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党旗高扬映雪域,初心如磐践使命。在喜迎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5周年之际,甘孜州传媒中心特别策划推出“党建领航风帆劲 基层善治谱新章”专题栏目,聚焦基层党建创新实践、治理成果,见证基层治理新风貌,共绘共建共治共享新图景。今日推出《泸定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泸定县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在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领域多点发力,形成了多个鲜活的实践案例,展现出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生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绘就和谐、美丽、富裕的新农村画卷。

咱里村:党建引领+数字赋能 变身省级示范村

五月的泸定,青山叠翠,大渡河奔腾不息。曾经因大渡河泸定水电站移民安置而面临诸多治理难题的咱里村,如今已然旧貌换新颜,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文化振兴样板村。位于咱里村的伞岗坪房车营地,更是成为不少自驾游客的热门选择。


营地周边美景如画,紧邻国道318线、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以及在建的泸石高速枢纽,交通十分便利。这里背靠贡嘎雪山,面朝大渡河峡谷,自然景观与人文地标交相辉映。营地内设施完善,增设了特色小吃店、超市、帐篷租赁等服务设施,免费热水、公共卫生间、露营平台、充电桩等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一处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

来自湖南邵阳的游客能先生和朋友已经在营地住了近一周,他们表示:“我在抖音上刷到这里有个露营地,住了几天了,感觉这里的风景很好,离泸定桥也不远,前天我骑自行车过去才七、八公里。”


咱里村曾因人员构成复杂、历史遗留问题积聚,导致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群众利益矛盾突出,管理难度大。面对这些问题,咱里村“两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聚焦“党建引领、数字赋能、车房同治”,合力破解群众利益冲突等各类问题,实现了村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守底全面化、村民幸福化。

咱里村驻村第一书记黄伟洪介绍:“咱里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强化1个引领+建设2个系统’创新实践,构建优化设置‘村党总支+4个党支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约四会’,不断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打造了‘红城先锋’志愿服务站、‘有事来协商’等多元平台,党员干部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200余件。”


数字赋能为咱里村的基层治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托浙江援建的基层数据协同系统,全村人房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在线解决民生问题90余件。同时,通过“党建+”模式盘活资源,打造伞岗坪房车营地,带动集体经济年增收超30万元,发展特色农业助农增收300余万元。

伞岗坪房车营地的成功打造,成为咱里村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生动展现了党建引领下咱里村的发展与蜕变。

龙吟半岛:党建引领促和谐 “潮汐”市场暖民心

泸桥镇沙坝社区龙吟半岛小区是甘孜州人数最多且人员构成最复杂的小区之一,也是泸定县最典型的民族互嵌式小区,住户总量860户,3600余人。这里居住着藏族、彝族等7个少数民族的400多户居民。曾经,复杂的人员构成和众多矛盾纠纷使这里成为治理的难题。然而,如今的龙吟半岛小区已然旧貌换新颜,荣获“全省百佳示范小区”称号,成为泸定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典范。而小区外的潮汐市场,更是党建为民的生动注脚。


清晨,龙吟半岛小区外的“潮汐”市场热闹非凡。商贩们早早在此摆摊,售卖各类新鲜的果蔬,形成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早市。为有效解决农户进城售卖果蔬难的问题,同时维护好城市市容秩序,通过走访调研和民意调查,泸定县开设了潮汐市场售卖点,提供了200余个售卖点位。


商贩贾进琼感慨地说:“我在这里卖了几个月了,以前走街串巷叫卖,风吹日晒不说,还经常找不到合适的售卖点。现在有了固定摊位,省心多了!夏天早上6点半开市—9点,晚上18点开市—22点,时间完全按照农户和居民的作息安排,非常人性化!”

市民舒小洋笑着说:“市场就在我家小区对面,水果蔬菜都很新鲜。我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买菜,节约了很多时间,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龙吟半岛小区业委会主任袁秀珍介绍:“党建引领就是我们小区治理的‘定盘星’!通过‘党建+民族团结’的工作模式,党组织扎根小区,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把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我们创新‘三位工作法’,整合各方资源,从‘党员示范岗’到‘微网格治理’,从‘心愿清单’到‘协商恳谈’,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特别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我们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真正让小区变成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温暖家园。现在小区荣获了‘全省百佳示范小区’,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对我们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成效的最好证明。”

“潮汐”市场的建立,是泸定县党建引领下民生关怀的生动实践。在龙吟半岛小区的治理中,党建引领不仅体现在小区内部的和谐共建,更延伸到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居民生活,也为商贩提供了稳定的经营场所,体现了党建引领下的民生温度和治理智慧,成为泸定县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杵坭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走出“红旅”发展新路径

冷碛镇杵坭村曾经是名副其实的“三无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产业单一,乡村治理缺位,一度出现诸多治理突出问题。如今,这里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美丽村庄。


记者来到杵坭村时,正巧遇到山歌王吴全清。他在村口一边哼着小调,一边整理着新创作的山歌。吴全清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定山歌的传承人,他用山歌记录着杵坭村的变化,也用歌声表达着对党的感激之情。他现场为记者演唱了一首新创作的山歌:“不忘初心永跟党,牢记使命筑梦想。党建引领强根基,乡村振兴创辉煌。”质朴的歌词、悠扬的旋律,唱出了杵坭村村民在党建引领下过上好日子的喜悦,也唱出了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021年以来,杵坭村抓住四川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机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红色引擎”,以健全村级治理体系为切入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构建了互惠互利、共利共赢的良好基层治理格局。


冷碛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张伟介绍:“通过整合项目资源,新建蓄水池、维修灌溉水渠、安装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有效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在产业发展上,构建‘1+3’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文化旅游公司,探索‘点单式’运营模式,实现红色教育与餐饮服务同步提升。建设智能温控大棚,改良樱桃品种,打造高附加值樱桃种植基地,擦亮‘中国红樱桃之乡’品牌,带动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如今,杵坭村的基层治理成效显著,村民的生活质 量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张伟表示:“我们坚信,在党建引领下,杵坭村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未来可期。”


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民生为本助力乡村振兴。泸定县正以坚实步伐,朝着更加美好未来迈进,一幅党建红、生态绿、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泸定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毛莉泓

校对:刘睿娟

‍‍‍‍责编:杨雪

审核:肖宵

监制:谭荣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