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发布
《“城”势而上——“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
系列报道
关注我市全力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
加速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发布了
《德阳:重装“焕”新装》
《德阳市副市长王洪:“重装之都”更要担“重”任》
《成德线首个盾构区间双线贯通 “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呈现》
《城市BGM(德阳)》
德阳:重装“焕”新装丨“城”势而上·“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
5月18日,周末。位于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内,青铜神树跨越数千年时光依旧不减光辉。30公里外的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车间里,一颗巨型“无花果”也正静卧待发,这台由东方电机自主研发的“国之重器”——新型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每小时发电100万度,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居民半天的用电量。
东方汽轮机自主研制的“华龙一号”首台核电汽轮机主机设备。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古蜀工匠精益求精追求青铜铸造技艺的精神,在当下德阳的重装产业制造上得以接续。
迄今,东方电机发电设备累计产量突破7亿千瓦,国内每4度电就有1度电由“德阳造”发出;宏华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1.2万米深智钻机,钩载能力能吊起两架满载的波音747客机;一汽解放四川分公司的数字化车间里,机械臂挥舞间,每5.7分钟便有一台商用车下线。
重装产业是德阳的一张名片,就像动漫游戏里不断上新的“装备”一样,几十年来,重装产业也与城市上演了互相成就的精彩故事。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城”势而上——“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采访组走进德阳,看这座正全力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的重装之城,如何加速“焕”新装?
服务更快
装备科“分家”
采访组在德阳发现了一个细节:在我省市州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机构设置中,唯有德阳专门设置了“装备科”。今年,这个科室还一分为二。
刘俊、孙琦分别是德阳市经信局装备产业促进一科、二科负责人。“老”科长刘俊,曾任装备产业促进科前身——重大技术装备产业促进科的科长。今年1月下旬,“重装科”一分为二,成立了装备产业促进一科和装备产业促进二科。“分家”后两个科室工作各有侧重:一科联系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行业等“传统”强项,二科聚焦氢能装备、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等“新赛道”。
“新兴产业前景广阔,但现有体量不大。如果放在过去一个科,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实很难显现。”孙琦说,单独成科后,推进效率翻倍,“产业分工的精细化,将更有效服务行业的发展。当前我们的重点任务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重装于德阳之重,透过一组数据显而易见:2024年,德阳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7%,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产业。“早在‘三线建设’期间,就有‘十万工人聚德阳’的提法。”德阳市经信局局长龚军说,德阳的装备制造产业早已融入德阳,成为城市的发展基因。
德阳现有工业大类39个,规上工业企业超1600家,面广量大。但即使是装备制造这样一个传统的大产业,其发展也并非一成不变。龚军介绍,随着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越来越需要政府从服务端,提供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这也是科室“分家”的由来。
目标,是让优势产业更加强势。围绕“加快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这一核心目标,德阳明确提出,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要突破5200亿元目标,并出台工业招商、提升为企服务质效、集中资金等6个实施方案。
德阳大学科技园。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活力更强
没有“大学”的大学科技园
“2008年以来,德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全省前三,产业技术持续突破。”德阳市科技局局长谢武林介绍,近年来“德阳造”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中国之首”: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实现商用,打破了国外垄断;国机重装自主研制的8万吨模锻压机,为国产大飞机C919锻造了70%的关键结构件……今年,东方电机500兆瓦级冲击式水轮机组、宏华集团山地地热自动化钻机等科技研发将取得新突破。
东方电机重跨车间是我国水电、核电等大型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的核心区域,曾被誉为“中华第一跨”。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需要与之匹配的高端研发能力。在德阳,一座没有“大学”的大学科技园进入采访组视野。
5月19日,记者走进德阳经开区,德阳大学科技园正加快推进建设。已建成投用的科创服务中心,形似水电涡轮的建筑外墙折射出金属光泽,格外醒目。该科技园总体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目前,9栋研发楼主体已全部完成,预计7月底竣工投用。
