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看得见山水,更要留得住未来。在湘南大地,衡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产业融合破题、以基建升级筑基、以数字转型赋能,在阡陌间书写着“烟草+N”乡村振兴的立体答卷。从丘陵上崛起的同心果园到烟田间延伸的潺潺水渠,从手机屏幕里跃动的销售数据到直播间里沸腾的助农声浪,一幅“金叶惠民”的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
从一片果园看产业振兴新路径
初夏时节,站在茶市镇怡海村的观景台上远眺,一株株桃树树苗迎风舒展,荷塘里粉白相间的莲花随风摇曳。这片由田间荒坡改造而成的“同心果园”不仅是村容美化的“绿肺”,更是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据企媒创氪了解,近年来,衡南县局(分公司)以党支部联学联建为纽带,联合怡海村村支两委对闲置资源进行建设规划,划分出烟叶种植区、果园栽种区、荷塘观光区三大功能区,引进“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生产“阳光玫瑰葡萄”“生态荷叶茶”等产品,并将烟叶种植绿色防控经验分享给果农,比如布置防鸟网、地膜,安置杀虫灯、性诱剂等等,成功带动果园增产增收。
“村里种的红心火龙果、莲子可以直接进入‘湘村636’销售区,游客来了能采摘、能带走、能送人,产业链每延伸一步,村民钱包就鼓一分。”怡海村党支部书记罗开衡感慨道。
在衡南县局(分公司)的支持下,怡海村创立了“怡然”品牌对初加工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和销售,在怡海村“湘村636”卷烟零售终端的特色农产品区,映入眼帘的荷叶茶、贡品红莲等产品都源自于村里自种、自产、自销,实现了“农文旅”深度融合,也逐步形成了“春赏桃花夏采莲、秋收烟叶冬品宴”的文旅地图。
(同航志愿者栽种果树)
从一条水渠看基础建设新突破
清晨的僚塘村烟田里,汩汩清流顺着新修的水渠欢快奔涌,浸润着连片烟田。这个曾因水而困的传统烟区,正通过水利工程焕发新生机。
“过去种烟是‘看天吃饭’,夏季端午汛期淹得烟株倒伏烂根,秋冬干旱时晚稻能旱得冒烟。”在柏潭村种了20年烟的罗文初,对曾经的困境记忆犹新。
由于灌溉渠系年久失修,当地烟田长期面临“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双重困扰,严重制约着烟稻轮作效益。据企媒创氪获悉,针对柏潭村“望天田”的困境,衡南县局(分公司)拨付6万元用于柏潭村引水渡槽维修,投资30余万元修建498米烟基配套水渠;驻村工作队协同村支“两委”向水利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修建3座蓄水塘,为公路硬化提供资金支持,在烟田交界处修建的1条机耕路,让收割机、植保无人机得以畅行。
基建升级带来的不仅是生产便利。随着柏潭村的烟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统一育苗、烘烤全面推广,烟叶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衡南县局(分公司)以产业优势帮扶柏潭村走上了致富路,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烟水配套和小农水项目建设现场)
从一位主播看数字赋能新动能
“家人们看这个水蜜桃,咬一口汁水直流!”在怡海村的“湘村直播间”里,村民江友旺举着手机穿梭在桃林间,后台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这场“数字革命”始于衡阳市局(公司)的“湘村主播”培养计划。针对农村电商“不会做、不敢做”的痛点,衡南县局(分公司)积极寻找素质高、能力突出的农网零售户,手把手教零售户开设网店、制作短视频,主播们通过镜头带领云端网友春赏油菜花、夏看莲荷香,彰显了美丽乡村独特魅力的同时,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
在数字化赋能的浪潮中,衡南县局(分公司)培养了20余名“湘村主播”,怡海村“湘村636”综合便民店“00后”老板江友旺便是其中一名,在他的直播间中,怡海村的枇杷茶、莲子、火龙果等当地乡村振兴产品打破了时空限制,大大拓宽了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流量”翅膀。
(湘村主播江友旺带领直播间观众“云游”乡村)
当湘村主播们的吆喝声回荡在荷塘月色中,当清澈的渠水倒映出村民的笑脸,衡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用“产业+基建+数字”的组合拳,破解了乡村振兴的“多元方程”,不断书写“金叶生香”的振兴诗篇。【通讯员:王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