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上海的乡村成为繁华都市的诗意栖居。”在国新办今天下午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带来一张“乡村荷露图”,展示了“沪派江南”的诗意画卷。
“在我眼里,上海的乡村藏着很多‘宝藏’。”陈琳说,她从事城乡规划专业26年,近十年来带头组建志愿者团队开展“乡村责任规划师”行动,走进田间地头,摸民情、听民意、聚民策,足迹遍布4000多平方公里上海乡村。“去年我们编制完成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和传承规划,提出‘沪派江南’概念,划定148个风貌单元,保护196个风貌特色村落,汇集各方力量围绕美丽乡村画卷共同行动。”
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的院长陈琳。徐想/摄
新闻发布会上,陈琳分享了“沪派江南”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是“须浮鸥”的故事。“去年,我们去调研青浦大莲湖的时候,看到一群水鸟在大莲湖的湖心水草上做窝孵蛋,如果这时候清理水草,就会破坏它们繁育的空间。所以我们紧急和相关部门协调,能不能暂停打捞水草。”陈琳说,“于是在这之后,我们观测到增加了大约200多窝的水鸟在这里做窝孵蛋,看到这样的景象,真的很治愈。”
另一个是“阿婆茶”的故事。在上海远郊的双祥村,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还沿袭着喝阿婆茶、唱田山歌的传统民俗。陈琳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当地老人迫切希望让年轻人以及他们的小孩子多回来看看。在陈琳及团队的不断努力下,该村已经有了乡村图书馆、咖啡吧,成为了中国帆板大师赛举办地。
陈琳在上海市青浦区商榻镇双祥村访谈居民需求。会议主办方供图
“现在可以看到乡亲们唱着田山歌、喝着阿婆茶,为运动健儿们加油喝彩,也能看到老乡带着他的儿孙去田野里看艺术雕塑。同时在图书馆里,乡亲们还可以听到现代农业科技讲座。”陈琳说,“村子美了,年轻人多了,老人笑了,我们的心其实越来越踏实了,这也许就是乡村工作的魅力。”
在乡村振兴工作当中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乡村责任规划师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梦之所达’。”陈琳表示,未来也将继续为上海超大城市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空间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