵东荪还算体贴,日子还能过,哪知三年的牢狱生活,直接让赵东荪变了个人。

他变得暴躁,既爱无故发火又爱酗酒。

叶嘉莹体贴赵东荪三年牢狱生活不容易,对他多有忍让,哪知对方却变本加厉。

最惨时,刚生完小女儿还非常虚弱的叶嘉莹,不仅要负担整个家庭的经济支出,她还要承担赵东荪的言语侮辱和打骂。

最痛苦的时候,叶嘉莹想到了开煤气自杀。

05

关键时候 ,还是王安石的一首诗救了叶嘉莹,

当她读到“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我终嗔渠,此瓦不自由。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时,

叶嘉莹的心却被瞬间点亮了起来。

对人生处处不满意的丈夫,可不就像那块被寒风随意吹落打碎的瓦片,他把自己的不快全发泄在自己身上,他自己又能有多好过。

自此,叶嘉莹把更多的时间和心力放在了自己身上。

她一边工作,一边育儿,一边拼命压榨自己研究古诗词。

在她的努力下,她的第一部诗集《迦陵存稿》在台湾出版,著名作家白先勇,席幕容都成了她的忠实粉丝。

后来,因为诗词讲得好,叶嘉莹又被美国、加拿大等多所高校邀请去任教,这时候的叶嘉莹,早已长出自己的翅膀,婚姻困不住她,丈夫的辱骂更是打击不了她。

然而,就在一切渐渐好转时,人生中的另一个大劫难又像海啸般向叶嘉莹袭来,

1976年,就在叶嘉莹56岁那年,她最爱的大女儿和女婿却因为车祸不幸离世。

女儿女婿的离世,直接重挫了叶嘉莹,她在悲痛中写下《哭女诗》十首: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便余哀。

06

女儿的离世,既一度带走了叶嘉莹人生中的所有色彩,也让痛极无法再痛的她深深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只顾小我的幸福,还是成全和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

在这样的思考下,叶嘉莹作出了免费回祖国的教书的决定。

她给国家教委写信,得到回复后自费来到了南开大学教授古诗词。

在南开大学,漂迫半生的叶嘉莹终于找到了人生最大的归宿,那就是把终生奉献给古诗词,让更多的人因为古诗词而受益,更免于心灵上的困顿。

叶嘉莹不只是这样说的,也更是这样做的。

她在南开的课,吸引了无数人来听讲。

但她自己,不管讲多久的课,从来都是站着讲,从不坐着讲课。

她说,“站着讲课是对古诗词的最大尊重。”

晚年的叶嘉莹,常穿一件素黑旗袍,领口仅有一枚纯白珍珠扣作装饰,整个人优雅,简洁,不愧是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叶嘉莹最令人敬佩的,还有她把自己的所有房产变卖,分成两次都捐给了南开大学。

她一次捐了1857万元,一次捐了1711万元,共计3568万。

终其一生,叶嘉莹用行动证明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只是因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就算一生没有谈过恋爱,没被人爱过又怎样,一生和古诗词恋爱的叶嘉莹,真正做到了她自己说的:

我的莲花总会凋落,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参考资料:《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掬水月在手》

更多有趣故事,可以移步到本人 V X 公号:六点人物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