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举行的广州车展上,问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智驾用户超33.7万,智驾累计里程超9.3亿公里,日均新增智驾里程490万公里。

这个数据的意义,绝非在凡尔赛,它标志着汽车行业“卷”的方向不同了。

从卷配置、卷价格到卷数据、卷智驾里程,反映着汽车的智能化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为王、智驾为王,将牵引行业向一种新的范式竞争转变。

但是,这都是“战略”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之下,还有一种我们很难直接察觉的底层逻辑,那就是创始人的力量。

——导语

01

低调的力量

我们没有在广州车展上见到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他依然保持着低调的行事风格。

在与华为跨界合作之前,赛力斯的前身,是一家有扎实技术积累,但总体上偏传统的车企。甚至有人认为,这家企业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会按照惯性一直走下去。



然而,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张兴海一手推动了赛力斯与华为开创了业务深度跨界合作的先河,打造了问界这一品牌。或者说,在这种模式下,赛力斯把合作、跨界做到了极致。

汽车技术的发展,一般有两种状态——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在电动化、智能化骤然到来之前,各大车企陷入“缓慢优化,逐年更新”的状态已经有二三十年了,客观上说,是因为行业没有迎来结构式变革的窗口期。

但当真的变革到来时,当电动化、智能化开始狂飙突进,很多传统车企反而陷入困惑——到底是自研,还是合作?如果合作,技术独立性怎么保持?

张兴海不这么看,在他看来,电动化、智能化完全是另一种赋能体系、甚至是另一种技术体系。依靠车企自身缓慢的积累是跟不上节奏的,不如打开格局,拥抱这些技术方面真正的行家——这才有了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



也正是因为实实在在的把注意力聚焦在合作和跨界上,张兴海没有任何门户之见,他以惊人的魄力,推动了合作双方在核心技术、产品及渠道方面的全面合作和全面配合,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长板优势,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走软件定义汽车下的智电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探索产业跨界合作。

事实证明,张兴海的决断是正确的。在当今的中国智能+豪华+新能源的赛道上,问界成为了独一档的存在,三年走过了可能常规模式下十年都走不完的路。

02

卷里程只是表面

哪怕仅仅在三年前,汽车行业可能都意识不到,卷用户的智驾里程,成为智能车赛道的新标准。

广州车展上,问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问界智驾用户超33.7万,智驾累计里程超9.3亿公里,日均新增智驾里程490万公里,在智驾商用实践方面持续领先。



从驾驶行为来说,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接受这种人机协同的新模式,他们的驾驶习惯,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质的转变——从依赖“人”到依赖“智能”,这条路被问界跑通了。

同样,33.7万用户也意味着,中国第一批完全信赖智驾的用户群体已经出现了,他们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会把这种体验分享和推荐给身边的亲友,直到“问界的智驾是可以信赖的”变成一种主流认知。

张兴海曾经在多个场合公开讲到,通过问界内部员工开展的智驾体验活动,他们摸索出了用户对于智驾的态度——从“怕开”到“敢开”到“要开”。——研究智驾用户的心理变化,这在大家都在卷概念的时候,是非常少见的前瞻性行为。



智驾的本质是人工智能在驾驶场景中的应用,而大家都知道,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数据为王。

当问界的智驾功能投入使用后,在智驾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处理和分析现有数据的时候,也会同样因为里程的积累,而产生海量新数据,这些数据又会被滚动的投入训练,将使得模型训练的效率更高,智驾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加。

而这种增强又会吸引消费者更热爱智驾的使用体验,从而进一步产生数据,以至于更多的数据的“投喂”又进一步进一步优化模型效果,推向市场后引发更多人热爱、使用这些智驾能力,从而继续推动数据生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智驾能力的数据需求增长周期,就此诞生。

张兴海的坚持总是被人“后知后觉”。

如果没有对赛力斯的热爱,他不会始终坚持在一线亲力亲为;如果不能独立做出重大决策,就不会有赛力斯数年投入千亿的坚持;而没有这种坚持,也就没有从底层重构超级工厂和超级平台的变化——这一切的一切最终让赛力斯得以获得涅槃重生式的变化……

问界的成功,离不开合作伙伴热情伸出的双手,但也离不开这一切清晰的被掌控在创始人的脑海中和格局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