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乘势而上 接续奋斗 携手共同迈向现代化——

写在昆明市实施“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磨憨边境幸福村三周年之际(上)


花园磨整 (摄于2025年4月)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2022年4月以来,昆明市实施“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磨憨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取得喜人成效:

所有自然村通了硬化路,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尚冈、大龙哈、磨站等都变成了祖国西南边境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加大对磨憨区域配电网的升级改造力度,助力边境幸福村建设,“电力蓝”点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天然橡胶、茶叶等农业重点产业促共富,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达到勐腊县202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

6个沿边行政村各成立了1家运行规范的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大幅增长,最高的磨憨村达到122.3万元,较托管前增长了十余倍;

磨憨所有中小学实现网络全覆盖,幼儿园已覆盖6个行政村,还与昆明市教工二幼签订帮扶协议,将磨憨城乡医保、养老保险等纳入昆明市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磨憨、昆明两地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共享;

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巩固,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在6个沿边村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的观念成为磨憨各族群众的行动自觉……

争取中央、省级衔接资金2951.6万元,深化拓展昆明市“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打造“边关风情”“哈尼营地”“醉美傣家”“茶香瑶寨”“雨林时光”“田园乡愁”为主题的特色民族村落,推动磨憨边境幸福村建设巩固提升;

发布“水润千寨,醉美磨憨”旅游线路,磨憨6个重点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迈向新征程……

然而,昆明市努力的脚步并未停歇。

当下,昆明市正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发力、引客入磨,在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绘就以昆明为起点、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为目标、跨越千里的帮带共建“作战图”,这幅以感恩奋进为主线,城边携手共进、万众一心、兴边富民的帮带共建“实景图”还在继续!

在昆明市帮带共建磨憨边境幸福村三周年之际,记者一行再次来到磨憨,见证着一幅幅从纸上走向磨憨大地的实实在在的幸福实景!


磨站村展现五华区帮带共建的墙绘 (摄于2025年4月)

强基美边 夯实幸福根基

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是这3年来磨憨各族群众看得见的“幸福”。

据悉,截至目前,累计投入省、市各级资金2.96亿元,用于磨憨口岸和幸福村建设,磨憨镇6个沿边行政村22项指导性指标全面达标:通往家家户户的路面变成平坦整洁的硬化路、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绿化美化水平提升、村史馆和各类广场建成……

6个行政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屋新路畅、花香林茂,村庄“颜值”“内涵”不断提升,一个个美丽村庄变成了边境线上一道道亮丽风景。

在青松村民小组,磨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盘进银感慨地说:“现在我们村的寨门、停车场、篮球场都盖好了,家家的茶棚也搭起来了,茶叶初制所也完工了,村子美了,发展劲头更足了。可在两年前,我是指着一张规划图给你们介绍这些的!”

对此,记者也是感慨不已。因为在昆明市帮带共建磨憨边境幸福村的6个典型示范村中,磨龙村委会青松村民小组曾经是建档立卡户最多、产业基础最薄弱的村。两年前推进边境幸福村建设时,这里适逢雨季项目落地缓慢。

可是,面对困难,当时西山区的驻村干部们却毫不畏惧:“即使搭着棚子施工,我们也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青松村里做瑶族服饰的村民(摄于2025年4月)

如今,青松村民小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荒草滩、垃圾堆变成了小花园,家家户户有晒棚、有茶园、能致富。

走过五华区帮带共建的尚勇村委会磨站村民小组寨门,宽敞整洁的进村道路旁栽种高大的热带树木,整个村庄别有一番风情。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屋顶都铺设了阻燃材料做的仿真茅草,墙壁上画着村民生活的日常,村民骑着摩托车呼啸而过,奔向他们的幸福新生活。

