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总理、李主席、徐帅《年谱》和《历史的回顾》刊载文献/史料:

如果不是徐帅提及,“旺苍会议”大概率会是名不见经传……

同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很不一样的,是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根据地是“有构想,有盘算、有目的”的一一>起码在1935年4月中旬之前,对张国焘、陈昌浩是如此。话得从“西北军委旺苍会议”说起>>>

是年1月中旬,敌胡宗南部第一师5个团、2个游击支队统归徐向前“黄埔一期师兄弟”丁德隆指挥,大体上完成了对川甘通道要隘广元、昭化的布防;四方面军依《川陕甘计划》决定沿嘉陵江北上、兵出陇南,具体部署于22号晚、集中约十八个团发起《川陕甘计划》首役/“广元、昭化战役”。

是日,党中央据遵义会议“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之决定,致电张国焘等:党中央和一方面军“转入川西,拟从泸州上游渡江”……。为使一、四方面军乘蒋敌尚未完全入川以前,“密切协同作战,先击破川敌起见,我们建议:你们应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团向东线积极活动,钳制刘敌,而集中红军全力向西线进攻。……以苍溪、阆中、南部(县)之线为主要方向。”接悉电后,张国焘即命于前沿的徐帅赓续赶回旺苍坝出席“紧急会议”。

“旺苍会议”还是没有留下文献。依诸当事者忆叙,会议结果主要的是:

1)对于“中央来电要我们派出一个师南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问题,认为“派部队出去多了,等于大搬家;少了,去一个师,等于拿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讨论来讨论去,想不出好办法。”>>>因此,会议对“中央要求”没有任何结果/决定、甚至没有回复党中央的来电;

2)在本月底之前,无论广、昭战役情况如何,方面军均须集兵出陕南,去寻觅/接迎红25军吴焕先、徐海东部入川归建>>>实质是叫停《川陕甘计划》首役“广、昭战役”;

3)放弃川陕根据地东城口、万源一带,适当收缩兵力>>>事实上着手“大搬家”/长征/战略转移之准备,开国中将吴瑞林忆述“(1935年)2月上旬,开始了撤离根据地行动…”;

4)目前压倒一切的方针是“以迎接中央红军为当务之急”,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集中四方面军绝大多数力量确保强渡嘉陵江战役胜利>>>实质上是以“过江西出”更替/取代《川陕甘计划》,这是“旺苍会议”的核心精神和宗旨!

1934年11月前后,四方面军再次整编,全军计有12个师38个团左右。若假以时日,凭徐帅的指挥能力、凭四方面军的攻击能力和18个团的优势兵力,拿下广元、昭化,打通川甘通道要隘、夹江而上出陇南,当无大碍;果真如此的话,川军的再次围剿可破,川陕甘边根据地结成一片可期,六个月后党中央和一方面军北上至陇南会合四方面军亦指日可待,何乐不为!?一一正是从此意义上说,四方面军旺苍会议撬动了军史“拐弯”!

显而易见:西北军委“旺苍会议”决定的政治权威之高度/强度,要大大的高于/强于四方面军“清江渡团以上高干军事会议”决定。这是很不正常的!

要害还不仅仅限于此……

徐帅忆叙党中央《1.22电示》的要点为:“…要我们派出一个师南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实际上,党中央《1.22电示》上就没有“这些话”“这层意思”,一段话、一组词汇、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

换句话说,党中央电示的内容或要点,是张国焘在会议上口头传达的、他篡改/编造了的伪电示内容或要点;徐帅等人在当时或者以后,均没有亲眼目睹党中央《1.22电示》全貌的机会!

可见,旺苍会议确定“迎接中央红军北上”为当务之急方针的根据,并非系党中央的《1.22电示》,而纯粹就是张氏的“假传圣旨”!

后记:

党中央《1.22电示》文献大部分内容,可参见于徐帅《历史的回顾》第十一章“陕南战役”一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