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贺老总,他一生戎马,在无数次战争中骁勇善战,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的个人生活也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而对于贺老总而言,有件事一直都是他心中抹不去的遗憾,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幸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终于找到了机会,去填补这个遗憾。


贺龙

农村青年看报,突唤贺总父亲

1949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大丰收年。在这一年我们结束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飘摇,战争的结果终于尘埃落定,中国人民终于可以重新开始,建设新中国了。

要知道,虽然我党在渡江战役时取得了胜利,初步获得了政局上的全盘优势。可国党政府依然苟延残喘,死心不息,退居到西南地区,妄图东山再起。

1949年11月,我军决定将残余势力清扫完毕,让全国人民真真正正得到解放。那时,率领部队挥军南下的北野战军的就是贺老总。


贺老总配合邓、刘二人,包围敌匪,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在川渝地区共歼敌数十万人,终于将国内的国党势力全部清除,彻底粉碎了他们试图卷土重来的意图,完成了我国的全面解放。


当时,全国上下都充满了欢欣喜悦的气氛,为了将胜利的喜悦分享给更多人,当时的报社都纷纷连夜印发相关新闻的报纸。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讨论西南剿匪的英勇事迹,在报纸的头版,赫然印着邓、刘、贺三人的大头照。


所有人都对三大领导的英明神武赞不绝口,尤其是贺老总,他从1916年拿着两把菜刀就闹革命开始,其传奇的革命生涯一直为人民群众所津津乐道。

在湖南的一个街头,也弥漫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其中一个农村青年正准备将自己家的农作物拿到市集上去卖。他挑着扁担,看着街道上的人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都拿着报纸讨论。向来生活在偏僻乡下的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伸长了脑袋朝人群的中心看去,正是这一看改变了他的人生。他看到报纸的正中央,赫然印着贺老总的照片。他见状,双目睁大,激动万分地惊呼:“这不是我爹吗?!”

众人听到他这么说,转过头来看他。这是一个质朴的农村青年,但是和报纸上的贺老总却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于是众人哄堂大笑,觉得这个青年大概是得了妄想症,才会满口胡言乱语。

可这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人,居然在这方面执拗了起来,他坚持表示贺老总就是他的父亲,还说他家里有贺老总的照片。

大家就当个笑话一样,笑完之后就算了,随即作鸟兽散,只剩下表情严肃认真的青年,看着别人手中的报纸出神。

那个报纸上的人就是他的父亲。他坚定地想着,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


青年上京寻父,贺总竟认儿子

在得知自己的父亲就是贺老总之后,青年当晚就和自己家中的长辈商量。二人促膝长谈,最终母亲决定让青年奔赴北京。

次日,收拾好行囊的青年就这样上京寻父。湖南到北京的路途遥远,青年也没有什么多余的钱,于是他便一路辗转,搭乘着拖货物的马车,几近艰辛来到了北京。


虽然北京刚经历过战乱的侵袭,却依然保持着皇城的威严。刚进城的青年看着这气派的城市建筑,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土坯房,更是心情五味杂陈。

他向四周人询问贺老总的住处,旁人都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着他。但普通人哪是那么容易知道贺老总的居所,于是青年又在城里打了几天转,才通过一个基层的同志的层层关系兜兜转转得知了贺老总的所在之地。

他怀揣着细软,小心翼翼地在这气派的门邸前站立,询问站在门口的两个威严肃穆的保安:“请问贺老总是住这里吗?”

保安们见多了上来攀关系的人,看到青年穿着朴素,觉得他也和那些人一样没什么区别。便第一时间想要打发他走。

青年不依不饶,继续说道:“我是贺老总的儿子!”

门口的保安们面面相觑,所有人都知道贺老总年轻时婚姻经历坎坷,先后有过几段不顺的婚姻,也有几个不同的儿女,可是贺老总却只有一个儿子,从没听说过有别的儿子流落在外。


贺鹏飞

为了稳妥起见,尽忠职守的保安们便找到了贺老总的秘书,向他报告了此事。秘书听到这事之后,也感到一阵怀疑。他作为大帅身边最信任的下属,见惯了牛鬼蛇神,自然看人很准。他见青年一脸淳朴,不像是为了攀关系而信口雌黄之人。但是他也知道,贺老总只有一个儿子。


思索万分,秘书还是决定将此事报告给贺老总。一开始贺老总也把这事当作闲言闲语,打算听过就忘,但是他突然想到什么,问秘书:“等等,你说他从湖南来?”