清晨的薄雾飘浮在盘龙区帮带共建的尚冈村委会尚冈村民小组上空,湛蓝色的屋顶与蓝天遥遥呼应,让这里变得更加美丽清透。尚冈村因村寨体量最大、任务最重、所需投入资金最多,可以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经过昆明市的帮带共建,古村、古树、古井、傣楼颇有韵味,寨门外面靠国道的门面也都整改过了,村子美了,村民也有了更多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返乡青年陈忠还在村里开了家农家休闲小院——香小苑……如今的尚冈,成了深受各族游客喜爱的、具有原汁原味傣族风情的风景旅游区。


龙门村寨门 (摄于2025年4月)

从龙门客栈沿着1.6公里的石板步道,一路探索着前行,便到达呈贡区帮带共建的龙门村民小组。寨门前多肉搭建的孔雀造型迎接着八方宾客,村子古树下多肉搭建的大象家族造型在悠悠地散步,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九尾狐等好看的多肉造型扮靓了整个寨子,默默讲述着呈贡帮带共建展现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

踏入安宁市负责帮带共建的磨憨村委会磨整村民小组,瞬间人的心静了下来:这个跟花园一样美丽的村庄像世外桃源,民居墙上“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标语壁画,向世人展示着这个“世外桃源”的人心所向。

官渡区帮带共建的曼庄村委会大龙哈村民小组坐落在丛林之中,中老铁路呼啸而过,湛蓝色的屋顶掩映在一抹抹绿植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处处飘扬,宽敞整洁的柏油路通往各个角落,村里的民宿已建好,大龙哈的农文旅融合之路即将驶入快车道。

五华区帮带共建的尚勇村委会磨站村民小组新修的白鹇桥下,破败的旧桥默不作声,却时时提醒着村民新桥的来历,桥头对联“乡村振兴百姓幸福一家亲,民族团结边城齐唱幸福歌”道出的是磨憨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

产业兴边 激活发展引擎

昆明市帮带共建之前,磨憨镇的6个边境村寨村民的基本收入多是橡胶、反季蔬菜等,村民外出打工的很少、收入单一。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巩固提升阶段,首要任务就是要促进村民增收、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为此,昆明市不断完善磨憨镇旅游基础设施,下发了《磨憨镇六个重点村农文旅融合工作方案》,将农文旅融合作为促进磨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分别以“边关风情”“哈尼营地”“醉美傣家”“茶香瑶寨”“雨林时光”“田园乡愁”为主题,充分发挥6个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6个差异化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村,写好磨憨镇边境幸福村建设“后半篇”文章。

如今,昆明五区一市的努力成效逐渐显现。


尚冈村墙体彩绘 (摄于2024年11月)

4月中旬,记者在尚冈村村民小组遇到了来自江苏的王女士母女。

“这里的村民太热情了,刚才在尚冈遇到民族同胞过节,我们都不认识他们,他们却招呼我们一起去吃席。走进村子里面,时不时传来的‘水、水、水水水’的欢呼声,让我们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族群众的生活。”王女士表示,回去后肯定会推荐更多的朋友来这里游玩。


大龙哈村特色产业

同样,记者在大龙哈村民小组遇到了来自陕西的游客谷女士。

“我是在网上搜索了磨憨相关的旅游目的地,发现大龙哈、尚冈的报道比较多,看着村子非常好看,就带着女儿一起过来体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来到这里,发现这个村整洁漂亮,村民热情淳朴。”谷女士说,听说村里的民宿正在装修,想着以后有机会还要来这里,就住在村子里感受一下傣族群众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去年,我接到山东一个大学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想带着家人来我们这里住上三四个月,问我有没有能住的房子。我最初还以为是骗子,人家解释说是在政务平台上看见了磨站村民小组幸福村的信息我才信了。”尚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姚莹开心地告诉记者,“村子变美了以后,去年举办了好几场大型文旅、研学活动。以前,我们不知道幸福村是什么、怎么做。如今,五华区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幸福正快步朝我们奔来。”

村子美了,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还有不少青年返乡创业。依腊香就是其中之一。她就是看好村子的发展前景,回尚冈村开起了小吃店。如今,眼见来村子的人越来越多,她甚至还计划着要打造几间展示不同民族风情的民宿,跟上村子的发展步伐。