“这里没有‘母校’,但汇聚了全国210所高校、1000多个科研团队的科研力量。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制造界’名校科研团队纷至沓来。”德阳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科技园是集研发、中试、孵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聚落,这里将争取全国高校能源装备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落地,全面起势后,将带动德阳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升级换代。”
“未来德阳的装备制造企业在面临科研难题时,这里的科研团队将是他们强有力的支撑。”谢武林介绍,这就是给装备产业配备的“最强大脑”。
围绕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德阳大学科技园已与相关高校和科研团队达成合作意向150多项,现已择优向园区、县(市、区)等推荐项目30多个。
除了建设大学科技园这一创新平台,德阳更注重打造与之配套的创新生态。今年27岁的河北小伙郝志杰,202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东方电机工作。“单位提供了人才公寓等福利,每天只需步行10多分钟就可以上班。”郝志杰笑着说。
近年来,德阳通过实施引才引智项目资助、搭建人才服务平台等举措精准施策。2024年,仅德阳经开区就成功引进硕博人才568名,培育科技卓越人才8名。
东方风电自主研制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链条更长
氢能源站渴望“连锁”
“加氢站建成后,德阳的氢能重卡就不用‘饿肚子’了。”5月19日,在德阳经开区,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德阳首个加氢综合能源站。能源站建成投用后,将满足德阳现有氢能公交车、氢能重卡以及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自用需求。
但德阳并不满足于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作为四川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德阳发展氢能的核心思路,在于发挥自身高端装备制造优势,打通“制储运加用”全链条。目前,德阳正联合成都、自贡、攀枝花等地,深化”制储运加用”全链条产业协作。
在这一布局中,德阳装备制造扮演着“技术中枢”角色。通过“省级资本+德阳装备+市州资源”模式,德阳与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等地携手,共同推动“水、风、光”等资源合作开发;与绵阳、遂宁合作攻关上游先进材料技术,与宜宾等市联动发展核电及储能装备,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
成德同城化,加速了氢能制造等高端能源装备全链条产业协作这一进程。目前,德阳与成都开展飞地园区结对共建,成德协同创新中心投用。目前,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已聚集上下游2800余家企业,2024年,该集群产值超3500亿元,为包括氢能制造等高端能源装备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市场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为东方氢能等氢能装备生产企业,搭建起与一汽解放四川分公司等整车生产企业、甘孜阿坝等高原高寒地区、成都平原等地协同创新的桥梁,全面推动氢能在城市交通、物流运输、高原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孙琦说。
宏华集团境外石油钻机项目。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对话】德阳市副市长王洪:“重装之都”更要担“重”任丨“城”势而上·“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
四川德阳,又被称为“重装之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东方电机、二重和东方汽轮机,如同三根顶梁柱,撑起德阳厚重的脊梁。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GDP总量位居全省第四的经济大市,德阳如何在全省大局中肩负起更大责任?在打造“中国装备科技城”的发展道路上,又有什么新打法?近日,川观新闻记者专访了德阳市副市长王洪。
打出蓄势赋能组合拳
川观新闻:我们注意到,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德阳主要经济指标都比较亮眼,尤其是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表现非常突出,其中的发展动能何在?
王洪:去年GDP增速创近十年来最好成绩,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省前列 。这些主要得益于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强基础、增动力,打出了一系列蓄势赋能的组合拳。
首先是坚持项目为王,增强发展动能。近几年,德阳通过开展项目拉练,“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谋项目、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10次拉练,促进了140个项目开工、89个项目竣工投产、累计实现产值1260亿元,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是聚焦存量倍增,提升产业能级。大力实施存量倍增计划,与企业签订倍增协议,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去年蓝鲸倍增企业产值实现14.3%的增长。我们还成立了市企业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开通“96999”企业服务热线,实现企业诉求“1小时受理、3天办理、5天反馈”。德阳市营商环境省级评价连续5年获得优秀等次。
最后是大抓招商引资,夯实发展后劲。我们持续强化招商力量,设立深圳、苏州等30个驻外招商联络处,滚动开展“百商招百企”行动,联合银行、投资咨询机构开展金融招商、基金招商。近三年,德阳签约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0个,协议总投资近4000亿元。
给“重装心脏”装上“智能芯片”
川观新闻:您刚才提到德阳招引了一批重大项目促存量发展。我们也采访过很多老牌工业城市,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传统的优势产业,持续保持活力。对此,德阳有哪些比较有益的探索?
