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平津陷落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联合南迁长沙,组建长沙临时大学。随着战事的推进,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时大学又分三路西迁昆明,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由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常委会,轮流担任主席,后因蒋、张均在重庆任职,只有年龄最小的梅贻琦长期居昆明实际主导校务。
西南联大前后共经历了8年11个月,既保存了战争年代重要的科研力量,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其成就彪炳史册。西南联大校友(包括附中、附小)中,共有“两院”院士174人、人文大师100多位。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5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邓稼先、赵九章、郭永怀等8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竟然是在敌机狂轰滥炸、烽火连天、动荡离乱等极端艰苦的岁月里取得的!
西南联大大师云集,群星璀璨。他们为学术、为事业而拼命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们。蒋梦麟、梅贻琦、陈寅恪、吴宓、傅斯年、叶企孙、华罗庚、冯友兰、金岳霖、潘光旦、钱穆、费孝通……这些大先生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但仔细一想,我们绝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真正读过他们的作品。
在《历史与智慧的交响:西南联大教授文萃》一书中,除了蒋梦麟等29位人文大师外,编者特意收集了叶企孙、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4位数理化方面顶尖学者的作品。还有如汤用彤、刘文典、李方桂、罗常培、唐兰、向达、陈梦家这些成果越来越难以被一般读者所接触到的大师们的作品也被收录其中,让本书涵盖面更宽泛的同时,也让读者更立体、更全面的了解西南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