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
垅上村,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是一个长江沿线的小村庄。2018年,这里还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短短几年时间,局面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该村不但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0万元,收益也达到了65万元。
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垅上村。金唐莹摄
“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50万元,达到了‘集体经济强村’的标准,去年收益又实现了20%左右的增长,这让我们的发展信心越来越足。”垅上村党总支书记汤超说。
短短几年时间,就打了一个“翻身仗”,垅上村到底发生了什么?采访中,在村里工作了11年的汤超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故事。
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垅上村蓝莓喜获丰收。梅建广摄
垅上村紧邻长江,属于圩区,村委会往北1千米左右,是沿江堤坝。多年来,该村产业以传统种植为主,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的,只有水塘、老村部的出租。
2014年,汤超刚回垅上村工作时,深切感受过村集体的拮据——很多事情要办,但提到钱就没有下文。
转机出现在2019年。当时,义安区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优化选育模式,着力打造“头雁”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人才支撑。作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垅上村党组织也迎来大变化。
配齐配强村“两委”干部,让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鼓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2020年初,垅上村迎来一场“硬仗”。
“2019年,村里开始招商引资,跟在外经商的乡贤胡宏胜取得联系,准备尝试‘村企联合’的发展模式。但其中一个项目需要的土地,却比较麻烦。”汤超说。
汤超所说的土地,原本是一块200多亩的荒滩,十年九不收,之前土地承包没人要,就放在了生产队,后来有村民陆续在上面栽了树、种了菜。
撂荒多年的土地,涉及两个村民组80户人家,权属众说纷纭;清理树木、平整土地又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怎么让企业放心落地?垅上村党总支下决心解决难题。
“我们走访村民,到区档案馆调取资料,明确土地权属,然后在两个村民组驻点工作,发动老党员、老干部开展群众工作,从2020年3月一直忙到5月,最终把全部问题解决掉了。”汤超说。
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垅上村鳜鱼养殖。梅建广摄
在村党总支的努力下,安徽多元农业有限公司在垅上村的项目进展顺利:一期开展蓝莓、蔬菜、热带水果种植,二期开展鲈鱼养殖、鳜鱼驯化,目前,该公司已在垅上村流转土地620多亩,投资越来越大。
同时,当地政府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
“2019年开始,区里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对于提升类、培强类、引领类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金项目进行支持,入股辖区企业,通过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垅上村就获得了40万元的财政支持。”义安区农经站工作人员洪旗说。
此外,垅上村党总支也转变思路,除了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全体村民吸收为股东。成立铜陵联群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市供销社和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与杭州市天新社区达成跨区域合作,实现20种农副产品“点对点”直销,促进农民增收。
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垅上村村民股东首次喜领“分红金”。梅建广摄
2023年,垅上村又成立铜陵融创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带头占股,72名村民入股41万成为股东,形成了“党总支领头、合作社发展、群众参与一起干”的良好局面。
“村民愿意掏出真金白银,跟着我们一起干,这其实就是对我们这几年发展的认可。”汤超介绍,2021年,垅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50万元。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500多万,收益达到65万元。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民除了分红,生产生活都越来越有底气。这两年,垅上村道路修缮、安装路灯、沟渠清淤等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区镇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还在谋划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等项目,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向着强村富民的目标继续迈进。”汤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