秘书点了点头,贺老总又问那青年的名字,秘书回答青年叫做杨荣柱。贺老总顿时表情变得深沉,他对秘书说:

“没错,他就是我的儿子。”

秘书虽是内心惊讶万分,却还是维持着职业素养,听贺老总的话将杨荣柱带了进来。待杨荣柱进来之后,贺老总第一时间便抓住了青年的手,眼神恳切慈爱,他将青年从头到尾看了个遍,最后说道:“你和你爹,真的是长得一模一样啊!”


原是故交之子,英雄临终托孤

原来杨荣柱的亲生父亲叫做杨毓棻,是湖南芷江人。杨毓棻出身在一个并不温暖的家庭。父亲虽然有文化,但对母亲却动辄打骂,一点都没有读书人的做派和风度。自然,父亲恨屋及乌,也对他心生厌恶。

从小就在父亲的淫威下长大的杨毓棻,了解到了封建父权制度的危害,也变得叛逆独立。加上他少年时期,给地主乡绅们打工,受尽了欺凌,让他坚定了反抗的决心。而这时,上天给了他一个为国出份力的机会。

当时,辛亥革命爆发后,肃清了一系列的封建习气。但是总有人别有用心,蠢蠢欲动,没过多久,袁世凯得到权力之后,就妄图复辟帝制,自己做皇帝。


袁世凯

为了不让诸位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果实就此断送在袁世凯手中,在袁世凯做皇帝还不到一个月,我国近代知名革命家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发起起义,史称“护国运动”。

当时他们一路北上,不停地集结兵马,在经过湖南的时候,杨毓棻看到兵队士气汹涌,不禁产生了加入的想法。


蔡锷

但是杨毓棻放心不下自己的母亲。她一生坎坷,好不容易母子安定下来。如果杨毓棻离去了,她这一生也许是最后一次见到母亲了。

杨毓棻的母亲看出了儿子的为难,身为母亲怎么可以让孩子因为自己而折了羽翼?她当机立断,让儿子去完成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待到功成名就之时再回来。

对母亲的良苦用心,杨毓棻深感惭愧。但他不能辜负母亲的牺牲,于是拜别母亲,加入到了军队之中。

在这之后,杨毓棻便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可以说他真的十分有勇有谋,参军后的杨毓棻可谓是有如神助,更是屡建奇功,从营长,到司令,再到将军。当时他的军队驻扎在芷江,保护了芷江一方平安,他也真的称得上守护家乡了。


在之后不久,他认识了人生中最好的朋友,那人就是如今的贺老总。二人都是湖南人,脾性相投,血气方刚,很快就成为莫逆之交。稳定下来的杨毓棻还将母亲接到了军队来住,贺老总更是把杨毓棻的母亲当作自己的母亲看待,对杨母极尽孝道。

可惜的是,由于他常年征战沙场,又勤于政务,在多重职位的压力下终于积劳成疾,在1924年病逝于芷江,当年年仅29岁。他临终前,除了放不下老母亲之外,更放不下年仅三岁的幼子杨荣柱。

杨毓棻对贺老总说出他的遗愿,希望贺龙能够好好照顾他的家人。贺龙虽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轻易流泪,最终还是红了眼眶,点头应允。

因为杨毓棻一生都尽忠职守,清正廉明,所以他并没有积累什么家产。贺龙还特地送了一些财物给杨毓棻的母亲和遗孀,希望她们能够在芷江好好生活。

可是之后,贺龙又投入到了革命事业,好几次都与死神擦身而过,战争中的生死搏斗,让贺龙也无暇顾及儿女情长,只偶尔写信问候杨家人,并给杨家人附上自己的照片,若杨荣柱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过来找他。


