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商传媒记者 苏竹青报道 图由四川省演出娱乐行业协会提供

近年来,四川不断优化演艺行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文旅资源等优势,以丰富多彩的高品质演艺产品支撑演艺产业繁荣发展。

2025年《川商》4月刊

产业报道




原文刊载于《川商》2 0 25年4月刊

当“看演出”成为旅游新风尚,四川的成绩引人瞩目。


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仅成都市就开展各类演出超2万场,同比增长67.1%,观众达1000万,同比增长52.53%,票房收入25.88亿元,同比增长39.48%。其中,音乐演出5810余场,音乐演出票房收入约16.93亿元,同比增长27.71%,带动消费约63.5亿元。

4月15日,大麦总裁何弭在2025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开幕主论坛上表示,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仍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作为重要文化消费载体,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型引擎,带动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


据了解,近年来,四川不断优化演艺行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文旅资源等优势,以丰富多彩的高品质演艺产品支撑演艺产业繁荣发展。同时,不断培育壮大本地演出市场主体,发挥演出市场对文旅多方面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演出“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

四川省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刘传对川商传媒表示,四川演艺产业正依托政策红利、市场需求、技术创新、集群发展及国际化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政府、企业、文化机构需协同发力,平衡区域发展、提升内容质量,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中西部演艺高地的地位。

政策护航

助推演艺产业发展

据了解,四川在演艺产业方面推出了多重利好政策,有力推动了演艺市场的发展。

4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21条”),聚焦扩大有效需求、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1条指出,为促进演艺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演艺赛事活动对塑造文旅品牌、带动消费升级、提升城市影响力的积极作用,实施演艺赛事活动激励。对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引进在川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累计售票总人数、售票收入及经济贡献,给予最高500万元激励;引进高品质剧场演出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累计观演观众人次及经济贡献,给予最高90万元激励;引进全国性演艺赛事交易活动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参展企业和签约情况,给予最高300万元激励;引进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赛事级别,给予最高600万元激励。

21条明确,实施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激励。为充分发挥重大文旅消费活动对带动文旅产业发展、促进文旅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实施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激励。对202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引进在川举办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的承办方,省级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奖补。


此外,根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将演艺产业作为文旅经济发展的核心,提出到2027年演艺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的目标。

“四川在演艺产业方面推出利好政策,及时回应了演艺市场和企业的迫切需求,可以促进演艺资源交流互通、优势集成。”四川省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刘传认为,通过政府奖补,可以降低演出成本与投放价格,有效提升演出项目的引进与流动,推动演出经济发展效率变革,提升演出市场消费的速度与效率。

四川瀚博文旅集团董事长袁建坤对川商传媒表示,四川作为文旅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加上成都作为新一线强劲的城市消费力,为演艺产业提供了天然的流量入口。他认为,四川演艺产业的发展,需以政策为杠杆、以本土企业为主体、以差异化定位为核心,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助力四川成为全国演艺经济的新高地。“四川演艺市场虽活跃,但多数活动缺乏独特定位,存在同质化竞争。”对此,瀚博文旅以“搏击+音乐节”为差异化定位,避开与传统演唱会的直接竞争,切入“体育娱乐化”蓝海市场。

挑战仍存

多元创新未来可期

川商传媒从四川省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了解到,近年来,四川省演艺经济呈现“爆发增长——高位承压——潜在下滑” 的阶段性特征。

刘传对川商传媒表示,目前四川演艺产业面临的挑战存在多个方面:首先,区域市场竞争激烈。当前全国演出市场已进入高度竞争阶段,呈现出“头部虹吸、资源争夺、业态迭代”的立体化博弈格局。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演唱会经济带”,中西部地区更多需要依赖政策驱动市场持续繁荣。

其次,演出场馆制约发展。演唱会作为典型的规模经济业态,头部艺人基于票房收益与演出效果设定严格的观众容量门槛。如某明星的巡演要求单场最低观众容量4万人,而四川省内最大的东安湖、五粮液(凤凰山)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办“大演”(大型营业性演出)最大核定观众容量仅3.5万人,无法满足顶流艺人演出需求。

第三,本土原创孵化不足。四川在演艺内容创作上还需加大力度,特别是在精品剧目的孵化和培育方面有待提升。


最后,全省发展不够均衡。一线城市成都的演出资源丰富,观众需求高、演出市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而其他二三线城市演出市场发展缓慢。从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签约项目分布来看,成都以外的市州项目占比较低。如何让政策红利惠及全省,推动四川演艺产业整体发展,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对于四川演艺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刘传建议四川打造“跟着演出来旅行”线路,凭演唱会门票可免费游览相关景点,进一步推动“演出+文旅” 深度融合;在技术创新与业态融合方面,持续探索“云演艺”、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在打造城市演艺新空间上,将相关景点商圈嵌入小剧场、快闪、沉浸式演出,提升消费体验。

此外,四川正加快建设四川天府剧场院线,建立省内演艺资源对接平台,打通全省演艺大市场,形成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推动优质演艺项目在全省落地开花。同时,将构建全球演艺产业链,深化国际产业合作,强化“国际音乐之都”“演艺天府”等品牌影响力。

川商传媒(杂志)

天下川商的资讯、社交和服务平台


商务与合作可联系川商传媒小助理

【微信ID:CS-scrb】

监督电话:028-86969842

后台回复【川商】还可加入读者群

编辑:孙雪涵 责编:侯格格 校对:邱向东

三审:张 镜

终审:王仁刚

星标【川商】

不错过每一条推送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还不错

还可以在文末点赞和点击“在看”


您的星标,对我们至关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