王洪:一个大的方向,是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具体而言,我们有“四个坚持”——
坚持以“新”提质,挺起国之重器铁脊梁。锚定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我们全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累计建成国省级创新平台290个,自主研制的F级50MW/18MW重型燃气轮机、“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国之重器”创造多个世界之最、中国之首。
坚持以“智”增效,激活德阳智造新引擎。近年来,我们深化与东方数科等服务商合作,加快推进“以点带链、以链促转、链网协同”,累计推动465户企业实施“智改数转”,东方电机等2户企业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亚度家具等7户企业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数量居中西部第1。
坚持以“改”促转,迈入绿色转型快车道。我们不仅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累计淘汰293户企业落后产能,单位GDP能耗下降32.8%,以年均0.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5%的经济增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2024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7.5%,占规上工业比重24.5%。
坚持以“合”聚势,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实施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攻坚,推进成德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一汽解放四川分公司、欣旺达等一批补链建链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全市两年内48户新建入库企业贡献率达29.1%,有力带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中心
川观新闻:当前转型目标,是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能否请您给我们描述一下,这将会是一座怎样的城?
王洪:去年10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关于支持德阳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的意见》,标志着德阳从“重装时代”迈向“科技城时代”。中国装备科技城以“一核六区六园”为空间布局,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和技术策源中心。
我们将坚决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大使命,以德阳大学科技园为研发核心载体,推动中国装备科技城到2027年成势见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全省前三,技术合同成交额翻两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00家,新增国省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省级创新平台40家。
我们将充分发挥德阳工业体系完备、央企研发制造强的优势,在极限制造、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关,推动共建科创生态岛德阳卫星岛,科技赋能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在清洁能源装备、油气钻采装备等领域铸造一批拥有高度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之重器”。与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形成“创新链互补、产业链协同、功能链错位”的格局,共同支撑四川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贡献德阳力量。
成德线首个盾构区间双线贯通 “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呈现丨“城”势而上·“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
“通了!”5月18日17时,德阳市旌阳区嘉陵江西路与泰山南路二段交汇处传来捷报。在地下20米深处,“成德2号”盾构机刀盘从四川建院站破桩而出,市域(郊)铁路成都至德阳线工程(简称“成德线”)德阳南明挖段至四川建院站盾构区间右线隧道顺利贯通。今年2月,该区间左线实现贯通,此次右线贯通,标志着成德线首个盾构区间实现双线贯通。
成德线全线首个盾构区间实现双线贯通。成德轨道公司供图
成德线是成德眉资同城化“两环三射”骨干通勤网络中的重要项目,是继成资线、成眉线后,成都都市圈启动建设的第三条市域(郊)铁路,项目建成后,将推动成都、德阳迈入“轨道同城”时代。
“此次双线贯通比原计划提前近一个月。”四川成德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盾构技术负责人代军介绍,成德线6座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地下段13台盾构已累计掘进15.8公里,除德阳南明挖段至四川建院站盾构区间已实现双线贯通外,成都段韦家碾站至凤台三路站盾构区间右线隧道已贯通,盾构累计掘进完成率达35.2%。
德阳南明挖段至四川建院站盾构区间右线隧道内部。成德轨道公司供图
同一天,首趟三星堆主题文化列车从成都东站启程。该主题列车串联起三星堆、九寨沟等,18分钟直达三星堆站的“高铁速度”,让“都市繁华”与“古蜀瑰丽”无缝衔接。
目前,成德两地的动车日开行超100列,高峰时段最短开行间隔仅5分钟。成德线全线盾构施工,德阳绕城南高速开工建设,G5京昆高速扩容德阳段建成通车,天府大道北延线公交专线开通运行。
随着成德交通同城化加速推进,产业、项目、服务的进度条一路“狂飙”。成德区县结对共建7个飞地园区,上海攀业等26个项目签约落地。成德学校结对增至132对,共建64个医疗跨区域专科联盟,医保异地就医住院联网结算率达96%,50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城化无差别办理。
“在博物馆是‘等客来’,列车是‘送文化’。”登上三星堆主题文化列车进行讲解后,三星堆博物馆讲解员唐敏对于成德之间“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信心满满。“伴随成德同城化,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通过这列‘移动的三星堆博物馆’,去关注三星堆文化。”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吴建英则有更多期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计划于年内投用,作为首批派驻专家,吴建英已过了一年半的“成都—德阳”工作模式:每周一至周四在德阳坐诊,周五返回成都。她说:“现在日常通勤主要依靠自驾和高铁两种方式,期待成德线尽快开通,可以实现地铁上下班。”
名词解释:什么是盾构区间?
盾构区间指的是两个地铁站点之间的隧道,由于采用盾构机掘进施工,因此称为盾构区间。
城市BGM(德阳)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杨峻辉
主编|张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