青年成了义子,重获家庭温暖

故人之子重新出现在他的面前,贺老总自然是一时感慨。为了了解杨荣柱的近况,贺老总将一些没有必要的应酬能推则推,以最多的时间陪伴杨荣柱。

杨荣柱和母亲生活清苦,但也能够温饱。新中国成立后,相信他们的生活能够更加太平富足。贺老总见杨荣柱生活平安,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其实早在数年前,杨毓棻托孤的时候,杨荣柱便已经成为了贺老总的义子。因为杨毓棻的不幸早亡,让杨荣柱人生中永远缺失父亲这一角色。而贺老总的存在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缺失。

贺老总也是竭尽全力让杨荣柱感受到父亲的力量,杨荣柱在贺家的这几天,感受到了“父亲”二字所给他的温暖。


当然,贺老总也一直都在跟他谈论有关于杨毓棻的事情。无论贺老总再怎么温柔慈爱,杨毓棻才是杨荣柱的亲生父亲,而他有权力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大英雄。

在多日的相处下,杨荣柱从贺老总口中得知了许多父亲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甚至是母亲都未曾提及过的。这也让杨荣柱对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

北京虽好,但对于杨荣柱来说,芷江那个小土坯房和慈爱的母亲才是他永远的家。在住了北京一段时间之后,杨荣柱还是决定回去家乡。


贺老总听闻,依依不舍。他希望杨荣柱能留下来,他可以帮助杨荣柱在大城市闯出一番事业。但杨荣柱却知足常乐,希望能做到父亲当年没有做到的事情——孝顺母亲。

既然如此,贺老总也不再强求。临行前,他送了很多东西给杨荣柱,聊表心意。杨荣柱感谢了贺老总,便踏上了回芷江的道路。

看着杨荣柱渐渐离去,贺老总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即使今天帮助了杨荣柱一人,还有千万个“杨荣柱”等着他去弥补遗憾。


身为英雄后人,压力大过荣誉

贺老总的长女贺捷生曾提及,当年革命,贺老总带了许多子弟兵出去打仗,而结局自然是许多人壮烈牺牲。


贺捷生

当时,贺老总家里的来信可以说是络绎不绝,许多留在本地的家人都在翘首以盼,询问贺老总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都去了哪里。看着如雪花一样纷飞而至的信件,贺老总的心情也并不好受。

英雄易当,但是英雄的家人,乃至后人则是要承受许多常人所不能承受的。他们也许要替“英雄”二字付出更多。

有些英雄的家人,可能会和英雄一样,愿意为革命发光发热,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比如说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的后代,他们的孙子和曾孙,都一直致力于投入红色事业,为慈善公益做贡献。

他们恪尽职守,一言一行都要接受他人的监督,一步都不能行差踏错,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辱了先人名声。“英雄后人”这个名头虽是好听,要承受的压力,却比受到的光环要多得多。

而有些英雄家人却并没有那么好运。他们或许一生都不为人所知,默默地消失在历史的某个角落,一生清苦,却无处可申。

比如杨荣柱等人,如果不是杨荣柱上京“寻父”,也许杨毓棻的英勇事迹就此散去。历史将会遗忘曾经一个看马少年如何长成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不过,随着新中国抚恤烈士的政策越来越完善,许多英雄后人的生活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近年来,关爱革命后代的相关行动进展得如火如荼,江西、湖北等地都纷纷响应。

加上户政系统的完善,也大大帮助了政府核实烈士后人的名单,做到随时掌握相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大大改善了烈士后人的生活现状。


结语:

从杨荣柱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革命英雄的家人的生活现状仍需得到改善。当年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制度都不完善,所以才只能仅凭贺老总一己之力来帮助杨荣柱。

正是因为英雄牺牲了自己的“小家”,才换来我们“大家”的平安喜乐,所以英雄后人的生存现状,是所有普通民众也应该关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蒋国经.贺龙将军鲜为人知的“老庚”情[J].名人传记(上半月),2008(07):83-86.

[2] 向凤毛,张海峰.1927年:贺龙革命思想的质变[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07):13-15.

[3]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提高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家属定期抚恤金标准的通知[J].四川政报,1993(05):4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