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塑造出西葡两大帝国先驱,同时也为其在对岸的北非制造出对立面。那便是被俗称为巴巴里海盗的一系列港口城市集团,几乎能涵盖住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大部分地区。双方既有惊天动地的大规模交锋,也步伐小打小闹式的日常侵袭。

其中,发生在1504年的拉腊什之战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此类冲突堪称大型会战的迷你版,也是西葡两大帝国的新兵训练场。



摩洛哥的位置 非常适于伏击大西洋贸易船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非洲西北角的海岸线与伊比利亚半岛常常同气连枝。无论古代的腓尼基人、罗马人,还是中世纪的阿拉伯、摩尔等圣战群体,都会在直布罗陀海峡两岸同步行动。直至1492年,随着格林纳达陷落与再征服运动结束,才渐渐呈现出分道扬镳迹象。但遵循古老传统的穆斯林城镇却不愿放弃,继续以劫掠行为向命运发起挑战。特别是在去往美洲或印度的航线开通后,他们更容易捕获到载有大量财货的运宝船。



劫掠与奴隶贸易 是许多西北非城市的财政支柱

与此同时,深受海盗之苦的西葡两国纷纷尝试武装自救。尤其是曼努埃尔国王,通常在春季和夏季保持三支巡逻舰队。其中一支沿着葡萄牙海岸航行,兼顾防御摩尔人或来自比斯开湾的欧洲同行。第二支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活动,以预防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来的海盗为主。第三支舰队在亚速尔群岛周围航行,专门保护那些从印度返回的大海船,维持殖民事业所必须的金流来源。若有需要,船长们还能临时修改命令,进攻那些为海盗提供庇护的港口城镇。



海盗的财政影响力 让他们在北非当地拥有广泛支持

值得一提是,大航海时代早期的欧洲人口较为有限,山地居多的伊比利亚半岛更是如此。于是,西葡两国往往会将隔壁的北非视为训练场,部署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既不会稀释远海舰队的实力结构,又能较快培养出予以替换的后备兵源。加之摩洛哥方向的敌对港口也规模有限,所以双方的大部分交锋都规模较为有限。



前往拉腊什的葡萄牙舰队

当年7月,隶属于直布罗陀海峡舰队的3艘卡拉维尔帆船,决定主动进攻为海盗提供庇护的拉腊什城。那里扣押着4艘刚刚被摩洛哥人俘虏的帆船,还有数量不的劫掠船只停泊。尽管城市本身的规模不大,却是一个拥有至少1200年历史的古老港口,有着相当丰富的防御经验。城墙与堡垒都配有防御火炮,能有效覆盖整个进入内湾的狭窄水道。在机动战舰的加持下,足以应付几倍于守军数量的敌人来袭。为此,指挥官加西亚还特别借来第四艘船,并对其进行局部强化改装。



拉腊什城的位置比较有利于防御方

7月24日黎明,这支小型葡萄牙舰队抵达拉腊什,几乎马上被机警的守卫发现。随即,整个航道入口处被炮兵火力所屏蔽,威力足够摧毁任何贸然闯关的小型船只。然而,进攻者对此早有准备,派那艘经过改装的卡拉维尔帆船牵制堡垒火力。该船的两侧都被大量用绳索捆绑的羊毛织物捆绑,可以抗住普通火器的弹药穿击。巧合的是,正疯狂输出的敌军手中,确实没有能一击破坏船体的大口径武器。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城墙的空间限制,无法承载中远程火炮的后坐力。平日里应付中小型船只尚可,遭遇到大型战舰或有特殊提升的目标就难以为继。如此一来,拉腊什守军的胡乱射击就彻底失去效果。葡萄牙人则利用这段窗口期,驾驶剩下的3艘帆船快速冲进内港。



传统城墙无法承载大型火炮的重量与后坐力

事实上,即便有炮兵封锁航道,海盗船只也应该在最狭窄处列队阻截。然而,战斗爆发于凌晨,大部分乘员都在岸上呼呼大睡,更不会料到入口会被如此轻易突破。以至于足足6艘中型桨帆船和2艘小型帆船,都被提前拖上岸停靠,毫无移动或作战能力。加西亚率领他的部下快速登录,立即将预想中的海战转化为陆上奔袭。虽然成员大多初出茅庐,但近代早期的伊比利亚社会崇尚武斗,每个男性都从小就学会使用武器。这让他们在时间较短的乱斗中相当勇猛,几乎不费多少力气就控制住整个锚地。



巴巴里海盗与葡萄牙士兵的近战

后,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迅速抽身。葡萄牙人设法将1艘被俘帆船拖入水中,接着是被他们攻占的7艘海盗战舰。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将余下船只一并浮起,只能忍痛将3艘被俘帆船和1艘战舰全部烧毁。随后沿原路返回外海,头也不回的朝着直布罗陀海峡前进。考虑到每艘普通卡拉维尔船的成员不过20-60人,这次行动的含金量无疑成色极高。



1610年 兵临拉腊什的西班牙舰队

不过,摧毁一个港口不等于能征服整座城市。拉腊什看着不大,背后却是众多潜伏在沙漠地带的部落。所以,任何占领者都会面临经年累月的封锁与袭击,又无法获得在东方世界的巨额收益。

16世纪的葡萄牙人无法做到,17世纪的西班牙同样遭遇失败,哪怕18世纪的法国人亦不能将此地安然纳入治下......



(全文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