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豪华汽车消费领域,“道朗格” 这个名字或许尚未被广泛认知,作为通用汽车集团精心打造的高端进口车平台,从雪佛兰科尔维特(参数丨图片)的赛道基因,到凯迪拉克凯雷德的美式奢华,再到悍马纯电SUV的电动革命,道朗格汇聚了通用旗下最具代表性的高端车型,并以进口形式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最顶尖通用系汽车产品。
然而,2025年5月15日,通用汽车中国突然宣布对这一平台进行战略重组,该消息瞬间引发行业震动,甚至被部分网友误解为 “关停” 或 “解散”,更有观点将其与关税政策等外部因素关联。那么事实究竟如何?这场调整背后反映了出怎样的市场变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深扒一下!
关停or重组?
道朗格的诞生源于通用汽车对中国高端市场的深度布局,2022年,通用汽车与上海市浦东新区签约增资 1 亿美元,正式启动这一平台建设,其名称源自通用汽车创始人威廉・杜兰特(William Durant),旨在通过引入标志性产品提升雪佛兰和凯迪拉克品牌的高端形象。平台成立初期,道朗格便规划了包括科尔维特、太浩、凯雷德、悍马纯电 SUV 等在内的豪华车型矩阵,并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了 7 家直营品牌中心及体验店。
然而,从 2022 年成立到 2025 年重组,道朗格的存续时间尚不足三年。值得关注的是,就在 2025 年 2 月,通用汽车董事长玛丽・博拉(Mary Barra)还在公开场合强调,道朗格是通用汽车中国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之一。这一表态与三个月后的重组决定形成鲜明对比,市场环境变化这事还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通用汽车官网对此的解释是,进口车业务持续受到经济形势波动、汇率压力及市场需求减弱的多重冲击,导致高端进口业务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且难以持续。因此,公司决定对道朗格进行重组,以优化在华运营效率。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明确表示,未来将根据市场动态、客户需求及政策调整,继续评估将高端产品引入中国的可能性,这意味着道朗格并非彻底退出,而是进入战略蛰伏期。
重组原因解析
对于道朗格的突然调整,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出 “刚起步就结束” 的感慨。那么道朗格面临重组的原因是什么呢?车叔个人看来,这一决策背后存在三大核心动因:
其一,盈利能力持续恶化。数据显示,进口车销量在通用汽车在华总销量中的占比不足千分之一,对整体业务贡献微乎其微。尽管道朗格定位高端,但其引入的车型如太浩(起售价 60 万元以上)、育空(起售价 80 万元以上)等,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从运营成本看,道朗格在品牌建设、线下门店及售后服务网络上的投入巨大,而销量规模却无法支撑成本回收,导致业务陷入亏损泥潭。
其二,关税政策冲击。2025 年以来,中美关税政策的调整亦是压垮道朗格的重要因素。受美国对进口车加征高额关税影响,通用汽车预计全年利润将损失 40 亿 - 50 亿美元。道朗格引入的车型如太浩、育空等均产自美国本土,关税成本的大幅增加直接削弱了其价格竞争力。此前,特斯拉 Model S/X、福特猛禽等车型亦因关税问题暂停在华销售,道朗格的重组成为这一趋势的延续。
其三,市场需求结构性转变。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50%,消费者对传统燃油进口车的需求持续萎缩。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4 月,燃油车均价降至 18.1 万元,新能源车均价降至 16.1 万元,这进一步挤压了进口车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极氪、蔚来等国产高端品牌的崛起,凭借智能科技和本土化服务,逐步瓦解了进口车的品牌溢价。道朗格旗下车型虽然在动力和舒适性上表现优异,但在智能化配置上明显落后于本土竞品,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事实上,道朗格的重组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进口车市场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国内进口汽车销量仅为 9.5 万辆,同比下滑 39%,其中自美国进口的汽车销量同比暴跌 67% 至 8871 辆,创近年来最大跌幅。此外,排名前二的日本和德国这两个传统进口车来源国销量分别下滑 32% 和 35%,进口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
车叔总结
目前来看,对于道朗格的重组,市场呈现两极化解读,悲观者认为这是进口车时代终结的信号,乐观者则视其为通用汽车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好在西边不亮东边亮,通用汽车在华其他业务正展现出强劲增长,2025 年一季度,通用中国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53.2%,这或许表明,道朗格的重组并非撤退,而是资源向更具潜力领域的集中。
此外,就进口汽车市场而言,道朗格事件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即电动化、智能化和本土化的三重变革面前,任何品牌都无法置身事外。在未来,唯有深度融入中国市场、拥抱技术变革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构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