4月15日,“水润千寨 醉美磨憨”首次旅游线路发布暨体验活动举办,现场开放磨站和大龙哈两个村民小组作为本次活动的体验点,以“磨站哈尼风情、大龙哈田园乡愁”为主题打造体验线路。

活动中,去哈尼风情的磨站舂粑粑、打陀螺、看斗鸡、吃长街宴,去满是田园乡愁的大龙哈采摘瓜果、河道摸鱼、旅拍活动……各种旅游项目越来越多,为磨憨各族群众增收注入更多的助力。

各个村寨练好“内功”,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又进一步推动沿线旅游发展,为体验磨憨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及跨境旅游注入新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磨憨旅游总人数达148.6万人,同比增长34.2%,旅游总花费达20.6亿元,同比增长14.9%。

“这里的自然环境适合人参果的生长,就从石林彝族自治县引进了苗。这里种植的人参果果肉细腻、口感甘甜、品质上乘。”呈贡区帮带共建龙门村的驻村干部游涛告诉记者,“一村一品”只是边境幸福村建设的项目之一。

最近,安宁市驻磨憨村队员都在积极为村里喝茶听戏的产品作推广。

喝茶听戏是磨憨村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响应昆明市“边关风情”的农文旅融合主题做的有益尝试,通过“公司+村委会+文化”的模式,新注册的公司与安宁市石庄村共同研发出“喝茶听戏”茶产品,很受市场欢迎,累计销量近300套,销售额约7万元。

尝试傣陶制作、开设东南亚包装车间……安宁市想尽一切办法为磨憨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增收渠道,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除了旅游项目,昆明市在帮带共建中还注重“一村一品”打造。积极引导6个重点村挖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龙门村种植1700亩人参果,种植户净收益均超过2万元;尚勇村种植1000余亩甜龙竹,村集体收入跃升至23万元;磨龙村种植了1900亩茶叶,建立瑶族特色晒茶棚29个,设置家庭式销售点10余个。

不仅如此,昆明6区(市)还积极指导各个村子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有5个村超18万元,最高的磨憨村达到122.3万元。鼓励边民参与互市贸易,边民互市贸易交易额达54.53亿元,边民获得总收益约1315.08万元。

当下,一个个特色产业在磨憨各个边境村寨快速发展。昆明将在产业帮扶上下更大力气,持续拓宽磨憨群众收入渠道,实现帮带共建磨憨边境幸福村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建设初期的尚勇村(摄于2023年7月)


建设初期的磨整村(摄于2023年7月)

点击“幸福”节点

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自此吹响了昆明市实施“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的“集结号”。在全省边境幸福村建设热潮中,位于中老铁路国内段两个节点的省会城市昆明和边陲小城磨憨自此命运相连,昆明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

2023年,昆明市克服起步晚、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等重重困难,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以再造一座新城的胆识和魄力,超常规推进帮带共建工作:建立健全各级组织领导和政策制度体系,确立工作思路,启动规划编制,紧扣打造“全省示范标杆”,聚焦2023年内建成6个典型示范村,并实施一批提档升级村、达标巩固村。

2023年9月3日,昆明市托管磨憨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昆明会堂召开,总结分析工作、部署现阶段任务,全力推动边境幸福村建设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2023年底,磨憨镇6个沿边行政村19项指导性指标全部达标,高标准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意味着磨憨边境幸福村建设的3个“百日会战”圆满收官。

2024年4月,昆明市下发《磨憨镇六个重点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充分发挥重点村典型示范作用,有力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展各族群众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有效路径,磨憨昂首步入边境幸福村的巩固提升阶段。

2025年4月15日,“水润千寨 醉美磨憨”首次旅游线路发布暨体验活动在磨憨举行,现场开放磨站和大龙哈两个村小组作为本次活动的体验点,以“磨站哈尼风情、大龙哈田园乡愁”为主题打造体验线路,标志着磨憨6个重点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步入新征程。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文\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